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蒙药香青兰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及GC-MS分析

李雅丽;邹广平;郭小强;孟婷婷;季志强

关键词:挥发油, 香青兰, 蒸馏, GC-MS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蒙药香青兰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青兰挥发油,并探讨了不同蒸馏方法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同时对所提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青兰挥发油的佳条件为:浸泡12小时,蒸馏2小时,料液比为1∶15.GC-MS分析显示香青兰挥发油含有50种左右的有机物质,采用NIST标准谱库检索,并根据质谱裂解规律进行核对,鉴定出相对含量在0.10%以上的化合物18个.结论 香青兰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为该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补血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将当归补血加味汤运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术后治疗,探讨益气补血法在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贫血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接受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术后予以当归补血加味汤口服1周,观察治疗术后第1,3,5,7天的血红蛋白值,并通过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值术后对比中见第1,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7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第1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明显.结论 益气补血法有利于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贫血状态,对髋关节近期功能快速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玉倩;冯美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单体逆转肺癌多药耐药作用的研究进展

    文章对肺癌多药耐药的机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膜转运蛋白促进化疗药物外排及改变药物在细胞内分布;启动细胞内解毒作用;细胞凋亡途径异常及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等确定的机制.根据肺癌多药耐药的机制进行中药逆转肺癌多药耐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叶青;王瑞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楼HPLC指纹图谱及4种重楼皂苷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重楼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4种重楼皂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Thermo BDS Hypersil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 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0℃.对10批重楼药材进行分析,建立重楼药材的指纹图谱,同时测定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 4个成分的含量.结果 初步建立了重楼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3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归属法,确定了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Ⅵ和重楼皂苷Ⅶ共4个化合物,10批重楼相似度在0.851~0.970之间.4种重楼皂苷的含量测定线性良好(r>0.9995,n=5),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平均回收率为99.41%,99.51%,94.77%,96.57%,RSD分别为1.20%,1.27%,2.55%,1.32%.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以用于重棱药材的鉴定与评价,为控制重楼药材的质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者:罗廷顺;石桂兰;胡建勇;杨静;孙钢;李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蜂眠宁胶囊对D-半乳糖小鼠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蜂眠宁胶囊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为蜂眠宁胶囊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用D-半乳糖制备小鼠衰老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定位航行试验、空间搜索试验,测定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及穿越平台次数;并测定各组小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蜂眠宁胶囊低剂量组(0.6g·kg-1·d-1)、高剂量组(0.9g·kg-1·d-1)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减少(P<0.05),且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多(P<0.05,P<0.01);蜂眠宁胶囊高剂量组(0.9g·kg-1·d-1)能显著提升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脑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降低脑组织中MDA的含量.结论 蜂眠宁胶囊能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陈洪燕;敖明章;熊义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对兔创伤性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6及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兔创伤性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6及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兔48只,按随机数表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模型制动组,假手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2只.造模术后4周行右膝关节X片检查,确认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灌服活血化瘀中药2.6g/kg(相当于成人用药量当归、赤芍、姜黄各10g),每天2次,连续喂服4周.阳性药物对照组予硫酸氨基葡萄糖片15mg/kg灌服,每日3次,连续灌服4周.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共4周.4周后处死观察膝关节软骨肉眼形态,并检测关节液中IL-6及TNF-α的含量.结果 ①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成功.中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治疗有效.中药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关节软骨中IL-6及TNF-α的检测: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L-6及TNF-α表达显著提高(P<0.01);中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IL-6及TNF-α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IL-6及TNF-α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①KOA模型关节液中IL-6及TNF-α异常升高,说明IL-6及TNF-α与KOA发病有关;②中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对KOA均有有治疗作用,可降低关节液中IL-6及TNF-α的含量,且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③活血化瘀中药通过抑制关节液中IL-6及TNF-α等炎症因子,从而有效保护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延缓关节软骨退变.

