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键
地球上存在着一定的天然辐射,生物在其中生存和进化,已经适应了这种照射并且加以利用,是生物存在的必要因素.辐射也和许多其他因素一样,在其天然条件或略高的本底水平将有助于生命过程,称之为兴奋效应(Hormesis).该效应是指某因素在大剂量时有害,而在微小剂量时对机体产生的有益作用.机体暴露于低剂量有害毒物时,能刺激有利于机体的一些天然防御功能.天然辐射亦有类似作用,这对过去认为原子辐射只有损害的一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学者认为在估算低剂量辐射危险度时运用辐射损伤无阈假说是不适当的,根据高剂量效应外推低剂量效应也是不合适的.
作者:苏燎原 刊期: 1999年第12期
以1998年苏州新区5676名<7岁儿童的体检资料为基础,对评价儿童生长与营养不良的标准、方面及指标进行适用性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WHO标准较中国9市标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更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标准差法、中位数百分比法和百分位数法各具特点,以标准差法评价结果较稳定;指标W/A、H/A和W/H适用性不同,W/A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作者:季文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对人β-NGF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和克隆及其序列分析,为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本实验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从人脑cDNA和人睾丸cDNA以及人脑基因组DNA中扩增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基因,并和T4载体相连接,经筛选得到人β-NGF克隆,并用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凝胶电泳显示在预期的位置出现阳性条带.结论阳性克隆经序列分析证明克隆基因序列正确.
作者:韩晓枫;张澜生;朱寿彭 刊期: 1999年第12期
头孢唑肟钠(CZX)是日本藤泽药厂开发研制的第3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尤对革兰阳性杆菌疗效特佳,对青霉素族、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及某些头孢菌素不能控制的感染,改用本药仍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1,2].我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报告如下.
作者:陶玲玲;朱建国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牙周炎口服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为此,我们制备了纯中药制剂金蒲糊剂,经70例治疗观察,疗效显著.
作者:顾宝晨;夏运岳 刊期: 1999年第12期
对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不仅有利于了解病人的治疗现状,也可向临床提供有效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我们对卡马西平、苯妥英、丙戊酸等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为安全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侯新;邹振新 刊期: 1999年第12期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江浙两省茶叶中的8种微量元素,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省茶叶中各元素含量各有高低,其原因是由于茶叶产地的地理、地质等环境因素和采摘部位、炒制过程等人为因素两方面原因造成的,这对合理开发两地的茶叶资源十分有益.
作者:薛小珍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患者,男71岁.患者入院前3年内反复黑便9次,其中入院前1年发作4次,每次均经输血、止血等治疗后症状消失.多次上消化道钡透检查未见异常.出血前无服药、饮酒史,无结核及出血性疾病史,家族中也无类似患者.体检:体温36.8℃,脉博96次/min,血压15.3/10kPa.轻度贫血貌,神清,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肺无异常,心音偏低,房颤心律.腹部无包块,剑突下稍偏右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96.0×109/L,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因患者有20余年冠心病、房颤病史,故一直未行胃镜检查,后转上级医院行胃镜及血管造影检查见十二指肠毛细血管增粗,呈鲜红色.
作者:赵玲美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我院近年收治20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51~82岁,平均60.6岁.有糖尿病史15例,入院后确诊糖尿病5例.伴高血压10例,既往有脑梗死4例.12例渐进性起病,8例休息时突然起病.头晕10例,头痛15例,恶心3例,无呕吐,嗜睡6例,肢体乏力12列,步态不稳6例.就诊时神志均清楚,14例反应迟钝,6例言语不清,运动性偏瘫16例,面舌瘫4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基底节梗死14例,多发性腔隙梗死6例,伴脑萎缩8例.
作者:周淳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制备抗人尿激酶受体单克隆抗体,为今后uPAR病理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用经PMA刺激的U937细胞与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免疫Balb/c小鼠,与SP2/0细胞融合.结果获得国内第1组4株抗人尿激酶受体(uPAR)单抗,分别命名为SZ-98、SZ-99、SZ-100、SZ-101.结论 4株单抗均能与uPAR特异性结合,能与U937细胞及经PMA作用的K562细胞反应.SZ-101与国外抗uPAR单抗3936有相同的uPAR结合位点;而SZ-98、SZ-99与SZ-100在uPAR上有不同的结合位点.
