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燕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在局麻下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补片修补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到2010年在局麻下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补片修补术的35例老年患者,术中手术操作及对老年患者生理干扰,术后恢复,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情况观察.结果:35例患者随访6-13个月,仅1例患者阴囊水肿,其他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及复发.结论:在局麻下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补片修补术的方法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是一种干扰小,并发症少,预防腹股沟疝复发,而且经济有效的术式.
作者:王志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连锁药店的扩张,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管理成表越来越高.药店实行药品采购、药品库存、药店销售收银等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药店实现对应收账款、药品效期、库存等方面的高效管理,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信息统计和快速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药店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都变得十分通畅,从而提升药店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刘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已经广泛使用静脉留置针,而封管是该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环节,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反之则可由于局部血栓形成而造成堵管,诱发浅表静脉炎或渗漏,破坏局部血管.因此,为降低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近年来对留置针的封管技术进行了较多的临床研究.笔者对国内留置针的封管技术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促进更进一步的研究、探求,如何更加科学、合理选择封管液以及选择适合惠者的封管方法.
作者:胡玉洁;周文娟;吴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许多专家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力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面对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增强,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压力逐渐增大,造成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社区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郭月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术后患肢功能训练.结果: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促进患者心理和功能的恢复.结论: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乳腺外科的重要发展,周密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训练为术后康复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杨润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行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产妇440例(观察组)、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产妇15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出血发生率、出血原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生子宫切口裂伤,子宫收缩乏力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是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45例腹部较大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腹部手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及营养生化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观察组术后营养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大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法,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其并发症,提高其疗效.
作者:刘月兰;邱家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高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学教学的特殊性和现存的问题进行阐述.方法:通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改变教学方法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果:解决五官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少的矛盾,以提高五官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赟;王东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水果如苹果、梨、芒果、猕猴桃、橙子、哈密瓜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糖、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及其他非营养物质,是人类的美味佳肴,但也有少数人食用之后发生过敏反应,有报道苹果可致过敏性哮喘[1],但引起严重性血管性水肿鲜少报道.
作者:黄成龙;张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前进行健康宣教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随机选择来我院正产的孕产妇500例,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临产后实行一对一贯任制陪伴分娩,观察组产妇孕28 w前开展产前健康教育与临产后实行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相结合.结果:观察组各分值得分率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28.8%,对照组为50.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妇产前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产妇产程进展,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荣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方法,旨在降低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提高手术切口I期愈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10年间阑尾炙手术治疗病例127例,局部冲洗和切口周围皮下注射甲硝唑预防切口感染.结果:本组病例切口I期愈合124例(97.%).II期愈合2例(1.6%),III期愈合1例(0.8%),切口感染率为2.4%.结论:阑尾炎手术局部应用甲硝唑,可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I期愈合率,缩短治愈周期及节省治疗费用.
作者:陈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定时体检和及时治疗疾病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在检查与治疗中因静脉穿刺术常导致静脉穿刺点周围皮肤瘀斑,给病人带来了痛苦,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我们对156例病人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拔针后压迫止血对比观察,找出了佳按压方式:旋转纵向平行按压法,即减轻了病人痛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葛艳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参数在运动平板试验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58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冠状动脉造影真阳性病例运动试验中伴随的其它参数变化明显高于假阳性病例.结论:观察多参数变化有助于提高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震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该患者:男性,15岁.姓名:阿普杜拉,苏丹国.病史5年,自觉左胸壁皮下包块进行性增大,但因局部不疼痛,活动不受限,经济条件不允许,未到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近一年来包块增长迅速,皮肤感觉减退,正常活动受影响,于2006年收住院.查体左胸部可见一巨大包块45×55cm(见图):肿物位于左乳外上及外下象限,该肿物延锁骨后深入到前胸及腋下, 质软光滑无触痛,边界欠清晰,左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左乳外上及外下象限探及一肿物图像,有包膜,其内呈脂肪样回声,实验室检查;AKP.血钙.ESR.血常规均正常.ECT及X线肺部无异常.术前考虑为肌间脂肪瘤或肌纤维瘤,因肿物毗邻重要血管,且范围累及前胸.腋下及肩胛后等多个重要部位,术中、术后发生死亡、偏瘫、左上肢坏死的之风险极大.与腋动静脉及神经关系密切,术前做好必要的准备.
作者:默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血站实验室对血液检测结果是保障输血安全的关键,按卫生部规定要求项目对血液进行不同人员,不同试剂两次检测.综合操作现状具体分析了两次检验结矛盾现象的原因和处理原则,强调实验室血液检测全程质控,保证质量、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何怡;徐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治疗大法之一,是血瘀证的特有治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斗争积累的宝贵经验,已形成系统的理法方药,以指导辩证施治.医圣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以脏腑辨证论治作为纲领,创以病为纲,病症结合,辨证施治的杂病诊疗体系,重视人体正气强调培补脾肾,着重因势利导,祛邪不忘扶正,其治法内容十分丰富,囊括了汗、吐、下、和、温、消、补八法,尤其活血化瘀法的理论思想贯穿于全文,更为后世的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慧贤;翟振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对37倒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盆腔轴位T1WI、T2WI及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fs扫描,对宫颈癌MRI的特点及周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37例病灶均表现为宫颈肿块,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其中5例信号不均.27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论:低场MRI可直接显示肿瘤信息且分期准确率高,为宫颈癌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马春艳;丁可;芦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如何及时发现对侧迟发性血肿并治疗及处理合并伤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在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时在对侧钻颅探查或急查CT或术后复查CT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5例,存活21例,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GOS评分判定疗效,恢复良好16例,重残5例.结论:在清除急性硬膜下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可能发生迟发性血肿,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处理多发伤可提高疗效.
作者:薛志伟;周建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手足口病1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高发年龄为婴幼儿,占总数的87.3%,男性患儿居多,皮疹具有特征性,少数可并发神经系统及心肌受累表现,无重型病例.结论:及时,早期发现,给予重视,预后良好;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作者:陈亚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在急诊科实习护生带教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急诊科三年实习护理职高生159名、中专生285名,大专生106名、本科生47名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实行因材施教和分层管理.结果:应用因材施教,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论:在急诊科实行因材施教的带教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余中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