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娇婷;孙湘婷;曾靖
目的 建立酸枣仁合欢方中酸枣仁、白芍的定性鉴别方法以及总黄酮部位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制定复方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中酸枣仁、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复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中观察到与对照品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中总黄酮含量,测得芦丁对照品溶液浓度在8.5~25.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方程为:Y=0.022 5 X+0.022 9.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0.94%.结论 薄层色谱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说明,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酸枣仁合欢方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陆;刘婧姝;胡占高;乔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五味子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鼠急性酒精中毒模型和小鼠平衡失调实验,观察五味子水提物对小鼠醉酒潜伏期、醉酒率、死亡率以及平衡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水提物高、低剂量组可显著延长小鼠醉酒潜伏期,降低死亡率并明显对抗酒精造成的小鼠平衡功能失调.结论 五味子水提物具有一定的解酒及保护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功效.
作者:周园;王涛;周玖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奥司他韦(OS)的快速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硅胶GF254薄层板,甲醇-醋酸乙酯-甲苯-三乙胺(2.4:2:1)为展开剂,UV254 nm下检视;C18柱,流动相甲醇-水(75:25,V/V),流速为0.4 ml·min-1,以多重反应监测模式对OS进行进一步的鉴别和定量分析.结果 展开后,254 nm下出现暗斑,Rf约为0.5;OS准分子离子峰[M+H]+m/z 313.30,子离子m/z 166.20和208.20分别为定量离子和辅助定性离子,在5~160n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0.94%,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99.89%和98.9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OS的鉴别和含量测定.
作者:刘玉荣;杨亚军;李剑勇;李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统计分析2005-01-2009-06间国内期刊中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专业文献,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4101篇,其中论文数量较2005年以前增长明显,研究热点内容及趋势较前有所变化.结论 我国SLE的研究力量仍以风湿病学、皮肤病学、肾脏病学三大学科为主;狼疮性肾炎及自身抗体始终是研究的热点,但亦有不少新的研究主题涌现.
作者:吴元胜;袁娟娜;原榕珍;夏婕;方雅莹;梁德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符合岗梅根自身特点的红外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两个指标,分别以各岗梅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计算其他样品相对于该标准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并按照共有峰率的大小建立不同的序列.结果 该方法可以准确的区别不同产地的岗梅根.结论 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对两个或多个岗梅样品进行方便可靠的鉴别.
作者:黄锦茶;陈丰连;徐鸿华;曾元儿;曹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天山堇莱鞣质的体外杭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天山堇菜中的鞣质,选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法,测定其对羟自由基(·OH)、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并与抗氧化剂VC、茶多酚进行比较.结果 与结论天山堇菜鞣质对羟自由基、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清除效果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加强.其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呈依赖关系.
作者:薛梅;王立梅;吴建芳;李炳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拟探讨具滋肾疏肝,化痰醒神作用的一解合方对更年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皮质5-HTR1A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进而明确其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对雌性成年大鼠采用去势+孤养+改良的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建立更年期抑郁症模型;将去势大鼠随机分为更年期组、模型组、西药组(百优解联用雌激素)、中药组(一解合方),并以假手术组为时照.采用RT-PCR法测定海马、皮质神经元中5-HTR1AmRNA转录水平,应用GIS-2010凝胶图像分析系统照相、读取灰度值.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皮质5-HTR1AmRNA转录水平低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大鼠海马、皮质5-HTR1A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西药组(P<0.01).结论 一解合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可能是通过影响5-HTR1AmRNA转录功能,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5-HTR1AmRNA转录功能可作为治疗靶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艳玲;宋卓敏;丁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为建立复方炉甘石外用散无菌检查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和法(加对氨基苯甲酸)破坏供试品中磺胺嘧啶银的抑菌作用,然后用沉降法除去供试液中药品的大部分不溶性成分,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实验.结果 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复方炉甘石外用散中的抑菌成分,使阳性对照菌良好生长.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省时、易于操作,适用于复方炉甘石外用散的无菌检查.
