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分析

甄少辉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 关节镜技术, 治疗效果, 手术时间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关节镜枝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2月接收的9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主要研究时象,根据信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9例,使用常规治疗手段,试验组为49例,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数据分析,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92%),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7 55%),同时试验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显著,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95).结论: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应用关节镜治疗技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情况,有着极佳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出血患者随机抽取8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奇偶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n=44例)以及观察组(n=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并发症发生率(2.27%)则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夏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儿科护理纠纷12例资料.结果护理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投诉的原因中,沟通障碍占58.33%,静脉穿刺失败占25%,医疗费用过高占16.67%.结论:建立高素质稳定的儿科护理队伍,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穿刺技能,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操,加强法律教育,规范护理行为,是降低儿科护理投诉的重要举措.

    作者:燕海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与新护考接轨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尝试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护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学生护考通过率,本文尝试从课程标准、师资培训、教学方法、考核模式、实习期的学习管理、考前辅导等方面对内科护理教学进行改革,改革后我校护考的通过率逐渐提高.

    作者:彭扬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浅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目的:针对新生儿出现的黄疸病症,加入早期护理,探究对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方法:从新生儿患者中,选择我院自2014-2016年期间的44例黄疸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为观察组,B为对照组),且两组人数均等.针对A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结果:A组患者在黄疸的出现、消失时间,胎便时间与颜色变黄方面,与B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即P< 0.05.讨论:针对新生儿患者中的黄疸治愈,将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综合,所呈现的护理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刘利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分析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

    目的:研究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方法:使用相应实验仪器和分光光度计针对中药大黄饮片炮制工艺做出进一步研究.结果:不同大黄和所产出的产品在鞣质质量分数以及蒽醌质量分数均有所不同,此外这些产品的干燥失质量以及浸出物中含有的水量也有所不同.结论:对生大黄和炮制加工产品在进过炮制之后,对物质变化规律进行试验检测,能够取得相对准确的检测数据和结果,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支持.

    作者:周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钟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肌电F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必要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75例采用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肌电F波的变化,同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后波幅、时限及阈值均有不同程度变化.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l).对照组除阈值有显著性差异外(p<0 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波幅、时限及阈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治疗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经筋排刺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同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韩淑凯;王世元;赵铁燕;王建宁;陈丽;赵龙;付冠忠;安红伟;冯玉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如何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精神科患者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本次观察及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主要有三大类,即:心律失常、月经不调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结论: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需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视患者的安全用药以及正确处理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等护理对策,进一步使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精神科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张淑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谈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作者:王曙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探究内科护理如何实现以患者为主的理念

    随着我国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的逐步深入.医院“以患者为主”的护理理念深入到广大护理人员的心中,成为他们开展医护工作的基本准则和依据、与此同时内科护理人员在对病患进行救治时,实现规范化地护理,建立健全安全的护理制度,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切实掌握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加强与患者之问的沟通和交流,严格遵守医院制定、发布和实施的护理规范,以求获得佳的护理秩序和大的效果.

    作者:魏淑琼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比较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患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每组40例.保守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组患者则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手术组治疗成功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组,总有效率为95%,而保守组仅为7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浩疗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首次治疗成功率优于保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继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产科急诊大出血的临床救治研究

    目的:分析产科急诊大出血的临床救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产科收治的58例分娩急性大出血患者,介入式血管介入治疗需在血管照影机的辅助下进行,所用药物有栓塞剂、5FCobra导管、激素类药物等,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8例患者大出血症状均在30~45min内得以控制,术后给予2周左右的精心护理,出血症状均完全消失,平均手术时间为(48.9±13.3) min,平均术中出血两为(1900±300)ml.全体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1例患者复发急性大出血症状,且其中56例患者于康复出院后恢复正常月经,其中有47例患者于术后一周内完全恢复,22例患者于术后2周内恢复.有3例患者行剖宫产发生重度感染.经血管介入治疗,50min左右再次发生大出血,经子宫切除术治疗脱离生命危险.血管介入治疗产科急性大出血症状,总有效率这96.55%.结论:血管介入治疗产妇分娩急性大出血疗效安全可靠,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燕艳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46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4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其中优18例,良11例,可1例,无断钉、松动、感染等发生.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固定牢固,便于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东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全产程陪伴护理在顺产分娩中对控制会阴侧切术口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分析全产程陪伴护理在顺产分娩中对控制会阴侧切术口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顺产分娩的78例产妇当做研究对象,按产妇入院顺序分甲组(39例)和乙组(39例),均给予甲乙两组产妇常规护理,甲组产妇加用全产程陪伴护理,评价甲乙两组产妇的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乙组产妇切口感染率(17.95%)高于甲组产妇(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014,P=0.025).乙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79.49%)少于甲组产妇(94.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129,P=0.042).结论:在顺产分娩产妇中,全产程陪伴护理的应用效果很好,有效降低了会阴例切术口发生感染的凤险,并提高了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进先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研究慢支、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支、肺气肿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在接受我院治疗后,30例患者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 3%,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病情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1.67%.结论:盐酸氨溴索在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敖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具体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实验素材进行分析.将选中的患儿按照护理需求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小儿运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中小儿实施临床针对护理干预.结果:经临床针对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并发症、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的小儿护理效果.结论: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取针对性的.

    作者:李梦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人性化服务在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15年2月~12月,改进前常规护理,儿外科共开展手术195例,2015年2月~12月,在开展一次以人性化服务为主题的质量改进活动后,开展手术214例次.结果:改进前对50例患儿家属进行基线调查.改进后生活管理、患儿舒适度、治疗护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评分高于改进前,改进后并发症发生率7.94% (17/21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14% (11/214),低于改进前14.36% (28/195)、11.28% (2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人性化服务,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周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关于实施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思考

    随着全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就如何科学规范管理村卫生室,合理规划农村医疗资源,巩固农村卫生“网底”,保障农村群众的医疗服务和生命健康.本文通过分析我区卫生室的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化管理思考.

    作者:杨力;罗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积极心理学理论方法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RHMS评分和HEIQ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RHMS评分和HEI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积极心理学理论方法进行干预护理,能有效果提升护理工作效果,对患者的康复也有较大影响,应当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于晓婕;王璟;高安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液灌流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治疗所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6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纳入对象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毒治疗,观察组患者基础治疗上再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6h内实施血液灌流治疗疗效显著优于6小时后治疗病例(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病例住院时问及死亡病例存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相应病例数(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基础治疗上再行血液灌流治疗,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患者并发症不仅有降低,存活率也大幅度提升.

    作者:朱鹏飞;杨红艳;薛顺青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护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1],患者可能发生失明、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等多种并发症[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临床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肾脏、神经、视网膜、血管方面并发症的可能性,并延缓其发生[3].胰岛素泵就是一种能够对糖尿病患者加强治疗的仪器,它在中国投入使用仅有十多年的时间,却已在各大医院中被广泛的应用,有效的缓解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使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4].但是,事实上,医院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有意外情况发生.接下来,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护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雪彬;邱俊霖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