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SD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

王其颖;赵成;李刚

关键词:VSD, 骨科创伤, 应用价值
摘要: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创伤表面的技术,近年来许多的报道和文献都显示出VSD可以很有效的推进急慢性创伤的愈合效果,它在创伤表面的修复愈合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利用负压吸引技术对创伤表面的坏死组织,渗出的物质和看不到的细菌进行持续性的吸引,让患者创伤表面保持干净,让患者的创伤表面可以保持一定的清洁.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入院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康复护理要点及效果.观察本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以及术后感染以及关节脱位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天可完成部分负重行走,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终通过抗感染治疗后出院.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92.54±3.65)分,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此外,本组患者满意度为95.45%(42/44).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予以康复锻炼并让患者了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在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颖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藿香正气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76.7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肠胃炎患者采用藿香正气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杜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的作用效果

    目的:研究并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6月为时间节点,选取该时间节点以前的47例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该时间节点以后的47例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单晓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马国义老师治疗小儿咳嗽临床经验

    马国义老师是甘肃省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40多年,擅长使用中药散剂治疗咳嗽,现将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杨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根据米非司酮剂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患者35例,A组患者给予10mg/次的剂量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15mg/次的剂量进行治疗,C组患者给予20mg/次的剂量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结果,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FSH、LH、P、E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FSH、LH、P、E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FSH、LH、P等指标在组间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E在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三组疗效相比较,15mg/次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效果佳.

    作者:梁时秀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作用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2例,依据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仅使复发率进行降低,我院护理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礼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因素,了解本组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以降低假阳性率.方法:对3530例新生儿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检查,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是一种快速、敏感、准确、无创、简便易行的新生儿筛查方法[1].初筛于出生后2—5天完成,未通过者排除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因素,改进措施后再次检测,于出生后30—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与出生后2个月、3个月进行再次复筛,结果转为通过者为假阳性,记录并分析该因素.结果:影响筛查结果的因素包括新生儿状态、耳道、环境噪声、检测仪器等.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应注重操作过程的质量控制,采取安抚新生儿,因人而异放置探头、控制环境噪声等方法,可提高筛查通过率,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提高尿毒症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护理安全管理在提高尿毒症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后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发生率1.67%、护理满意度98.33%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发生率6.67%、护理满意度75.00%(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质量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评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选用中药制剂300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患者的不同年龄和用药方法发生的不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针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均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不同用药方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均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不同药物种类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均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用药方法和不同药物种类在患者的皮肤黏膜、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上均具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用药方法,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发挥佳药效.

    作者:潘新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将17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观察组B、观察组C、观察组D和观察组E 5个组,每组34例,观察5组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E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差异显著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更宜使用综合护理的方式.

    作者:李东芨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并膀胱挛缩一例报道

    目的:通过对一例氯胺酮导致的膀胱炎并膀胱挛缩的诊疗,探讨氯胺酮(K粉)引发泌尿系损害的可能发生的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有滥用氯胺酮史患者的泌尿系统症状、体征、泌尿系统相关检查,根据其情况予以相关治疗方案(膀胱水扩张及膀胱药物灌注).结果:经过水扩张等综合治疗后,患者LUTS症状较前明显减轻,膀胱容量较前明显增加,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明显减少;结论:长期吸食氯胺酮可导致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其中以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为常见.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治疗方法也多停留在经验性治疗和症状的改善上;疾病早期为可逆性,治疗效果良好,后期继发的膀胱挛缩和肾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刘雄;杨昭军;刘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门诊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使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减少患者采血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使用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结果:门诊采血智能叫号,取代了人工排队,同时取代了人工选管,手工贴标签的采血模式,使采血工作变得高效,自动,准确,可靠.

    作者:吴连珍;李宁;才军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针刺加中药及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症1例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经免疫介导,以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的损害,小细胞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为主的多发性、炎症性神经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的运动及感觉障碍,颅神经麻痹,甚至呼吸肌麻痹.本病病残率高,但因其病程的自限性、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患者及家属对本病后期康复的重视程度提高而遗留较少的后遗症.

    作者:武慧;丁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沐舒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沐舒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疗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儿药物治疗,并根据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抗病毒、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沐舒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情况、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间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要更短,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88%相比于对照组的8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愈率和安全性,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秋月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研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临床效果.方法:共124例研讨对象,均从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疾病者中,随机挑选而来,按护理方式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62例为对照组,接受系统急诊护理干预的62例研究组,观察其护理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各指数状况,包含住院时间、救治时间、住院死亡率、抢救死亡率等,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系统急诊护理干预应用到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疾病者中,对提升其疗效存在较大有利,缩短住院时间和抢救时间.

    作者:韩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CPM在骨肉瘤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PM在骨肉瘤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骨肉瘤肿瘤型假体全膝置换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后康复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CPM干预,干预2周后评价患者第一次辅助下地时间、第一次患肢负重时间、膝关节伸屈角度和骨肿瘤能力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等.结果:实验组术后第一次辅助下地时间、第一次患肢负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6.43±2.87 vs26.25±4.76;24.56±4.31 vs33.39±6.76;p<0.001);膝关节伸屈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ST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3±3.0 vs23.7±5.1,p<0.05).结论:早期运用CPM能够大程度辅助骨肉瘤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其术后更早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作者:姚玉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鼓室内注射激素与全身使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比较

    目的:使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局部使用鼓室内注射激素时能够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治疗所致的全身副作用.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2016年1月1号至2016年12月31号的所有突发性耳聋患者,把201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患者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耳鼻喉科医师把下半年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使用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把上半年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全身激素治疗,把2016年上半年和2016年下半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良好,副作用小,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作者:虞洋;唐俊翔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

    分析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院感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培训、调整布局流程、更新消毒设备、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开展相关监测、加强督导监管的预防对策,认为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建芬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律失常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措施,可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成人still病1例随访6年观察

    观察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成人Stil病,且行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并且随访6年,结论:支架植入治疗对于合并成人Stil病的患者可能是不合适的,而应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作者:蒋超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