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翠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联合临床路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联合临床路径,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效果分析,实践证明,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0%和90%,乙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乙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少于甲组.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联合临床路径其优势明显,能提升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多潘立酮、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儿多潘立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四周后,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时照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问为(5.8±1 2)(d),腹胀消退时间为(7.3±0 8)(d),恶心消退时间为(2.9±0.7)(d);观察组患儿腹痛消退时间为(3 4±1.3)(d),腹胀消退时间为门9±0 3)(d),恶心消退时间为(2±0 6)(d),观察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2%.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潘立酮、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明显减轻息儿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霍延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无痛人工流产术者的护理干预要点与效果.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选取所在科室5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25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得分.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更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得分更高,P<0,05.结论开展心理护理对无病人工流产术患者进行干预,患者的HAMA、HAMD评分较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得分较高,值得临床信赖.
作者:杨素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躁狂抑郁症忠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躁狂抑郁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临床护理路径.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依存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依存性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躁狂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克松;刘芹芹;康淑兰;张建广;赵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为研究组对象,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集: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轻型颅脑伤患者,有助于舒畅患者情志、降低其头疼等临床症状,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桂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强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和任务导向性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进行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平衡功能评定(FMB)、步行能力评定(FAC)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BI).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治疗组患者的FMA、FMB、MBI评分及FAC分级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韦爱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为了激发学生的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某校对医学五年剖解剖学实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作出较系统的改革.
作者:陈铁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32例,B组32例.A组采取基础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并发症的情况.结果: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9.38%,明显低于A组的28.13%,两组比较差异颇为显著,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系统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机体尽快康复.
作者:汪晓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按摩对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穴位贴敷联合按摩,观察两组的肩部疼痛缓解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评分,可得观察组的肩部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的治疗,观察组的肩部疼痛消失时间为(2.4±0.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2±0.7)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按摩可以显著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肩部疼痛现象.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护理认知干预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以及服药依从性影响.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6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设为实验组,两组各有艾滋病患者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实验组艾滋病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认知.比较两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艾滋病患者的SDS、SAS评分情况相差无几,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后服药依从性较高,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认知干预对改善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以及服药依从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姑息护理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姑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干预后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抢救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护理可有效控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此外还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与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何晓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缺血缺氧性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使用后可获得使局部血管疏通、扩张等目的,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具有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特点,其疗效显著优于传统药物保守治疗.本文将探头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新进展,为提高冠心病临床治疗有效性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唐秀革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综合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A、B组(各40例),A组实施传统护理,B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并将2组冠心病患者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B组冠心病患者经综合性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P< 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实施.
作者:唐曼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症状改善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好于干预前,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非常显著,相比于常规护理,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好,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江玲;侯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喉罩通气下全麻用于宫外孕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宫外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喉罩全麻,对照组采用气道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段时中心静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要明显低干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下全麻在宫外孕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同时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性健康管理在脑梗塞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中心接收的社区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医嘱,n=41)与观察组(给予杜区综合性健康管理,n=41),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嘱用药及定期来院复查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实施社区综合性健康管理有利于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邵红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难治性产科出血临床观察治疗.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2月来我院治疗难治性出血症的孕产妇,共有62例,将她们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与B组),对A组的31例孕产妇实施手术切除术加以治疗,对B组的31例孕产妇则实施常规宫腔纱布填塞法进行治疗,比较所有病患的治疗.结果:现察两组病患的治疗效率以及手术输血量,其中B组治疗有效率为64、52% (20/31),A组为100%,A组病患手术输血量为(1772.21士142.46)ML,B组为(2025.57±150.48) ML,数据有较大的差异,统计学有时比意义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产科出血孕产妇实施手术切除术能够提升救治的成功率,但是此治疗方法会病患带来一定的伤害性,为此,如果能够运用其它的治疗方法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此方法.
作者:涂小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脊柱损害错位有以下九大症候特征或规律:1.常发于不自觉,即很难问出外伤史.此情况的出现率:颈椎约70%以上,中上段胸椎约90%以上,下段胸椎60%以上,腰椎约30%以上.2.患者主要的自我感觉不在受伤的部位(即错位的脊椎节段),而在受累神经(多见为脊神经前支,次为前后支,单独后支受刺激者少)的末梢感受器分布的区域产生疼痛等症,或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以及相同节段交感神经干分布的脏器出现功能或器质性病变,有的主要表现为神经干(多见为坐骨神经痛,尤其是坐骨神经相关的一些疾病,常见假性膝关节炎,患者于腰部并无多大不良感觉),有的又表现在与受累神经中枢相对应的外周之局部或全身、脏器、器官及几乎各系统出现异常或病症.此情况的出现率:腰椎及下段胸椎约40%,颈椎约70%,中上胸椎则高达90%以上.
作者:健康文化中心;百川健康资讯;黄开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诊治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时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分析患者围术期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防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22%),组问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 0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泌尿外科患者中,分析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进行防范,有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子宫收缩乏力是常见的原因,本文首先讲述了什么是产后出血,然后阐述了一些相关药物的作用和特性,后总结了药物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