苏振福;谢莉;邓守波
变应性鼻炎(AR)是变应原作用下经免疫学机制产生的鼻黏膜变应性炎症[1].为进一步评价布地奈德和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特设计本试验.
作者:王嫒;赵长青;安云芳;冀永进;白仙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臀肌筋膜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表现为下蹲姿势和步态异常的一种病症,又称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是一种医源性疾病.现将我院自1993年9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66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益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率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进一步探讨乳牙龋齿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更有效的防治,我们于2003年9月至10月对两所不同类型幼儿园(兴安幼儿园和向阳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了龋齿患病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庆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超声对周围型肺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然而仅凭二维图像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和脉冲多普勒(PD)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周围型肺部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灵芝;张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46岁.既往无射线、重金属、毒物接触及鼻部手术史.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晨起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于夏季6月至9月发作,近3年来出现双侧鼻塞、流脓涕、鼻根部疼痛伴前额部痛.间断服用抗生素后流脓、头痛略减轻,从未进行鼻腔药物治疗.因症状反复于2004年6月来我科就诊.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双鼻通气欠佳,鼻中隔居中,黏膜完好,双侧下鼻甲黏膜稍苍白、水肿,双侧中鼻道半透明荔枝样物,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作者:苏振福;谢莉;邓守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失去手术指征或未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方法[1,2],但肝癌可有丰富的肝外动脉供血,在介入治疗时若处理不当,往往导致肿瘤治疗不彻底,而难以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畅俊平;苑天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47岁.以右手拇指外伤6 h收入院,拟在右侧臂丛(肌间沟法)神经阻滞下行清创缝合术.术前未用药.患者一般情况好,血压120/80 mm Hg,查体心肺无异常,血常规、心电图、胸片均正常.
作者:吉元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研究将有代表性的我省两所不同级别医院近10年的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收集一所省级三甲医院和一所县级二甲医院10年的病案统计资料,经分类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的分类方法进行统计.
作者:闫国栋;杨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转移瘤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入侵颅内所致,也可经脑脊液种植、转移.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转移瘤占脑肿瘤3%~10%.单发脑转移瘤占脑转移瘤的30%~40%[1].本文回顾分析了7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单发脑转移瘤的CT征象,对单发脑转移瘤的CT图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许士明;赵立冬;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成人发生的2型糖尿病(DM)可在儿童期、青少年期就可发生.导致儿童2型DM发生率提高.北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发现近年来儿童2型DM明显增多,占新诊断儿童DM的8%~45%[1],其中增多与儿童肥胖者有关.
作者:杨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多细胞生物有对外界环境氧浓度的变化做出反应的特性,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s,HIFs)对其靶基因的调控是如今被人关注的维持氧稳态的分子机制.随着对HIF-1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与缺血/缺氧状态下机体的各种应答机制有密切的关系,而HIF-1在青光眼中作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王卓伟;马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68岁.2006年5月11日因肛门胀,感觉不适到医院作肠镜检查,医师给予蓖麻油30 mL及口服洗肠散一包,患者回家后于当日晚上21:00一次口服蓖麻油30mL,约50 min后患者出现头昏、无力、气紧、皮肤瘙痒、全身皮肤潮红,散在红色斑丘疹,随即昏倒在地上,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抽搐,伴大汗淋漓、心悸、恶心.家属立即将患者平卧,按压人中穴,呼叫120救治.经检查:血压80/45mm Hg,心率65次/min,脉细而弱.
作者:汤爱民;刘晓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53岁.因进食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呈进行性加重4 h而入院.既往有胃病史.查体:体温36.4℃,脉搏84次/min,血压156/90 mm Hg,神志清楚,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稍胀,腹肌微紧张,上腹正中压痛明显,伴反跳痛,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8.3×109/L,中性粒细胞11.6×109/L,腹部透视,左侧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腹中部肠管扩张,可见多个长短不等的液平面.
作者:张官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儿男,10个月9 d,体重10 kg,既往无手术、麻醉及药物过敏史.因左手多指畸形入院行多指切除术.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1 mg.麻醉前心率168次/min,入室后肌肉注射氯胺酮70 mg,约4 min后患儿进入麻醉状态,刺激无反应;给药6 min后,患儿胸部、双上肢出现大片点状皮疹,注射氯胺酮的左臀部出现大片白色风团,风团与皮肤界限较清.
作者:马丽娜;高智;田玉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一种能通过叶酸受体途径靶向治疗肿瘤的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偶联物.方法 将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和叶酸按序化学合成,并进一步定量,采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游离盐酸吡柔比星、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游离叶酸对于不同浓度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制备的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中,盐酸吡柔比星与叶酸物质的量比为3∶1,载药量3.1%,4 h组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半抑制浓度(Ic50)值与游离盐酸吡柔比星相比较低,显示出对SGC-7901细胞有一定的选择性;48 h组两种药物对SGC-7901细胞的Ic50值与4 h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叶酸的Ic50值与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相比较高.结论 制备的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对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显示出一定的靶向作用,游离叶酸可竞争抑制其与细胞表面叶酸受体特异结合.
作者:张淑芳;胡喜钢;曹漫明;汪森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现总结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共3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38~80岁.所有患者CT均显示为外周占位病灶.其中单发病变30例,多发2例.全部患者痰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28例术前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无阳性病理结果.
作者:郭志宏;李明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寰枢椎损伤诊断除临床的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依靠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笔者收集了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寰枢椎损伤患者22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对寰枢椎损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会忠;郭艾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32岁.健康体检肝功能检查发现丙氨酸转氨酶7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64 U/L,一般情况好,无不适,血压110/70 mm Hg,心率70次/min,体温36.3℃,心肺功能无异常,无心血管疾病史,无乙型肝炎及药物过敏史等.根据医嘱行护肝、降酶治疗,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给药约4~5 min后突然出现头痛、胸闷、气促、烦躁不安,继而迅速出现四肢湿冷,面部、口唇紫绀,全身酸痛,发热感,畏寒,寒颤.
作者:高庆;蔡文芳;田志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例1:男,65岁.反复发作上腹部隐痛20 d,加重3 d入院.患者于20 d前出现上腹部及脐周围疼痛,性质为隐痛,阵发性加剧.近3 d腹痛加重,性质为绞痛,同时伴恶心呕吐18 h入院,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查体:腹胀,全腹压痛,轻度反跳痛,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立位腹平片:左中上腹可见多个液平面.螺旋CT检查小肠内脂肪密度肿块及小肠套入影像.
作者:翟庆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O型血液一直被广泛认为,可以在紧急条件下不经过交叉配血就直接给受血者输用而很少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但是O型血浆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效价的高低因人而异.当受血者接受了含有高效价抗体的血液后就会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作者:陈民才;毕蔚茹;潘纪春;林子林;贾帅争;席映辉;王全立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