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利;闻兵;刘君伟;李春
探讨《本草纲目》膏剂临床运用特色.在证治方面,《本草纲目》膏方广泛用于t临床各科;用药方面,《本草纲目》中膏方不仅采用传统补药,更采用了大量攻伐之品:组方方面,《本草纲目》膏方多用单味药,组方常不过两三味;在膏剂的制作方面,有药物取汁熬膏、煎水熬膏、其他液体溶剂熬膏等;用法多样,内服有单独服用、与他药合服、酒服、点服等,外用有纳入、涂摩、外贴、点眼、点鼻、(口畜)鼻等,使用时还注重日常调护.
作者:曾楚华;王文晟;张希;袁德培;杨付明;向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龙胆苦苷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 以聚乙二醇-6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基质制备龙胆苦苷缓释滴丸,以圆整度、拖尾情况和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佳成型工艺.结果 龙胆苦苷缓释滴丸优选的佳制备工艺为: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6,PEG6000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比例为2.5:1,药液温度为80C,滴距为5cm,冷凝液选择运动粘度为500 mm2·s-1的甲基硅油,冷却温度5 ~ 10℃.该缓释滴丸2h的平均累积释药率为29.16%,6h为60.33%,12h可达90.59%,药物释放度符合缓释制剂要求.FTIR分析表明药物与基质之间无化学相互作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滴丸中药物主要以无定型共沉淀物形式存在.结论 所制备的龙胆苦苷缓释滴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翟西峰;王霄旸;赵宁;冯锁民;王小宁;高新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YP450酶的四逆汤复方配伍减毒机制.方法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测定CYP1 A2和CYP3A4酶活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浆中咖啡因和咪达唑仑两种特异性探针药物的浓度.应用CO示差还原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CYP450酶含量,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来检测CYP1A2和CYP3A4 mRNA的表达.结果 附子对CYP1A2和CYP3A4酶活性及CYP450酶含量无影响;甘草、附子配伍甘草和四逆汤对CYP1A2和CYP3A4酶活性有诱导作用并且显著增加CYP450酶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甘草组、附子配伍甘草组和四逆汤全方组对CYP3 A4 mRNA的表达有不同程度诱导作用.甘草组和四逆汤全方组对CYP1A2mRNA表达有显著诱导作用,附子配伍甘草组对CYP1A2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甘草、附子配伍甘草、四逆汤全方能够诱导CYP1A2和CYP3A4酶活性,显著增加CYP450酶含量;附子配伍甘草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可能由甘草对酶基因表达影响引发,使酶活性增强,从而加快附子毒性成分在体内代谢,从肝药代谢酶角度阐明甘草在四逆汤中对附子起主要减毒作用.
作者:鞠爱霞;张曦文;孙爽;张羽;李秋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医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肩负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使命,中医翻译水平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和分析中医翻译教学的现状,提出应构建包含7大要素在内的中医翻译能力体系,并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以发展中医翻译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旨在强化外语教学过程中的翻译实践和应用能力,为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刘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经穴位超声导入氨溴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调节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住院治疗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根据氨溴索给入途径不同分为静脉组、雾化组和超声导入组,每组40例;静脉组经静脉输入、雾化组经氧驱雾化吸入、超声导入组经穴位超声导入氨溴索.观察治疗前后患儿PCT、IgG、CD3、CD4 CD4/CD8变化及氨溴索用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依从性.结果 超声导入组CD3、CD4均数(50.30±4.81、27.44±3.40)显著高于静脉、雾化组(47.87±4.04、24.35 +3.03)、(47.72±4.20、25.29±4.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5);超声导入组氨溴索用量均值(110.69±17.51)明显低于静脉组(167.10±12.40)和雾化组(207.17±28.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导入组患儿依从性明显优于静脉组、雾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穴位超声导入氨溴索可调节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减少药物用量、提高患儿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小明;钟梅;罗开源;廖红群;邓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系统的评价针灸治疗哮喘的有效性.方法 用计算机检索自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选择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合计6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4.20,95%可信区间CI(2.54,6.95),Z=5.60,P<0.00001];提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灸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但纳入的文献较少,而且文献有偏倚存在,因此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章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作者:李孟媛;王洪峰;王朝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谢晶日教授以此为依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临床常见病.强调“阳化气”不足是脾气虚弱无力运化,“阴成形”不及是胃阴亏耗,胃黏膜成形不足,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初期的主要机制.治疗上采用阴阳并调为原则,并贯穿整个疾病发展始终.自拟方欣胃颗粒经过多年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了此法治疗的有效性.文章附有验案一则,可见临证时的实际应用.
