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华
目的:对校医院门诊护理工作中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校医院收集的大学生填写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其中一共有500份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满意度调查表中的满意度为(92.13±1.06)分,对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依次为急诊药品短缺、男女诊区未划分、护理人员给药时宣教工作未到位;未给予特殊疾病学生提供咨询平台及心理疏导服务;个别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差;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欠佳;输液室环境欠佳等.结论:校医院门诊应当将护理管理的力度加大,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强化,增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的力度,将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能力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以此将校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
作者:顾林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产科大出血中对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产科大出血产妇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妇产后的焦虑评分.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焦虑评分、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产科大出血产妇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减轻产妇焦虑等负面情绪,减少出血量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熊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在临床上研析血液净化法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依此给同行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患者7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平均把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35例患者,对照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疗法.终得出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
作者:崔保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急诊手术治疗工作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3月收治的104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分组;对照组:择期手术治疗;观察组:急诊手术治疗;对合并症治疗效果与治疗安全性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合并症治疗总有效率(98.08%)高于对照组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78.85%)尤为显著(P<0.05);观察组合并症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尤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急诊手术治疗工作,可以对合并症患者术后安全性做出保证,从而优化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於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胃溃疡合并出血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使用中医辨证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以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溃疡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较好,可推广.
作者:袁明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手术病员进行术前随访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的手术病员402例,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病员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手术后进行随访关注患者术后的切身体会,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402例实施手术病员中十分满意的103例,基本满意287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97.01%.结论:必须要重视对手术病员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随访,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更好的实施对手术病员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
作者:王芳;陈晖帆;周倬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救治成功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共6例,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治疗以及护理情况,同时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结果:急性肺栓塞发病急,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抗凝与溶栓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展开抗凝与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可使用INR作为临床监测指标,而具体疗效指标则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血氧饱和度.结论: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与误诊率,此疾病的治疗是有时效性的,给予及时的诊断治疗并配备相应的护理能够减少病死率的产生.
作者:曾伶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内科患者共24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组(n=120例,施以常规护理);参照组(n=120例,施以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掌握优良率(95.83%)与平均得分(88.76±6.54)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盛秀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为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根据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神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到了显著改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治愈率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江玲;宋秀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评估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3月的30例确诊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其中在我院产后康复中心接受电刺激治疗患者15例(治疗组),自主训练治疗患者15例(对照组),统计并分析治疗10天后腹直肌分离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自主训练,可以有效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康复.
作者:吴雪琴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影响.方法:抽取在本院进行生产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按照抽签法的具体规则将所有产妇进行分组观察,即A组与B组,每组各有25例产妇.A组实施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而B组则是在A组的护理基础上加以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进行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发生并发症(肠梗阻、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结束后,可知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护理满意度为72.00%,而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护理满意度为100.00%,两组产妇的研究数值均存在差异,表明组间数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运用于剖宫产产妇的临床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促进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郭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肺部护理改善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肺部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肺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改善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个体化肺部护理能明显改善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鲍榧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的药学药理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宁替丁治疗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春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了解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该病的报道目的是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何明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慢性盆腔炎的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门诊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耳针、中医的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单纯中医的辨证论治.结果:200例慢性盆腔炎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5%.对照组总有效率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疗效确切,患者容易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奉慧;杨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通过降压药物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运动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经临床正规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控制高血压应以药物治疗、饮食运动指导、心理护理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作者:代清;杜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疼痛干预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1-2016.1中接收并且符合骨折诊断标准的10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临床传统护理措施,而为观察组患者则在基础护理中加强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接收护理干预前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更弱,且观察组患者自觉住院期间感到舒适、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诉焦虑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为临床骨折患者术后加强疼痛护理干预,有效改善其术后疼痛,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叶爱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选择早期针灸+运动疗法加以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疗效以及表现出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5月~2017年02月收治的148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疾病干预分组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早期针灸+运动疗法;对两组昏迷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促醒率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非常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促醒率(95.95%)高于对照组神经外科患者(70.27%)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治疗方法选择早期针灸+运动疗法,对于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发挥的促进作用极为明显,对于患者的早日苏醒可以加以有效促进,终获得显著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李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讨小儿五官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组研讨90例患儿(小儿五官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随机分组法,均为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临床儿科住院患儿,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和45例研究组(循证护理),观察各患儿护理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躁动评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到小儿五官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可发挥出重要作用,降低其躁动率,可大力推广.
作者:徐玲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7月间接收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护理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疗效、家属满意度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萍;刘凤芹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