作者:白霞;奚晓东;徐杰;阮长耿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我院1990年~1998年收治胆道术后拔T管致胆瘘10例,就其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38~68岁,平均56岁.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手术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胆道蛔虫症1例,胆源性胰腺炎1例.拔管时间14~20天,拔管前试夹T管24~48h无异常,T管造影显示胆管通畅.拔管后8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发热及右上腹压痛,2例出现全腹痛伴腹肌紧张.
作者:蒋亚光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近年发现其发病、治疗在Q-T间期延长与正常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故其及时诊断,按分型治疗,尤为重要.我科近年收治6例,其中5例Q-T间期延长,1例Q-T间期正常,报道如下.
作者:程桂香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测定32例乳腺癌石蜡标本及12例新鲜标本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DNA倍体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结合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AgNOR、DNA倍体、SPF均反应了乳腺癌的增生活性,而ER、PR仅与乳腺癌的内分泌疗效有关.DNA倍体、SPF在腋淋巴结阳性组明显升高,而AgNOR及ER、PR在腋淋巴结阳性组及阴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NA倍体、SPF对腋淋巴结状况有一定的预示价值.
作者:蒋国勤;张志德;刘根寿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RNA、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及其诱导的适应性反应.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经丝裂原PHA刺激后,14C-UR、3H-Tyrosine双标记掺入法观察0.5~8.0Gy γ射线照射后,RNA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变化及低剂量(D1=4.8cGy)照射后相继攻击剂量(D2)照射,淋巴细胞所表现的适应性反应.结果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RNA和蛋白质合成速度下降,并表现出对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结论电离辐射可致淋巴细胞RNA、蛋白质合成速度下降,但低剂量辐射可诱导淋巴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作者:赵雨杰;苏燎原;刘芬菊;孔向蓉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对抗辐射菌D.radioudurans的DNA结合蛋白(DBP)进行N-末端氨基酸(AA)序列分析,探讨其抗辐射分子学组成的特性.方法采用地高辛(DIG)标记染色体DNA作为探针,South-Western印迹法检测DBP,在N-端AA自动序列仪上分析AA序列.结果野生型抗辐射菌存有8种DBP的特性蛋白(分子量分别为122、93、33、29、16、15、14和12kd);AA序列分析发现其中93kd和33kd可能为新的蛋白质;两种新DBP的表达水平随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而变化.结论抗辐射菌的DBP,尤其是93kd和33kd的DBP与其辐射耐受性可能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明锁;杜泽吉;杨占山;汪涛 刊期: 1999年第12期
采用96型-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加入不同浓度溶血性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乳脂蛋白等4种干扰物的实验血浆的PT、APTT和TT.结果表明该仪对加入低浓度干扰物的实验血浆,具有抗干扰的能力,但对含有较高或高浓度干扰物的实验血浆,则抗干扰能力差.
作者:程大卫;张威;阮长耿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的含量,采用经典恒温法预测替硝唑漱口液的有效期.结果测定方法回收率为99.8%(RSD为0.69%),替硝唑漱口液的有效期为1.5年.表明替硝唑在常温下是稳定的.
作者:张瑞康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是近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新方法.由于BPH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心、肺、脑疾病较多,而且TVP术中大量冲洗液进入循环,可导致水中毒和稀释性电解质紊乱,称为TVP综合征.近年我院行TVP手术35例,术中发生TVP综合征3例,现就其麻醉管理分析如下.
作者:范瑛;吴锦书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能用于大脑放射性反应与损伤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在作照射剂量的测量后,对SD大鼠用4MeV电子线作10、20和30Gy的单次半脑照射.在照射后3个月内,分别观察大鼠的照射区皮肤、神经系统体征与体重的变化,并在各观测点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该照射条件下的大剂量点深度约13mm,各照射点间吸收剂量的差异≤7%.所有存活大鼠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出现,全部30Gy和部分20Gy照射的大鼠有射野内脱毛,照射组大鼠在受照后1~3个月,体重上升趋势低于未照射组大鼠,但无统计学差别.部分30Gy照射的大鼠大脑中存在放射性坏死灶.结论该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野;包仕尧;张志琳;朱雅群;张硕鸣;殷蔚伯 刊期: 1999年第12期
对苏州市25家三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三资企业作业场所卫生条件和卫生防护设施较差,有毒有害因素超标率较高;部分工人出现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现象,存在着职业病发生的严重隐患;职业危害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行业,车间空气中有害因素浓(强)度以三苯类有机溶剂较严重.分析了三资企业职业危害的原因,并对控制和减少三资企业职业危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作者:汤忆眉;陈芝萍 刊期: 199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