作者:宋雅婵;谢晶日;李贺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湿证”开展临床证候分布特点的大样本研究,以揭示海南地区NAFLD中医“湿证”的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课题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NAFLD患者,由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对其进行中医湿证四诊资料记录,填写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病例报告表,由2名高级职称医师辨证确认NAFLD中医湿证分型,包括:①湿浊证,②湿热证,③痰瘀证.数据结果双人录入Excel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639例NAFLD患者中,通过中医辨证为中医湿证的患者为502例,占78.6%.其中,湿浊证235例(46.8%);湿热证178例(35.5%);痰瘀证89例(17.7%).湿浊证占比例大,其次是湿热证,痰瘀证占比例小.结论 ①揭示了海南地区NAFLD中医“湿证”的分布特点;(②研究结果与中医湿证发生发展的“湿郁化热,聚湿成痰,积痰成瘀”理论相一致.
作者:程亚伟;王珊;薛兰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针灸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法 通过对《针灸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回顾与思考,结合对中医学类专业岗位胜任力的分析,初步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案,方案实施后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提高相关岗位胜任能力的认知情况.结果 在课程考核评价方案中,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细化考核评价内容,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围绕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确定通过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定学生成绩.与未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的对照班比较,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的实验班在临床基本能力、医生职业精神与素养方面有显著提高(P<0.05);在提高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医学信息管理与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P<0.01).结论 《针灸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可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为进一步在相关课程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蔡荣林;胡玲;陈卫华;吴子建;孟云凤;何璐;余情;彭传玉;王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柴胡醋制过程辅料醋的活性成分,为其炮制及辅料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醋中主要成分乙酸为溶剂,考察提取工艺中乙酸含量对柴胡多糖及柴胡皂苷a,b2,b1,c,d的含量影响.结果 在提取过程,加入乙酸后,柴胡多糖的提取率升高,柴胡皂苷b2,bt含量增加,柴胡皂苷a,c,d含量减少.结论 乙酸可能是醋制的活性成分,并且乙酸浓度对醋制后药材成分影响巨大,应严格控制.
作者:王锦秋;赵瑞芝;胡巧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按1∶1比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艾炷灸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24 h以上.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每次0.4mg,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两组连续治疗4周后以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SQI评分方面,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P<0.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P<0.01).SF-36评分方面,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P<0.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肝郁脾虚证中医证候、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并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
作者:邱菊;粟胜勇;陈霞;李妮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有着相当高的死亡率.本文从“虚、痰、瘀、毒”四个方面,对卵巢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进行理论探讨.虚处受邪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首要条件,痰浊凝滞,阻滞气血,瘀血停聚,癌毒侵袭,痰浊、血瘀、癌毒三者相互作用,发为卵巢癌.痰浊、血瘀、癌毒是卵巢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霖;王笑民;杨国旺;樊庆胜;孙书贤;雷勇;孙旭;杨永;念家云;马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痰证”患者中医证素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146例MS痰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MS痰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痰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以及MS痰证中医证素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MS痰证常见病位为肝、肾、脾;常见实性病性为湿、热、气滞、血瘀;常见虚性病性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②MS痰证患者痰证素积分与腹围、HOMA-IR、LDL-C、BMI相关;③脾与BMI呈负相关,湿与BMI呈正相关;肾、气虚与FPG呈正相关;气滞与TC呈正相关;血瘀与TG呈正相关;肝、热、气虚、阴虚、血虚与HOMA-IR呈正相关,脾与HOMA-IR呈负相关.结论 MS痰证病位主要在肝、脾和肾,呈现虚实夹杂的特点;痰的病理程度及病位、病性与临床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林小凤;王永发;林雪娟;崔欢;杨文娟;庄耀东;高碧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宫腔灌注治疗宫腔粘连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TCRA术后的病人,以对照组(球囊子宫支架+人工周期+透明质酸钠凝胶+口服中药)及研究组(球囊子宫支架+人工周期+宫腔灌注丹参+口服中药),对比两组治疗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 在宫腔形态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改善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术后月经改善方面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宫腔灌注对治疗宫腔粘连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具有安全、简便、创伤小、可反复操作等优点,术后疗效较好,且宫腔形态及月经改善方面都有所提高.
