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媛;邓之奎;曹维克;刘小宁;宣恒报;于亮
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 KKS)是一个复杂的内源性多酶系统。激肽在血管内皮与缓激肽受体结合,从而触发瀑布式的生物效应,其效应包括血管舒张、平滑肌收缩舒张,抑制细胞凋亡、细胞炎症、细胞肥大、细胞纤维化以及促进血管生成和神经发生等。在心脑血管系统的多种病理生理进程中,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者对KKS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心肌缺血、心肌病、脑卒中等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帆;姚玉宇;马根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作为解除冠心病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在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创伤非常重要。而不同的介入治疗入路有其不同的优点,临床上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肱动脉途径作为一种新的径路,在PCI治疗的应用中仍存在争议,作者就肱动脉途径在PCI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周睿;冯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 VATS)食管癌切除术及手辅助电视胸腔镜( H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1例食管中段癌患者予以VATS食管癌切除术,均行食管胃颈部吻合。其中15例在全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经腹游离胃并制成管状胃,提至颈部与食管吻合;36例先经腹游离胃并制成管状胃,辅助手经腹部切口右肋弓下腹膜外进入右胸托肺及协助VATS游离食管,将胃提至颈部吻合。结果:VATS手术时间平均为200 min,HVATS手术时间平均为160 min。手术和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吻合口狭窄。1例HVAST手术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颈部伤口敞开换药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VATS食管癌切除术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手术效果,特别是HVATS食管癌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徐震壮;吴小波;胡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维生素D是调节胎儿骨代谢的重要激素,妊娠期母体维生素D水平与胎儿维生素D及钙水平有一定关系。季节、日光暴露、种族、户外活动量以及胎盘因素和体液调节因子等因素都会影响母胎维生素D水平。妊娠期母胎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胎儿骨强度、骨量和骨形态学,并且将持续影响儿童期骨量。为保证母胎合适的维生素D水平和胎儿的骨骼健康,妊娠期需补充合理剂量的维生素D。
作者:朱燕;肖建平;廖祥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组织中细胞质衔接蛋白(Act1)、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例UC活动期病例为UC组,按肠黏膜病理学分级将UC组进一步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将健康体检者或结肠单发息肉切除术后复查肠镜结果正常者(3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结肠黏膜中Act1、NF-κB p65、IL-17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UC组Act1、NF-κB p65与IL-17表达水平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UC组结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固有层Act1、NF-κB p65、IL-17表达均呈阳性,而且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 P<0.05);UC各亚组之间表达强度依次为Ⅲ级>Ⅱ级>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中Act1、NF-κB p65与IL-1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UC肠黏膜中Act1、IL-17、NF-κB p65的表达均上调,并随UC病理分级的升高而表达增强。
作者:石永强;赵向阳;王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虽然目前规范化治疗和患者自我管理对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起了显著作用,但是,由于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即使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亦存在普遍的心理问题。为了揭示哮喘与抑郁之间的联系,作者就对抑郁伴发哮喘的发病率、抑郁对哮喘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证明哮喘患者中抑郁发生率增高,同时,抑郁情绪影响哮喘的治疗及预后。
作者:胡晨静;杨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在我院确诊、住院治疗的138例CM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例患儿(男80例,女58例)血清CMV-IgM阳性和(或)血、尿CMV-DNA-PCR阳性,入院年龄9 d~3岁。临床表现为肺炎99例,伴有肺功能改变18例;婴儿肝炎62例,其中肝硬化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高胆红素血症30例(2例合并核黄疸,3例胆道闭锁,1例胆总管囊肿,3例肝糖原累积症);溶血性贫血1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脑发育异常15例,其中脑积水1例、脑结节硬化2例、运动落后3例、智力低下3例、癫痫2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16例(双侧听力受损10例、青光眼1例);先天性心脏病8例,多发畸形3例,迁延性肠炎5例,营养不良7例,喉软骨发育不良3例,选择性IgA缺乏症1例,遗传代谢性疾病1例,同时合并多重感染11例,合并呼吸衰竭、休克2例。治疗后好转114例,放弃治疗19例,死亡5例。结论:婴幼儿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化,以肺炎多见;其次是肝胆系统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导致脑发育异常、听神经受损、运动落后等,少数病例可伴发其他畸形甚至多发畸形。绝大部分CMV感染病例预后良好,少数病例预后差甚至死亡。
