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丁友;徐浩;段学忠;马路;王士雯
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各部位所致的疾病.以皮下组织与肌肉多见,其次是脑、眼等.笔者在1990年10月~1999年2月用姜黄酊治疗56例囊虫病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华;张恕;周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病情较重,反复发作,疗效不理想,是临床医生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探索中医药治疗难治性NS,成为当前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采用益气祛瘀补肾方治疗难治性NS 3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敬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科于2001年6月~2002年6月,用自制消痤胶囊口服配合外涂2.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商品名斑赛),治疗寻常痤疮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纳猛;李兰英;杨云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养阴活血方对鼻咽癌放疗减毒增效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初治鼻咽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中药养阴活血方配合常规放疗组50例,B组为单纯常规放疗组50例,观察两组的急性放射反应及放疗按时完成率、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消退情况、放疗后1、3年生存率、复发率与转移率.结果:放疗后两组的口咽粘膜急性放射反应总的发生率基本相似,但A组的程度比B组轻,因此放疗按时完成率A组为98%,B组为84%(χ2=4.40,P<0.05).外照射剂量达50Gy时鼻咽原发灶消失率:A组为74%、B组为52%;前者高于后者(χ2=4.29,P<0.05).治疗后1、3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3年生存者复发及转移率:A组为17.95%、B组为33.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2,P<0.05).结论:中药养阴活血方配合鼻咽癌放疗可以减轻放疗反应,提高放疗按时完成率,从而减少放疗后复发及转移.
作者:刘城林;刘健雄;刘丽萍;王远东;陈为平;覃丽红;邓广业;张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早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是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关键,我院新生儿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症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宋建平;宋格林;刘淑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以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及对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予糖尿病教育、常规降血糖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以益气养阴活血为主的中药治疗.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NO明显升高,治疗8周后,两组均能较好地降低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BG)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UAE及NO水平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对NO改善不明显.结论:提示DN早期高NO生成与肾小球高滤过有关,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可能通过降低肾脏NO水平,改善肾小球的高滤过.
作者:范冠杰;唐咸玉;李双蕾;唐爱华;罗广波;刘春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罗增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银杏叶片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内酯类,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治疗,观察该药对改善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探讨其对提高肺心病临床疗效的应用价值.
作者:翟爱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隐丹参酮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Paque液分离成人MSC,体外扩增,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表达,采用含隐丹参酮的无血清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NF-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0.5×106个细胞,15代可获得(2~3)×1012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29、CD44、CD90、CD105、CD166表达阳性,CD11a、CD14、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加入隐丹参酮诱导后,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M,NF-H、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隐丹参酮在体外可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作者:夏文杰;陈振光;张丽蓉;项鹏;张秀明;李艳;李树浓 刊期: 2002年第12期
2000年1月~2002年5月,我们采用萆分清饮加减联合四环素族抗生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献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吕爱平;陈可冀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走上中西医结合道路1987年我大学毕业,带着朦胧的印象,考入大连医科大学攻读中西医结合外科研究生,师从周俊元和关凤林教授.通过基础课和临床实践,我才明白,老师们是会应用中医方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外科医生;知道了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外科急腹症有着独特的功效,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的效果是单纯西医疗法所不能比拟的,也知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急腹症和腹内感染等常用的中医方法是通里攻下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等,还知道了通里攻下法的经典名方大承气汤是出自于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等.
作者:陈海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甙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加雷公藤多甙组(简称雷公藤组)30例,疗程均为6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静息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追踪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复发,评价雷公藤多甙对冠脉再狭窄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组19例(回访率63.33%)、常规治疗组26例(回访率57.78%)复查CAG,雷公藤组净获得为(1.58±0.53)mm、净获得指数为55±23、管腔面积净获得为(3.07±0.52)mm2,均大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30±0.64)mm、44±18、(2.41±0.38)mm2,均P<0.05],同时病变狭窄百分比[(27.7±18.6)%]<常规治疗组[(37.3±21.7)%,P<0.05],雷公藤组再狭窄率为33.33%,常规治疗组再狭窄率为44.8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雷公藤组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示心肌病变面积(17.18±6.25)%明显小于常规治疗组[(22.42±5.52)%,P<0.05],病变区和大计数区放射性计数百分比[(56.51±22.3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0.28±20.71)%,P<0.05];雷公藤组心绞痛复发率(16.67%)低于常规治疗组(42.22%,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对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君;傅向华;吴伟力;李亮;马宁;李世强;谷新顺;姜云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包含了模糊性和精确性,这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任意性、主观性和局限性的结果.中医英语汉英翻译应处理好英汉语言的模糊性的关系.
作者:罗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反应大鼠血浆和下丘脑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及调肝、补肾、健脾方药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C),模型组(M),调肝中药(加味四逆散)组(C1),人参总皂甙组(C2),补肾中药(肾气丸)组(C3),健脾中药(四君子汤)组(C4).采用束缚限制活动空间的方法造成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所有药物灌胃给药.采用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下丘脑DA、5-HT、E、NE含量.结果:应激大鼠血浆和下丘脑DA、5-HT含量明显降低(均P<0.01),血浆NE、E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而下丘脑NE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浆5-HT/NE、5-HT/E及下丘脑5-HT/NE均明显降低(均P<0.01).加味四逆散可以升高应激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DA、5-HT含量(均P<0.01),并能降低血浆中NE、E含量(均P<0.01),升高下丘脑和血浆5-HT/NE以及血浆5-HT/E(P<0.05或P<0.01).肾气丸、四君子汤及人参总皂甙虽然对有些指标有影响,但对心理应激的整体调节作用不如加味四逆散.结论: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血浆和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调肝、补肾、健脾治法方药中以调肝治法方药的综合调治作用为显著.
作者:严灿;徐志伟;李艳;史亚飞;邓中炎;潘毅;谭炳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婴儿肾病综合征是指无组织学依据,1岁以内发病,且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者.本病临床少见,我们曾用中药为主治愈1例并追踪观察18年,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安霞;景斌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四甲基吡嗪,TMP)对庆大霉素(GM)耳中毒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TMP对GM耳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及图像分析技术并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TMP对GM耳中毒豚鼠ABR阈值和耳蜗螺旋神经节HSP70和HSP70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TMP加GM组耳蜗螺旋神经节HSP70及HSP70mRNA的表达和ABR阈值明显低于GM组(P<0.01).结论:TMP可降低耳蜗螺旋神经节HSP70及HSP70mRNA的表达,以减轻GM的耳毒性损伤,从而改善听功能.
作者:倪月秋;汤浩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PID)是妇科常见疾病,传统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多(1-3),但疗效不甚理想,其原因可能与盆腔局部药物浓度较低以及病原体对抗生素不敏感等因素有关.笔者应用盆腔留置插管法,改变给药途径,以期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
作者:杨华光;姚元庆;邱贞琴;尹国武;李东红;迪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为观察中药黄芩甙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病程5年以上的7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黄芩甙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黄芩甙治疗组在常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服黄芩甙胶囊3g,连续观察治疗6个月.结果:黄芩甙治疗组,治疗后醛糖还原酶(AR)活性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神经传导速度趋于稳定和部分改善,而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黄芩甙具有明显抑制AR活性作用,并可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具有改善和延缓作用.
作者:董砚虎;钱薇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