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英
目的:研究维生素B6对减轻阿奇霉素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维生素B6进行治疗,对比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儿胃肠道反应.结果:经观察对比,治疗组患儿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经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时联合使用维生素B6,可以降低患儿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减轻患儿治疗后不适感,提高了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吴冠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危险分级,再给予治疗,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必须经过全面的检查后,对危险程度进行分级评估,给予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治愈率.
作者:李艳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互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小儿肺炎按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互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综合素质以及护理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互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护理中,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有助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卢玉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精神病人由于精神上存在问题,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尤其是容易发生跌倒事件.要保障病人的人身安全必须要加强护理.而在病人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达到有效预防病人跌倒的护理效果,在精神病人护理中,这种护理策略要能够得以推广.
作者:奚维维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复方甲氧那明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右美沙芬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对这两组治疗前后的咳痰症状评分、咳嗽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咳痰症状、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6.7%,对照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3.3%,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给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咳痰、咳嗽等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罗明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胸腔积液对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准确性的具体影响.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用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的患者50例,根据患者有无胸腔积液分为参照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两组采用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后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数据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对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的准确性并无明显影响,可以为临床判断患者是否为肺水肿或胸腔积液提供简便判断.
作者:赵顺成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关于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情况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体检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患者210例,采取碳14一尿素呼气试验法对患者进行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检测阳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呈阳性检测结果主要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日常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与文化水平及家庭成员、收入等无关.结论:各年龄阶段患者应根据检测结果调节良好饮食习惯,预防慢性疾病,以避免幽门螺杆菌对患者造成影响.
作者:拉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25mg/d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12.5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子宫肌瘤大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后子宫肌瘤均明显较治疗前缩小(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皮疹、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米非司酮12.5mg/d的治疗剂量对子宫肌瘤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应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车辆行进中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医院急救车上进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品管圈,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急救车上进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情况、影响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为88.57%相比于对照组的68.57%,观察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为静脉选择不当、技术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车辆环境差、缺乏正规培训、技术不熟、护士不良心态、病人静脉条件差.结论:品管圈在车辆行进中静脉留置针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各项症状,提高了患者穿刺得成功率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对急症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加以分析.方法:盲选本院在2016年1月至12月接收的急诊危重患者100例,任选其中50例,在抢救中给予全程护理,而另外50例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对护理效果间的差异性加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本次抢救中,成功率为96.00%(48/50),而对照组为80.00%(40/50),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4.00%(47/50),而对照组仅为82.00%(41/50),对比可知,两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照全程护理的模式对急症危重患者抢救中施护,可为抢救成功率提供保障,并实现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田茂慧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作者:吕志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对于择期接受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提供信心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2月-2016.12月间收治92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一般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护士为一般组患者提供常规手术护理流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信心护理模式,总结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评分,评估患者术前心理焦虑评分结果.结果:一般组患者配合度为73.91%,观察组配合度为91.30%,观察组患者配合度高于一般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护士为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提供术前信心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作者:顾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X线照射与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二者诊断准确率.结果:X线片诊断准确率为78.1%,16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6.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排螺旋CT能够多角度、完整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对提高肋骨骨折临床诊断准确率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攸力;阮长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用于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一些急救项目上所用的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临床对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急救时间,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使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儿科患儿的抢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儿科护士应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究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病人9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6例,观察组中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尿蛋白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治疗中,缬沙坦在降低血尿酸、尿蛋白排泄方面优于非洛地平,但是在降低血压方面比非洛地平差.
作者:周莹;楼利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我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全总领导多次提出要推动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推动形成企业和职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工会十六大将职工文化建设确定为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医院职工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医院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
作者:唐叶枫;邱鸣;张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对中药恒温泡洗联合金黄散外敷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症状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炎急性发作患者60例,均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药恒温泡洗联合金黄散外敷治疗,对照组单按照外敷的方式治疗,对比疗效间差异.结果:结合本次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效率以及肿痛评分上均占据显著优势,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恒温泡洗联合金黄散外敷可有效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症状.
作者:唐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医院收治的7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置入单侧钢板进行内固定,研究组(n=32)置入双侧钢板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膝关节HSS评分和RO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各功能快速恢复,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白晓亮;蒋美超;王杰;杨帅;刘智伟;连勇;张昊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护理安全管理在提高尿毒症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后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发生率1.67%、护理满意度98.33%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发生率6.67%、护理满意度75.00%(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质量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