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轩;陈明岭;王宇
目的 观察黄芪和山药微粉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2只,随机抽取52只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卡托普利组、黄芪和山药微粉低剂量组、黄芪和山药微粉高剂量组,余10只设为假手术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后测体质量、肾重、24 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肌酐(SCr);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黄芪和山药微粉高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肾脏系数、24h尿微量白蛋白、FBG、BUN、SCr水平明显降低,体质量明显增加;同时肾脏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黄芪和山药微粉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同时其具有一定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晶;刘瑾;隋在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及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调查108例大肠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其中95例已主动或被动了解自己的病情也能积极配合治疗,35 ~ 45岁36例,45岁以上7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30例,高中36例,初中29例,小学及文盲13例.结果 108例大肠癌患者:90%以上的患者相信术后化疗效果,明白配合医护人员化疗的重要性及药物的副作用.68%以上的患者了解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只有26%患者相信心理因素与疾病及化疗疗效的影响作用.结论 大肠癌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很大帮助.
作者:石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K)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NS组,每组3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Bleomycin,BLM),假手术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1天.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7,14,28 d随机取10只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并处死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m-blot法检测Cat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NS组血清中LN和HA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CatK的表达升高(P<0.01或P<0.05).结论 PNS对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atK的表达有关.
作者:孙晓芳;杨会慈;段斐;刘嘉林;党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施汉章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外科名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9年为北京“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工作室传承名医,2011年4月,因病于北京逝世.施教授行医70年,一生活人无数,外科的造诣博大精深.施教授外科临床有独到气血阴阳学术思想经验,借此总结缅怀施教授,努力传承和发扬施教授外科学术思想.
作者:林冬阳;杨博华;秦建辉;刘凤桐;潘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RAPD技术从分子水平对女贞和日本女贞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女贞和日本女贞叶片DNA,从S系列20对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3对引物,对DNA进行PCR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分离.结果 女贞与日本女贞在DNA方面有共同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RAPD分子标记技术显示了女贞和日本女贞之间明显的种间差异,可以用于二者的鉴定,为女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杨;包华音;李巧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体外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166,33.2,6.64 μg/ml)的白花蛇舌草水提液作用于CEM细胞24,48,72h后,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探索白花蛇舌草诱导CEM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 白花蛇舌草能抑制CEM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且随用药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同时白花蛇舌草能促进Bax基因表达,并与用药浓度的加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呈正比关系.结论 白花蛇舌草水提物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与下调Bcl-2基因、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使Bcl-2/Bax比值下降有较大关联.
作者:朱大诚;潘荣斌;王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讨论了案例教学法在制药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与实现方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基础知识基础上能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现实生活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突出实践性,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实现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程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实现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作者:沙鸥;马卫兴;李艳辉;刘英红;杨运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属于安全性评价Ⅰ级;对照组患者出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Ⅱ级、Ⅲ级各3例.两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梁玉磊;马红利;孙立虹;李新华;刘丽;李文丽;孙永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治疗该病特别是在对症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文从脏腑病机的角度阐述了本病与少阳病的相关性,提出了应用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治疗该病的思路.
作者:屈杰;张怡;谭万初;杜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临床确有疗效的外用制剂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外伤复合冰醋酸复制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皮粘散对溃疡面积的影响和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结果 皮粘散可明显减少慢性皮肤溃疡大鼠的溃疡面积,同时也能上调创面组织中EGF和bFGF的表达,此外,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皮粘散也可促进肉芽组织、纤维胶原及新生血管的生长,加速溃疡创面愈合.结论 皮粘散对慢性皮肤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EGF及bFGF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宇轩;陈明岭;王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蒙药大栀子中分离纯化其主要化学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和西红花苷类,建立其纯化工艺.方法 大栀子醇提物采用柱色谱分离,然后采用制备色谱系统,收集对应峰的流出液,并对产品进行了纯度检测.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 经过分离鉴定,得到两大类化合物,即环烯醚萜苷类与西红花苷类,6个单体化合物:栀子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鸡矢藤次苷甲酯、京尼平-1-β-龙胆苷,西红花苷-1、西红花苷-2.除栀子苷外,其它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栀子中分离得到.结论 利用制备色谱技术进行蒙药大栀子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具有简便、快捷、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收集全面等优点.