作者:戴小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以党参炔苷和紫丁香苷为指标性成分鉴别纹党和白条党.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同一产地不同月份纹党炔苷含量,以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iode array detection,DAD),AT.Lichom C18液相分析色谱柱(250mmm×4.6mmmid.5μm,兰州中科凯特);柱温30℃,检测波长267nm,流动相为0.3%磷酸-乙腈.结果 纹党和白条党均含有党参炔苷,白条党中党参炔苷含量为1.582 mg/g,纹党中党参炔苷含量为1.136 mg/g,以单一的党参炔苷含量去评价质量优劣欠科学性.结论 纹党中含有紫丁香苷,白条党中不合紫丁香苷,以紫丁香苷为指标可以鉴定白条党和纹党.
作者:胡春阳;戴迪;穆希琼;李富云;杨扶德;靳贵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整理、总结火树华教授治疗眩晕临床辨证思路及学术思想.方法 通过跟师临证抄方,搜集并分析临床病例,梳理眩晕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探讨火教授治疗眩晕的临证特色.结果 506个中医眩晕处方包括眩晕痰瘀互结型389例,肝阳上亢型90例,气虚型27例;用药多以温、平性,苦、甘、辛味为主,主入肝经,活血药运用多,而后是化痰湿、平肝息风药.结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风阳卷痰多带瘀”是火教授治疗眩晕的理论依据;治眩晕不离天麻,常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天麻钩藤汤加减;善用活血药以养血活血为主.
作者:王贤娴;阿衣努尔·木合买提巴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以捏脊摩腹推脾为核心特定穴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采取以捏脊摩腹推脾为核心特定穴推拿法,包括捏脊、古法腹部按摩法、推脾经,每日1次,连续2周为1疗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32例小儿厌食症患儿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食欲、食量、面色、脘腹胀满、嗳气、呃逆、大便失调等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 以捏脊摩腹推脾为核心特定穴推拿法临床疗效满意,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李桂华;王金贵;董桦;高爽;赵娜;刘书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不同产地透骨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方面的研究,筛选出佳产地透骨香种子,为后续的育苗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培养皿发芽试验,实验组用10mg/mlNaOH溶液对不同产地的透骨香种子处理1h;待种子露白后,记录并计算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三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产地6的发芽率高为76%,产地4的低,仅为16%.结论 通过对6个产地进行试验及数据分析发现产地6的种子发芽率等各项指标佳.
作者:刘绍欢;何晶晶;樊天珺;詹云慧;黄哲;王世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多发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回顾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脑梗死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总结,旨在充分发挥和运用中医药在治疗脑梗死疾病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杨程;张婕;李花;刘旺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宣痹消痛汤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宣痹消痛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电图有效率为71.4%,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为92.9%,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69.0%,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耐受性好.结论 宣痹消痛汤联合西医治疗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及心电图表现,缓解心绞痛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群;魏晏;魏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