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脊椎微创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常玉萍;蒙碧艳;刘春花

关键词:脊柱微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作用于脊柱为床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接受脊柱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数字分组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占优(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加快其康复进程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方法经验证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马国义老师治疗小儿咳嗽临床经验

    马国义老师是甘肃省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40多年,擅长使用中药散剂治疗咳嗽,现将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杨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在骨髓转移癌放疗治疗中引入精益护理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在骨髓转移癌病人放疗治疗中引入精益舒适护理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放疗治疗的恶性骨髓转移癌病人60名,时间为2014年12月到2016年10月,然后分为对照组病人30名和研究组病人30名.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精益护理,对比两组病人增加护理后的舒适状况、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社会活动评分、日常生活评分和情绪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益护理能提高放疗治疗骨髓转移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卲琰;张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信心护理对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手术配合度及术前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对于择期接受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提供信心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2月-2016.12月间收治92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一般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护士为一般组患者提供常规手术护理流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信心护理模式,总结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评分,评估患者术前心理焦虑评分结果.结果:一般组患者配合度为73.91%,观察组配合度为91.30%,观察组患者配合度高于一般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护士为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提供术前信心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作者:顾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试验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冯银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RE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埃索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莫沙必利,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可显著缓解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后昏迷患者选择醒脑静+盐酸纳洛酮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7年02月收治的102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药物治疗分组通过抽签法展开;对照组:盐酸纳洛酮;观察组:醒脑静+盐酸纳洛酮;对脑出血后昏迷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脑出血后昏迷疾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4%)高于对照组脑出血后昏迷疾病患者(70.59%)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昏迷患者,治疗药物选择盐酸纳洛酮+醒脑静,针对药物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均可做出保证,从而确保脑出血后昏迷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提高.

    作者:李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急救护理措施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选取100例创伤性休克进行急诊抢救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急救性护理,成功抢救97例,死亡3例,成功率为97%.结论:急救护理措施应用到创伤性休克抢救中,效果明显,是提高抢救创伤性休克成功率的关键,应大力推广,能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辛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研究讨论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生长抑素的实际疗效.方法:收集于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病例,从中选取90例病患作为典型病例,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且两组中的患者数目均为45例,性别、年龄不限.在这两组患者中,其中实验组中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而针对对照组中的患者则采用常规治疗.结果:A组中的患者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较明显,且明显优于B组.A组中生长抑素的治疗有效率为91.1%,B组中常规疗法的治疗有效率为73.4%,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对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且优于常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且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明显,具有较轻的不良反应,适用于在临床上推广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尹怀波;夏洪军;蒋朝晖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20例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或原有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病死率高,是临床危重症之一.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所致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已得到医疗的肯定[1],临床应用广泛,但对于严重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因无法进行严格气道管理和理想的呼吸支持,相关指南多列为禁忌症[2].近年来,部分文献显示无创通气对不同程度呼吸衰竭及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确切[3].我科于2016年1月至6月对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并对其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临床达到满意的效果,现汇总如下.

    作者:王瑞;刘素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亲属活体供肾切取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将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应用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后的病人治疗、护理当中,通过与传统供肾切取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比较,观察供者各项实验室指标、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亲属活体供肾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应激状况、营养状况、生化指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受者肾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病人.

    作者:刘红艳;肖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呼吸道预见性护理

    目的:研究对老年手术患者提供麻醉复苏期呼吸道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1月-2016.8月间收治的74例老年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护士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一般术后护理流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术后麻醉恢复期呼吸道预见性护理服务,总结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观察组发生率为5.41%,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士为老年术后患者提供麻醉恢复期呼吸道预见性护理干预服务,可有效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作者:樊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系统诊治

    目的:研究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系统诊治.方法:选取我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5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行以妈富隆和倍美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控制和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出血控制时间(25.004.00)min、止血时间(40.009.20)min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止血成功25例多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妈富隆能加快止血速度、减少出血控制时间,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9.20)min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止血成功25例多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妈富隆能加快止血速度、减少出血控制时间,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顾啸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进行肺癌放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前者的护理基础上加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与piper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的两项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下降,且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7.94±1.02)与piper量表评分(3.18±0.10)均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欣;卲琰;杨晓岩;张建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舌下含服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舌下含服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期间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以及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90例舌下含服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在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以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组间例数一致.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降压效果以及护理后组间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降压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另外,组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舌下含服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加行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在改善患者血压、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临床实施.

    作者:朱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根据手术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晚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中转开腹、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研究,急性胆囊炎患者越早治疗疗效越好,佳的治疗时间为发病后的48h内,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和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普外科实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作用于小儿普外科中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小儿普外科患儿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分组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结果: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率及家属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在小儿普外科患儿的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其治疗进程并提升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经验证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中给予运用.

    作者:王彦;梁宗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pain,EIAP)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150颗后牙行根管治疗,常规逐步后退法操作,根管预备完成后行樟脑酚根管药浴,髓腔置樟脑酚棉球开放2~4d,统计约诊间痛的发生率.结果:158颗根管预备,发生约诊间痛5例,发生率为3.16%.结论:严格精细的根管预备操作,畅通的根管开放引流,可明显降低约诊间痛的发生率.

    作者:唐丽丽;薛伟;贾薇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论纸质病案和电子病案的现状和前景

    论述纸质病案的现状,与纸质病案比较,电子病案的优势以及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中应用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作者:秦秋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并探讨在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小儿肺炎按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儿在健康教育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顾倩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复方甲氧那明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复方甲氧那明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右美沙芬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对这两组治疗前后的咳痰症状评分、咳嗽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咳痰症状、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6.7%,对照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3.3%,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给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咳痰、咳嗽等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罗明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