作者:徐玉敏;朱雪萍;肖志辉;丁晓春;冯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成人指骨长度与身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哈萨克族成人200例(男女各100例)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摄片,分别测量受检者各节指骨长度和身高,计算各节指骨长度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误,并且从各节指骨长度推断指骨长度与身高的逐步回归方程。结果:男性和女性各节指骨长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分析建立了哈萨克族成人通过指骨长度推断身高的3个逐步回归方程(Y1=119.985+2.320YM2,Y2=107.058+1.468YM2+0.972ZX1,Y3=104.080+0.912YM2+0.906ZX1+0.931YH3)。结论:右侧拇指第二节指骨长度、右侧环指第三节指骨长度和左侧小指第一节指骨长度建立的回归方程更为合理,对推断身高简单实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凯赛尔江·多来提;爱华;吴海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现代医学》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核心期刊,1964年创刊,现已出版发行40卷。2013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现代医学》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年来,《现代医学》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龙源期刊网》、《中国教育阅读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各分册收录。从2011年3月开始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正式签署了独家数字出版合作协议。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雌激素是女性重要的甾体激素,而女性生殖器官大部分为雌激素依赖性,而雌激素发挥生物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受体( ER α和ER β),故雌激素受体的功能异常与妇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阐明正常和疾病状态雌激素受体的功能差异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作者对雌激素受体与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子宫肌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封旭;蔡云朗;沈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钼靶下导丝定位活检技术对触诊阴性乳腺可疑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2例钼靶检查发现可疑病变而临床触诊阴性、彩超无特异发现的乳腺病灶进行钼靶下导丝定位后手术活检并送病理检查。结果:52例患者行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均一次操作成功,术后病理报告:恶性病变16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7例,导管原位癌6例,导管内癌早期浸润2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良性病变36例,其中乳腺增生症15例,纤维腺瘤7例,轻~中度非典型增生5例,炎症性病变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例。乳腺癌检出率为30.8%,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钼靶下导丝定位乳腺活检定位准确,安全可行,可有效提高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切除活检的精确性,利于早期乳腺癌的发现。
作者:卫文俊;陶霖玉;齐柯;王玉蓉;曾凤好;黄银平;张好云;冯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对应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的12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术前、术后(1~2 d )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全面的影像学和临床评价,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3个月。 Odom临床疗效评价优10例,良2例。患者的颈部及上肢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下降了5.8分(P<0.05),末次随访时下降了5.5分(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除3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外,未发现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结论:保留颈椎活动度的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近期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柳达;黄瑛;李彬;贾长青;许晓军;梁峰;付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前后应用普米克令舒、沐舒坦雾化吸入对临床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大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3 d和术后3 d观察1组予生理盐水10 ml+沐舒坦30 mg+普米克令舒1 mg、观察2组予生理盐水10 ml +沐舒坦30 mg +普米克令舒2 mg、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 ml+沐舒坦30 mg雾化吸入,每天3次。比较3组之间PaCO2、PaO2、SaO2、、痰量、痰液pH值、术后住院天数、平均术后带管天数、术后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3组之间上述指标中除Sa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2组临床指标改善更显著。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前后应用大剂量普米克令舒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对减轻肺部炎症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陈霞;林星宇;刘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 BTG1)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HK-2)和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株(786-O)中的表达及BTG1基因对HK-2和786-O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TG1蛋白在HK-2、786-O细胞株中的表达,构建BTG1表达质粒转染786-O细胞,合成BTG1干扰RNA转染HK-2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 FACS)观察BTG1对HK-2、786-O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BTG1蛋白在HK-2中的表达高于786-O。786-O中高表达BTG1蛋白能够促进其凋亡,增加其G0/G1期比率;HK-2中低表达BTG1蛋白能够抑制其凋亡,减少其G0/G1期比率。结论:BTG1可能通过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调控抑制肾细胞癌的生长。
