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目的:探讨在护理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时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崔化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和转诊护理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大理州剑川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到2016年5月接收的156例妇产科急危重症病人,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急救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给出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和转诊护理措施.结果:155例患者被急救成功,死产1例,急救成功率99.4%;长途转诊13例,本市转诊143例,长途转诊率8.3%.结论:院前急救主要是对症治疗,由于急救车上条件有限,如不能及时对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治疗,易加重病情,严重威胁产妇和婴儿生命安全.对于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必要急救后应尽快转送到条件较好医院治疗.
作者:周文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浅析老年股骨骨折治疗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方法:根据在我院展开治疗的100例股骨骨折患者,将其盲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我院要求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其骨折后的愈合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其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愈合优良率98%(49/50),对照组愈合优良率是64%(32/50),而在并发症上对照组的发生率28%(14/50)高于观察组6%(3/50),以上数据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的股骨骨折治疗后采用循证护理能够使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红艳;孙茂峰;朱鹏飞;薛顺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运动神经元患者行气管切开中使用循症护理的护理策略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5例患者为对象,采取循症护理的方式,对比患者护理前后血气基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患者血PH值及PaCO2均恢复在正常水平,且无一例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采取循症护理作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策略,能够确保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稀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士在实际对神经医患护理过程中危机因素的认知程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在院工作的神经外科护士共73人进行危机成因认知度采访.结果:大多数护士对触发危机因素认知度低,而认知度较高的主要包括总体治疗所需费用(60.27%),病房管理和卫生条件(72.60%),病人患病程度(67.12%).结论:在当今医护环境中,要提升护士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危机触发因素的意识程度,才能提高医护品质,促进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肖庆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进行观察和评分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精神状况评分、满意度评分、依从性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状况评分、满意度评分、依从性评分分别为(92.14±1.23)分、(92.64±1.14)分、(93.51±1.05)分相比于对照组的(81.54±2.45)分、(83.61±2.45)分、(82.64±2.46)分,观察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改善,治愈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克松;孔令楠;赵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开展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急诊手术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急诊接收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等均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4例: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64例:遵循常规护理流程,融入优质护理理念.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呼吸、脉搏等生理体征状况及心理变化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各项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经不同模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较对照组更接近正常,上述差异对比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开展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急诊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作者:王岚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校医院门诊护理工作中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校医院收集的大学生填写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其中一共有500份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满意度调查表中的满意度为(92.13±1.06)分,对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依次为急诊药品短缺、男女诊区未划分、护理人员给药时宣教工作未到位;未给予特殊疾病学生提供咨询平台及心理疏导服务;个别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差;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欠佳;输液室环境欠佳等.结论:校医院门诊应当将护理管理的力度加大,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强化,增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的力度,将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能力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以此将校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
作者:顾林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取西米替丁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治愈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1例口干,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1例口干,症状均较轻,未经治疗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秋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CME(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对结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肿瘤科收治的7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研究组行CME,对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肠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量(23.6±2.1)显著高于对照组(17.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3%)显著少于对照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肠癌复发率(5.71%)显著少于对照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ME治疗结肠癌淋巴结清扫数量增高,术后并发症少,结肠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达飞;余卫东;张宇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中约89%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们以五腧穴为主,采用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5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淑凯;赵铁燕;王建宁;陈丽;刘艳玲;李娇;王世元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针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探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经由本院治疗的患者,将其以掷硬币法平均分给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费用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7.94±1.54)天以及平均住院费用(3.97±0.54)万元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2.32±2.97)天以及平均住院费用(5.88±0.98)万元,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龚红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盐酸多奈哌齐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盐酸多奈哌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比较两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出现率;干预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结果:盐酸多奈哌齐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P>0.05;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相近,P>0.05;出院时盐酸多奈哌齐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认知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吴胜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分别提供不同方法进行临床检测,按照临床检测方式的不同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为前者提供单纯转铁蛋白检测法,为后者提供转铁蛋白联合血红蛋白检测法,从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率检测结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方面对于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阳性检测率为10.7%(6例患者结果呈阳性),对照组仅为5.4%(3例患者结果呈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89.3%,显著低于实验组(96.4%),P<0.05.结论: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检出率,故对于及时排查消化道患者病情,乃至推动治疗及预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针对此开展深入研究以及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儿治疗和护理,并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患儿,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密切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停止、喘憋停止、气促减缓、哮鸣音消失等时间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高,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相比于对照组的28.57%,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儿的各项症状和指标得到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治愈率和安全性得到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永丽;甘耀显;刘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巴贝斯虫病是一种巴贝斯克原虫引起的虫病,通过蜱作为媒介进行传播,存在于动物的红细胞中,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巴贝斯虫病显著病症就是溶血性贫血,但是通常是伴有并发症出现的.本文就犬猫巴贝斯虫病的诊治情况进行阐述与研究.
作者:吕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月经不调患者应用四物汤加减疗法的效果.方法:采用投掷子的方式,将本院2015年和2016年两年间接诊的110例月经不调病患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5例采用四物汤加减疗法,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69.09%.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月经不调病患施以四物汤加减治疗,可促进其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殷玉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将在我院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患62例患者当作研究的主体,均抽取于2016年07月到2017年02月期间,对其出现感染症状的主要因素进行仔细研究.结果:62例病患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为病原菌感染所致,通过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预防措施后,62例患者中57例病患成功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有5例病患出现死亡,其死亡率8.06%(5/62)较低.结论:对于入住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病患而言,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加大护理力度,对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从而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以进一步降低病患的死亡发生率.
作者:黄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干预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母婴分离护理干预的产妇,根据母婴分离后产妇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采用医护人员一对一特殊护理结合产妇家属的心理支持引导,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予以心理支持和开导,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早期哺乳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宣教.结果:通过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合理有效的身心调节、早期哺乳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宣教,缓解了产妇对母婴分离后的不适感,降低哺乳期乳房炎症发生概率,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并帮助患者获得了更高的临床护理体验.结论: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管理,能够有效的帮助产妇和新生儿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产科大出血中对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产科大出血产妇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妇产后的焦虑评分.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焦虑评分、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产科大出血产妇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减轻产妇焦虑等负面情绪,减少出血量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熊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