    作者:邝高艳;严可;陈国茜;余毅;郝明;欧梁;柴爽;卢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G蛋白偶联—PLC—IP3信号途径探讨湿阻脾胃证模型ICC Ca2+调节机制及平胃散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平胃散如何影响湿阻脾胃证模型ICC内、外Ca2+浓度及G蛋白偶联—PLC—IP3信号途径,并揭示平胃散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湿阻脾胃证模型动物血清建立“湿阻脾胃证ICC模型”.动物血清的制备: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湿阻脾胃证动物模型方法造模,造模20天后,分别取正常组动物血清,湿阻模型组动物血清,给药组动物血清及自然恢复组血清.用Ⅱ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肠ICC,经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学鉴定成功后,通过细胞造模后血清给药,观察细胞内PLC活性,IP3、IP3R含量以及细胞内、外Ca2+浓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外Ca2+浓度水平均降低(P<0.05),PLC活性升高(P<0.05),IP3含量无显著性差异,IP3R含量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自然恢复组细胞内、外Ca2+浓度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LC活性升高(P<0.05),IP3含量无显著性差异,IP3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自然恢复组细胞内、外Ca2+浓度水平均升高(P<0.05),PLC活性升高(P<0.05),IP3含量无显著性差异,IP3R含量升高;平胃散组细胞内、外Ca2+浓度水平均升高(P<0.05),PLC活性大幅升高(P<0.05),IP3含量升高(P<0.05),IP3R含量升高(P<0.05).结论 平胃散可能是通过影响G蛋白—PLC—IP3信号途径,使ICC细胞内Ca2+浓度周期性震荡恢复,产生起搏电位,而起到调节胃肠运动.

    作者:杨旭;王琦越;黄秀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滇西北野生滇龙胆根部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滇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野生滇龙胆根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Intersil-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1 nm,进样量5μl.建立10批滇龙胆根部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确定共有峰,计算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进行相似度分析,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滇龙胆根部指纹图谱共确定17个共有峰,图谱相似度大于0.9,10批样品聚为两类,发现各批次样品成分类型基本一致,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检测出5种主要成分马钱苷酸、獐芽菜苷、龙胆苦苷、当药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各批次样品龙胆苦苷含量均大于3.0%.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滇西北滇龙胆药材质量评价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吕伟奇;张霁;左智天;王元忠;张庆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干旱胁迫对薏苡叶片生理指标及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薏苡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其叶片生理指标、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盆栽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时期的叶片净同化率、比叶重、叶绿素、气孔阻力、蒸腾速率、绿叶面积、粒灌浆时间、线性灌浆速度、籽粒百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单穗穗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结果 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薏苡叶片净同化率下降、比叶重减少、叶绿素降低、气孔阻力增加、蒸腾速率下降、绿叶面积减小、籽粒灌浆时间缩短、线性灌浆速度降低、籽粒百粒重降低、单株有效穗数分化减少、单穗穗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单株产量下降.结论 在遭受各期干旱胁迫下薏苡叶片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较大,籽粒变小,产量降低,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增加.

    作者:敖茂宏;宋智琴;申刚;蒙秋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温胆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目的 以院内制剂温胆颗粒为研究对象,建立快速、简便、环保、样品用量少、便于实现自动化和易与色谱分析技术联用的中药复方制剂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方法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温胆颗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结合NIST谱库检索分析其成分类别及相对含量.结果 共检测出163种挥发性的成分,鉴定出74个色谱峰,占检出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6.35%.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丁香酚甲醚、异丁香酚甲醚、β-细辛醚、欧细辛醚、桔利酮、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A、反式藁本内酯等,结合文献确定其主要来源为复方中的生姜、石菖蒲、川芎等药材.结论 运用HS-SPME-GC/MS技术可快速检测温胆颗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可应用于相关复方挥发性成分的血清药化学和脑组织液药化学研究工作.

    作者:刘军锋;昝俊峰;王平;游秋云;方颖;田代志;张丽萍;呙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该文综述了中药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列中药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的促进作用;中药对炎症反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中药对肿瘤的免疫调节作用三个方面的理论与实验证据.同时综述了中药多糖类、苷类、生物碱类活性物质对机体的免疫促进或抑制作用.有些中药能促进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有些能抑制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有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些通过免疫调节发挥很好的抗肿瘤作用.中药免疫调节作用在疾病防治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

    作者:周悦芳;范培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芪丹复感颗粒中藁本内酯含量

    目的 建立芪丹复感颗粒中藁本内酯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并对此方法的线性范围、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进行考察,建立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 3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回归方程为:Y=471534 +991.6(r=0.9994,0.1595~ 0.9571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RSD=1.14%,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分离度好,可用于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伊博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葛根复方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

    目的 优选葛根复方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中藁本内酯、桂皮醛、甲基丁香酚包合率及包合物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优化得到葛根复方中挥发油的优包合工艺.结果 葛根复方中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8,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1h,验证试验中,藁本内酯、桂皮醛及甲基丁香酚的包合率为别为86.58%±0.009%,73.34%±0.001%,68.89%±0.020%,包合物得率为67.98%±0.047%.结论 所确定的包合工艺挥发油的包合率高、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周晶;李玲;崔冬雪;王冰;张彤;袁秀荣;刘素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鳄嘴花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鳄嘴花(CN)鲜榨汁及鲜药水提物对四氯化碳(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7组(n=10),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低、高剂量鳄嘴花鲜榨汁组,低、高剂量鳄嘴花鲜药组,连续给药15d,末次给药2h后,除正常组腹腔注射花生油,其余各组均用0.1% CCl4花生油溶液腹腔注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6h后取材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与CCl4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ALT、AST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1);肝组织中SOD、GSH-Px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1);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各治疗组均能不同程度的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结论 鳄嘴花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王瑶;钟希文;张文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莱菔叶药材的生药学鉴别研究