作者:刘春辉;许斌;张磊;卢凯;陈恕求;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检测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大鼠内脏动脉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肝硬化PHT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检测并比较对照组( n=8)和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硬化PHT组(n=8)大鼠的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压力、离体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的反应性,CaM特异性抑制剂W-7对离体肠系膜微动脉收缩反应性、各组大鼠肠系膜动脉CaM和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phosphorylat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 p-eNOS)的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1) PHT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W-7对PHT组门静脉血流量无明显改善作用;(2) PHT组门静脉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W-7对PHT组门静脉压力亦无明显降低作用;(3) PHT组肠系膜微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性明显降低,EC50明显增大,W-7能部分改善这种低反应性;(4) PHT组肠系膜动脉内CaM和p-eNOS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W-7能明显降低PHT组肠系膜动脉内p-eNOS的蛋白表达。结论:CCl4诱导肝硬化PHT大鼠肠系膜动脉中过度生成的CaM可能通过参与或协同生成p-eNOS等方式来促进eNOS的活性增加,终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物合成,降低肠系膜微动脉对NE的反应性,并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参与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形成。
作者:陈骏毅;周全博;张岷;陈炜;罗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膝关节炎的发病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化脓性膝关节炎的11例儿童早期即静脉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行关节镜下清理术。11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12~36个月)。疗效评价指标为体温、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连续3次关节液细菌培养、症状及功能改善评价HSS量表评分。结果:所有患儿均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度、体温、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连续3次关节液细菌培养阴性,随访平均24个月(12~36个月)未见复发;患儿术前HSS评分平均为(55.70±14.70)分,而术后随访平均为(89.96±7.2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化脓性膝关节炎极易误诊,但只要诊断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仍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那键;马超;霍维玲;吴晓东;王涛;秦瑞云;庞遵平;马克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正颌外科手术中同期完成下颌骨的塑型手术、上颌骨前壁骨移植或Medpor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18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23岁。均诊断为牙颌面畸形,其中下颌前突或伴下颌骨偏斜畸形13例,双颌前突畸形2例,上颌后缩伴下颌前突畸形3例。对上述病例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的同时行下颌骨的塑型和(或)上颌骨的骨移植或Medpor植入术、颏成型术。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均出现下唇的麻木,但术后1~6个月下唇感觉恢复正常。无牙齿损伤、伤口感染和骨段坏死发生。经过6~23个月的正畸治疗,均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和协调的面部比例关系及满意的面部轮廓。术后6个月~3年影像检查评估结果表明骨移植成活良好,较少出现骨吸收的现象。结论:在正颌手术的同时进行下颌骨的塑型和(或)上颌骨骨移植或Medpor植入术是可行的,可增加术后面部的美学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下颌骨截除的骨质可以用于正颌手术中,避免了其他部位的取骨。
作者:刘育凤;黄金龙;陈刚;刘宁;闻可;王金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包含多种具有血管活性的多肽分子,这些多肽分子在心脏分布丰富,在心肌梗死(心梗)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心室重构、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心梗后心功能。已有研究表明,激肽可以通过B2受体增加冠状动脉血流。近年来大量研究提示,激肽及其B1、B2受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心脏血管再生;在增加心肌细胞灌注的同时,激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减少缺血-再灌注带来的损伤,进一步发挥对心梗后心脏的保护作用。作者对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心梗后心细胞灌注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黄长根;姚玉宇;马根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脑卒中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从而可引起包括肺炎在内的一系列严重的卒中后并发症,导致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免疫调节剂在临床的应用很常见,但是用作脑卒中后患者的辅助用药却并非常规。作者对免疫调节剂在防治脑卒中相关性感染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探讨免疫调节剂在脑卒中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石丽媛;闫福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PB1-F2蛋白是甲型流感病毒表达的第11类蛋白,含有87~90个氨基酸残基,主要定位在线粒体中,可以诱导宿主细胞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部分流感病毒毒株的PB1-F2蛋白可以提高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从而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同时完整的PB1-F2蛋白上存在特异的抗原表位,能诱导宿主体内免疫T细胞的表达,引起其免疫水平的改变,这与二次细菌感染引发的肺损伤具有显著关联。甲型流感病毒有多种亚型,而且存在地区间差异。国内、外在关于PB1-F2蛋白的作用机制与功能方面的研究大多针对一个地区的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毒株,且很多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因此,对于PB1-F2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宿主的影响有待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作者就甲型流感病毒PB1-F2蛋白的功能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资海荣;李伟;李婕;周丹;卫平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