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肠外伤术后腹壁切口裂开减张缝合引起肠瘘2例治疗体会

王在武;密辉

关键词:切口裂开, 减张缝合, 肠瘘
摘要:1临床资料例1,男,25岁.因下腹部外伤后腹痛并漫及全腹1 h,腹穿抽出不凝血.急症取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术中见:腹壁挫伤重,皮下、肌肉组织均有挫伤出血.小肠距回盲部10 cm处有长约15 cm的肠及肠系膜挫裂伤,肠管血运差.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科护士的基本素质及相关能力

    当代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给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急诊科的护士,其工作的特殊性,即主要面对的是急危重的患者与身心急躁的家属,加上其昼夜值班,护理工作繁忙,精神高度紧张,因此,客观上要求急诊科的护士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能力.

    作者:聂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26例肺结核误诊为肺癌的临床分析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我国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结核病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作者:卫志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经空肠瘘口行营养支持的护理

    经空肠中行营养支持,主要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供给足够的、全面均衡符合生理的营养成分,适应术后机体代谢的改变,缓解高分解代谢状态,满足需要,以维持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而且并发症少,技术设备要求较低,易于管理,对重症外科病人是首选营养疗法.

    作者:于瑞香;曲玲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IT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23例,予地塞米松每日1.5 mg/kg,连用5 d,后改强的松每日1.5 mg/kg,分次口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日0.4 g/kg,连用5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峰值时间、以及血小板计数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静脉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较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更快地升高血小板,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苏宏萍;张莉;陈天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浅谈巡回护士在手术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外科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已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要安全、顺利完成好每一例手术,必须由手术者、助手、麻醉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

    作者:张冬娟;陈芝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曝光指数在CR照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X线摄影(CR)是近年发展迅速的成像技术,它明显优于传统的屏-片成像系统,如:实现了图像的数字化;利用窗宽、窗位调节技术,它可在一次成像后清晰显示不同的组织;宽容度好,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投照条件的要求不象屏-片系统那么严格,等等.

    作者:尉迟以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咪唑斯汀10 mg,每日1次,连服14 d.结果:治疗14 d显效40例(62.5%),有效22例(34.3%),总有效率为96.8%.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比较理想,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杨根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尿液沉渣镜检中不同白细胞形态的观察

    临床中尿常规检验是诊断泌尿系肾脏及有关疾病的常用方法.尿液镜检中可见不同形态的白细胞.其干扰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病种、病程的长短、留尿后至镜检时间、温度以及外界物理因素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形态.

    作者:陈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CTB染色法临床应用的评价

    目的:探讨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简称CTB)的临床价值.方法:CTB染色、生理盐水涂片法、革兰氏染色涂片法比较.结果:1 672份妇科阴道白带涂片标本,采用CTB染色法霉菌和滴虫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盐水法(P<0.005);CTB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检测肾形双球菌阳性率相近(P>0.05);1 672份标本中,CTB染色法共检出阴道加德那菌415例,线索细胞254例,纤毛菌40例,弯曲弧菌形态细菌1例.结论:CTB法与盐水法相比具有检测项目多,方法简便,病原体形态清晰,检出率高,不需特殊设备,可重复读片,快速等优点,是白带中病原体检测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葛亚娟;邵雪峰;苏良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肾盏憩室的CT表现

    1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打蓝球扭伤腰部.院外B超示左肾上极囊性占位性病变,建议CT检查,明确性质.

    作者:余蜀江;胡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氨硫尿引起严重皮肤黏膜损害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汉族,咳嗽胸痛两个月有余,经拍片等检查确诊右上肺浸润性肺结核.2002年2月11日收住家庭病床,给RFD每日0.15 g,INF每日0.3 g,TBI每日0.1 g,均为顿服,服上述药品第28天,患者全身发痒,尤其耳廓及手足指趾更甚,自认为是冻疮.

    作者:钟贤章;吴光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肺癌脑转移放化疗临床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肺癌脑转移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其中9例合并使用化疗.结果:放疗合并化疗治疗结束时有效的患者预后好.结论:肺癌脑转移一旦确诊,应进行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曹文兰;布洁;张文正;王春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手术及病理结果诊断为肝外胆管低位梗阻性病变的MRC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MRCP检查,均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和二维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2D-EXPRESS)两种序列扫描.结果:83例MRCP,其诊断准确率为85.5%.结论:临床上胆管低位梗阻性病人,结合MRI常规扫描,MRCP序列可作为其主要检查手段.

    作者:冯敏;张卫东;卢铃铨;张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围手术期监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上较少见,醛固酮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肾远曲小管保钠排钾,通过储钠醛固酮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作以总结.

    作者:张慧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1例电击伤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抢救体会

    应激性溃疡是大面积烧伤中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应激性溃疡的抢救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但电击伤所致的应激性溃疡出血乃至全消化道出血确实属罕见.我科于2001年8月曾收治1例电击伤致全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通过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金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B超诊断宫内早孕合并宫外孕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主诉停经50 d,右下腹剧痛12 h,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行于2003年6月7日.

    作者:黄亚珍;黄淑贤;董学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不良,能量需求增加,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常合并营养不良.

    作者:李娟;李璐;李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效果更完善,应激反应小,苏醒迅速,便于术后镇痛.

    作者:张青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加强医护技交流协作提高检验质量

    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判断疾病发展与转归的可靠依据.要取得准确的检验结果需要临床医护与检验医师密切协作加强沟通交流.

    作者:朱晓峰;李迎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肺隔离症15例CT表现分析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发育畸形,由来自体循环的血供及一段发育不全的肺组织构成,其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如隔离肺位于正常胸膜内,静脉引流入肺静脉者称叶内型;如与正常肺分覆不同的脏层胸膜则为肺外型.

    作者:鲁强;解耀锃;王平凡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