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迟凤

关键词:护理干预, 偏头痛, 效果
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头痛发作时间、头痛次数、VAS疼痛评分、SAS及SDS评分差异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时间、头痛频率以及VAS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27.46±4.22)分、(38.57±6.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减少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在骨髓转移癌放疗治疗中引入精益护理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在骨髓转移癌病人放疗治疗中引入精益舒适护理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放疗治疗的恶性骨髓转移癌病人60名,时间为2014年12月到2016年10月,然后分为对照组病人30名和研究组病人30名.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精益护理,对比两组病人增加护理后的舒适状况、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社会活动评分、日常生活评分和情绪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益护理能提高放疗治疗骨髓转移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卲琰;张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中风患者的护理技巧探讨交流

    中风病以意识丧失、偏身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转危的先兆,可为及时处理提供信息,对患者的正确处理可以大大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妙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根据手术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晚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中转开腹、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研究,急性胆囊炎患者越早治疗疗效越好,佳的治疗时间为发病后的48h内,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和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信心护理对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手术配合度及术前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对于择期接受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提供信心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2月-2016.12月间收治92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一般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护士为一般组患者提供常规手术护理流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信心护理模式,总结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评分,评估患者术前心理焦虑评分结果.结果:一般组患者配合度为73.91%,观察组配合度为91.30%,观察组患者配合度高于一般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护士为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提供术前信心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作者:顾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粉碎性骨折预后护理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粉碎性骨折预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需要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行闭合复位前臂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经过对症治疗以及不同护理干预后的组间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性更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粉碎性骨折患者预后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婷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门诊护士的沟通技巧

    门诊不仅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更加是医院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导医护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不仅关系着我国临床护理质量,且将会对医院的整体形象与声誉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医院纠纷的主要发生原因是医护人员没有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门诊导医护士应该具备良好形象、主动帮助、真诚热情、善于倾听、姿态优美、语言亲切等综合素质,以不断解决患者就医中的各项问题,提升医院声誉.因此在门诊工作中,护士人员应重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作者:张秋香;周凤华;秦瑞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质量管理工具在病案首页专项质控管理中的应用

    2016年6月以前我院的病历质控工作都是采取全面质控的方式,没有针对病案首页进行专项质控和总结.从6月后我院由质控科牵头,各临床科室紧密配合等模式,运用PDCA循环对病案首页专项整治近半年,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现就具体措施流程分享如下:一、我院病案首页创新质控前的现状分析从6月开始每月抽查终末病案首页约200 份筛查出缺陷,目前持续时间约6个月.

    作者:徐家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内镜下氩气刀治疗胃息肉的护理

    本文总结了我科收治的48例胃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氩气刀治疗的护理体会.通过在治疗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治疗中密切配合,治疗后进行科学细致的护理,特别是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顾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整理我院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资料,探讨分析对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医治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120例,根据对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骨折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后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护理,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8.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对其较满意,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金芳;刘春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82例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小儿包皮环切术治疗的小儿包皮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1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小儿包皮环切术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排尿体位训练、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2.4%(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6/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发生率19.5%(8/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15/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排尿体位训练、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够显著降低患儿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从而显著提高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曾晓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浅谈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经常暴露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及一些具有损伤性的医疗用具(如针、刀等)中,并且随着各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及医疗环境的改变等诸方面的因素 [1],手术室职业暴露因素有了很大的改变.而手术室医护人员处在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着一项特殊的医疗工作,在工作繁重和疲惫之时,都不可避免地有存在病毒感染和疾病传染的危险,因此,防范职业暴露对每一名手术室医务工作者都是当务之急.

    作者:朱微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探讨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的护理要点

    目的:探究研究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就诊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的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术后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23%,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8.5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的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并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邹晓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间歇性、连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比较

    目的:对间歇和连续蓝光两种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疽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50例于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间歇蓝光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连续蓝光治疗)各25例.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4%)且血液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6%)高于观察组(2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和连续性蓝光照射均能使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减轻,但间歇性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提高车辆在行进中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车辆行进中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医院急救车上进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品管圈,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急救车上进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情况、影响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为88.57%相比于对照组的68.57%,观察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为静脉选择不当、技术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车辆环境差、缺乏正规培训、技术不熟、护士不良心态、病人静脉条件差.结论:品管圈在车辆行进中静脉留置针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各项症状,提高了患者穿刺得成功率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中医按摩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并探讨新生儿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10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儿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新生儿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胆红素下降幅度以及每天排便次数.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00%,且实验组患儿的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儿,患儿每天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当中具有可行性,能有效增加患儿胆红素下降幅度以及每天排便次数,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田红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

    目的:综合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诊断和处理前后200例急性腹痛患儿的疼痛分级.结果:①治疗前急性腹痛患儿的疼痛率远远高于治疗后(P<0.05),两组患儿在疼痛4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00例急性腹痛患儿均在接受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引起小儿急性腹痛的原因相比起成人而言更为复杂.

    作者:王志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提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率.方法:对我院从2009年1月到2013年10月共计100例被确认为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了回顾法进行分析.100例患者当中有50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其被分为实验组,另外50例患者为对照组为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两组患者同样采取心电图检测的医疗措施,在检测后对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性和心电图波动变化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在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性的比较上而言,实验组要比对照组高,两者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区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缺血性T波段发生率和损伤性ST段上升发生率的比较中,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坏死性Q波段发生率的比较上,实验组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其本身的特异性较高但是无论从准确度还是敏感度方面来看都是较低的,所以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6年3月-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4例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均为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在护理前后存在的随访、用药和生活依从性之间存在差异.结果:在护理干预之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随访、用药和生活依从性之间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随访、用药和生活的依从性都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科学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提高随访、用药和生活依从性,让患者做到定期复诊、合理用药,可以形成好生活习惯,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提升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对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春花;李芝璇;于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分析阴道B超下子宫内膜形态与试管婴儿临床妊娠的关系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B超下子宫内膜形态与试管婴儿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间我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妊娠成功患者45例设为研究组,另50例未妊娠成功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患者子宫内膜形态分型后分析B超下子宫内膜形态与试管婴儿临床妊娠的关系.结果:妊娠成功与否与HCG注射日、取卵日的内膜厚度没有相关性,但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2mm的患者妊娠率明显较高,妊娠与HCG注射日的内膜类型无关联而与取卵日内膜类型相关.结论:经阴道B超下对患者子宫内膜形态进行观察可预测试管婴儿临床妊娠的成功率.

    作者:李娜;赵彩岩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疼痛教育对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影响

    目的:分析疼痛教育在降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上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的疼痛教育,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应用疼痛教育的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有较高使用价值.

    作者:于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