    目的 对莱菔叶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 从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特征等方面对莱菔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莱菔叶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斑点均清晰明显.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完善了莱菔叶药材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所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作为莱菔叶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僵蚕本草源流考证

    目的 对僵蚕的基原、产地、功效及规格修治的药用历史沿革进行本草考证.方法 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的研究文献.结果 查清了基原、产地、功效及规格修治的源流变迁.结论 考证出僵蚕基原初为“食桑者,四月头番蚕,病风自死”,目前也可人工用白僵菌感染家蚕4~5龄幼虫制得;考证出除文字记载的河南颖川外,山东棣州也应为僵蚕重要历史产区,当前主产区为江浙、安徽、四川、广东等地;僵蚕不仅有平肝息风、化痰散结的功效,还有望用于抗血栓、降糖降脂及抗肿瘤;规格等级初要求为“色白、条直、质硬”,后又增加了“断面光亮”及其它显微特征分析.上述结论有利于后续借助现代分子药学及药理学技术,更好地研究僵蚕的临床应用及质量监控,使其更好的造福人类.

    作者:闻崇炜;石莉;赵烨清;欧阳臻;詹志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四君子汤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血清SOD,CAT和GSH-Px及MDA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四君子汤治疗脾气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四君子汤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采用“劳倦+饮食失节”复合因素法制作脾气虚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用7d.7d后观察四君子汤对大鼠食量、体重的影响,取大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四君子汤对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脾气虚造模大鼠从第3天起开始出现粪便时干时软、偶有便溏,进食量和饮水量减少,逐渐消瘦,灌服四君子汤后,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高、低剂量组大鼠食量、体重均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OD、CAT、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高、低剂量组均能升高SOD、CAT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君子汤低剂量组大鼠比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明显(P<0.05).四君子汤高剂量组大鼠比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AT含量升高明显(P<0.05).四君子汤高、低剂量组对GSH-Px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君子汤能改善脾气虚模型大鼠的运化功能,恢复大鼠的食量和体重.四君子汤能恢复与增强体内抗氧化酶防御系统能力,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作者:宫健伟;孙喜灵;王超云;叶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产地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为马兜铃总酸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方法 以马兜铃总酸含量为指标,采用L.(34)正交试验方法考察提取溶剂、溶剂用量和提取方法3个因素,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马兜铃总酸的含量,检测波长为319 nm.结果 马兜铃总酸优的提取条件为用含1%甲酸的甲醇,料液比1∶40,超声提取30 min,提取2次;马兜铃酸Ⅰ浓度在0.005~0.030 mg·ml-1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 =38.046C +0.0109,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9%,RSD=2.09%;不同产地马兜铃种子的马兜铃总酸含量为0.357%~0.597%,果皮的马兜铃总酸含量为0.170% ~0.258%.结论 不同产地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种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明显高于果皮.

    作者:刘欣欣;王莉;肖红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数字故事与传统讲授结合在温病教学中的构建和应用

    针对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章节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聚焦温病名家治疗验案.运用数字故事,设计简洁、清晰、有效的故事情节,讲述方证故事.教师借助故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的学习经验间产生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和对理论反思的能力,为更好学习中医经典奠定基础.

    作者:苏中昊;秦真侠;杨爱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薤白炮制前后鳞茎和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 研究炮制前后薤白的鳞茎和叶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薤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炮制前后薤白的鳞茎和叶子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鉴定.结果 从鲜品薤白的鳞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13种和20种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62.5%和59.63%;从炮制后的干品薤白鳞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9种和13种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74.89%和87.66%.结论 炮制前后有共有成分6种,分别为2,3-二甲基二硫醚、3,4-二甲基噻吩、甲基烯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丙硫醇、Z-甲硫基丙烯.薤白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

    作者:韩成花;高赛男;白玉华;马莹;李春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PTEN/PI3K/AKT信号通路花蕊石抗肝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花蕊石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花蕊石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EN/PI3 K/AKT信号通路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蛋白激酶B(p-Ak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花蕊石具有明显的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花蕊石含药血清可明显上调PTEN/PI3 K/AKT信号通路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I3K及p-Akt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NF-κB mRNA的表达.结论 花蕊石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并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TEN表达水平从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NF-κB的异常活化有关.

    作者:李天娇;包永睿;王帅;杨欣欣;孟宪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