作者:鞠爱华;张静;蔡丽娟;庄志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将2009级4个护理本科班两两随机分组,对照组109人,采用传统的演示、练习、辅导、考核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组108人,采用融病案分析、角色扮演、真人操练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改革效果.结果 实验组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师生满意度均提高.结论 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护生学习中医护理操作的兴趣、实际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云翠;周慧芳;舒静;付蓓;胡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田芬兰教授善于将“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用于临床,用中药治疗疑难杂症,通过辨证论治用药,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体现了中药治疗的优势.
作者:张建平;张红霞;杜武勋;魏聪聪;王焕玲;佟颖;丛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茼蒿的镇咳、祛痰作用.方法 设立空白对照组、茼蒿提取物(0.4,0.2,0.1ml)组、阳性对照组(川贝止咳糖浆)组.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泄法评价茼蒿提取物的镇咳和祛痰作用.结果 茼蒿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增加小鼠呼吸道黏膜酚红的排出量.结论 茼蒿提取液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可作为一种食疗方法应用.
作者:康健;陈莉娜;赵进;孙晓明;张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化原则将90例DPN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得分、抑郁得分、疼痛得分、踝-肱指数(ABI)、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 实施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低的焦虑和抑郁得分(P<0.01)、疼痛得分明显减轻(P<0.01)、更高的ABI(P <0.01);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 (P <0.05).结论 DPN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缓解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痛苦,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斌;李凯;黄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超声法提取土人参多糖,同时将粗多糖脱蛋白处理后,经处理得到的多糖进行抗氧化性研究,检测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温度和超声作用时间对土人参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制备土人参多糖,并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对羟基自由基以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进行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超声提取法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 ml)1∶ 20,提取温度80℃,超声功率180W,作用时间40 min.土人参多糖的得率为20.01%.抗氧化性试验显示土人参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显著.结论 土人参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为土人参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土人参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潘廷啟;文全泰;黄礼德;颜祖弟;张照平;蓝翠晓;黄锁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酸枣仁为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的干燥种子,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效,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等症的治疗.其化学成分包括达玛烷型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文章主要对近年来酸枣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作者:谭云龙;孙晖;孙文军;张爱华;王喜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香连丸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含量的方法,并分析不同厂家香连丸中两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连丸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含量,色谱条件:Chromstar C18色谱柱,以乙腈一磷酸二氢钾缓冲液(30∶ 70)(磷酸调节pH至3.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0℃.结果 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分别在0.044~0.242 μg和0.020 ~0.200 μg进样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巴马汀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RSD=2.52%(n=6).不同厂家香连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含量范围为25.8 ~ 48.3 mg/g和0~ 13.28 mg/g.结论 所建立方法可准确测定香连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含量,不同厂家香连丸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含量差别较大,需要加强其质量控制.
作者:韩玉珮;章丽;韩永彬;王婷;谢兴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溃愈速与明胶海绵联合应用对大鼠难愈性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制成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除正常创面对照组8只外,大鼠肌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制成难愈性创面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医用凡士林对照组、溃愈速传统湿敷治疗组、溃愈速-明胶海绵治疗组、明胶海绵治疗组,每组8只.记录和观察创面色泽和渗液量,测定创面面积,病理切片组织学观察和成纤维细胞计数.结果 医用凡士林对照组与正常创面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率低(P<0.05),愈合时间延长(P<0.05);溃愈速-明胶海绵治疗组与溃愈速传统湿敷治疗组和明胶海绵治疗组相比,创面渗液量较少,新生肉芽组织较多,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多,愈合率高(P<0.05),愈合时间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愈速与明胶海绵联合应用制成的溃愈速-明胶海绵创面敷料是一种优良的难愈性创面敷料.
作者:万滢聪;朱以香;韦义红;贾敏强;徐洪璋;赵文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退银汤内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局部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3例.联合治疗组内服退银汤,2次/d,予以NB-UVB局部照射,初始剂量为0.5J·cm-2,2次/周,每次递增剂量10% ~ 20%,至出现红斑时维持治疗;对照Ⅰ组单纯内服退银汤;对照Ⅱ组单纯使用NB-UVB局部照射,方法均同治疗组,三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记录PSAI评分,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前PSAI评分分别为(17.46±4.87)、(16.77 ±5.05)、(17.14±4.92),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SAI评分分别为(4.31±1.12)、(7.11±2.47)、(8.05±2.66),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有效率分别为95.3%、72.1%、67.4%,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7.0%、16.3%,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退银汤内服联合NB-UVB局部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皮肤科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葆华;谢勇;盛国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