作者:王伟东;宋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反馈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 设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练习反馈表>(下称<反馈表>)应用于实验组(42名本科生),与同期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组(40名本科生)运用教学对比试验法比较两个班基础护理操作测试成绩,并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使用<反馈表>的意见.结果 实验班基础护理操作测试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班(P<0.01);调查显示<反馈表>能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兴趣,培养觉错能力,提高练习效率.结论 <反馈表>有助于促进学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
作者:皮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甘遂饮片中3-O-(2,3-二甲基丁酰基)-13-O-十二烷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简称为DBDI)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DBDI为指标,采用HPLC-ELSD法对甘遂饮片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 柱(4.6 mm × 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作梯度洗脱,流速为1.1 ml/min,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柱温为35℃.结果 建立了甘遂饮片中DBDI的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DBDI在进样量为5.78-57.8 μg的范围内(r=0.999 7),进样量的常用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常用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为2.50%,另外对6批生甘遂和9批制甘遂饮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论 采用HPLC-ELSD法测定甘遂饮片中DBDI的含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甘遂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修彦凤;施贝;王海颖;张永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临床发病率可达47%~91%,甚或更高,亦是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残原因之一.DPN发病机理复杂,起病隐匿,病情缠绵,病程漫长,且因其发病机理复杂而至今尚未阐明,故目前临床尚无特异、有效之治疗方法.DPN是以代谢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导致周围感觉及运动等神经受累为主要病理基础,以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症.
作者:姚新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实验拟验证不同剂量青蒿琥酯叶模型大鼠血白介素-17(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第6天选出右后足和两前足关节炎指数之和≥6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5,5,10,20,40 mg/(kg·d)青蒿琥酯治疗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各组动物灌服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时血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结果 与模型时照组相比,各组IL-17及VEGF的浓度均下降(P<0.01),且下降的幅度与青蒿琥酯的浓度呈正相关(IL-17:r=0.56,P=0.003<0.01;VEGF:r=0.54,P=0.003<0.01).而组间对比,在青蒿琥酯浓度达到20 mg/(kg ·d)治疗组时抑制达到高峰.结论 青蒿琥酯能下调佐剂性关节炎血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且下降的幅度与青蒿琥酯的浓度呈正相关.
作者:莫汉有;王丽芳;周润华;杨敏;石宇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IT比色试验检测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光镜、电镜技术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构的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药物浓度在0.005 μg/ml作用于48 h后,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5 μg/ml;光镜、电镜下见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膜皱缩,染色质明显浓缩,核聚集,边聚于核膜下呈新月形等典型的凋亡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明显的DNA梯形凋亡带,而对照组没有出现梯形条带.结论 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朱大诚;陈秀珍;高永涛;周军;江波;欧阳永伟;朱金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紫金砂杭菌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法和重结晶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语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紫金砂抗菌活性部位进一步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即升麻素(cimifugin,1)、去甲升麻素(norcimifugin,2)、前胡苷V(decuroside V,3)、异紫花前胡苷(marmesinin,4)、pabularinone (5)、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6)、蔗糖(sucrose,7).结论 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但飞君;褚立军;田瑛;董俊兴;蔡正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 96孔板培养CML患者第四代BMMSCs 24 h后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2.5,5μmol/L ATO,培养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浓度组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采用3-(4,5-二甲基)-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MTT)法检测BMMSCs存活情况,并计算生长抑制率.结果 ATO明显抑制BMMSCs的生长,随ATO浓度升高BMMSCs细胞密度降低,高浓度组细胞变圆、脱落明显;2.5和5μmol/L组生长抑制率高于1.0μpmol/L组(P<0.05),5μmol/L组抑制率较2.5μmol/L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O显著抑制BMMSCs生长活性,起效浓度为1μmol/L,其抑制作用呈现浓度相关性.
作者:余先球;陆益龙;陈红梅;张广莲;朱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藏药湿生扁蕾提取物(GTP)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制备大鼠实验性结肠炎(UC)模型,以正常大鼠、UC模型大鼠作对照,从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结肠组织髓 MPO、SOD)活性和MDA水平等方面,考察GTP对大鼠UC的影响.结果 UC模型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MPO活性、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GTP各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损伤明显改善(P<0.05),SOD活性显著高于UC模型组(P<0.05),MPO活性、MDA水平显著低于UC模型组(P<0.05),与治疗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藏药湿生扁蕾提取物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景明;罗永皎;陈正君;李季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讨江苏名医经验方补精复方组方的合理性.研究其防治化学性肝损伤的安全性.方法 探究化学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检测小鼠急毒LD50及大耐受量MTD.结果 补精复方的LD50无法测出,大耐受量MTD为240.3 g/kg.结论 补精复方源于中医基础理论,有较好临床疗效,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叶丽红;赵冬耕;俞晶华;皮文霞;张旭;章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二异丁香酚(dehydrodiisoeugenol)(Ⅰ);Eriobofuran(Ⅱ);4,5-Dihydroxy-3-methoxybiphenyl(Ⅲ),Gomisin N(IV);(+)deoxyschizandrin(V);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结论 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五味子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武新亮;赵敏;邹连春;王亚男;王大成;李玉山;邓旭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阳痿一词首见于<慎斋遗书>,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阳痿肾虚和肝郁为主的观点.文章综合历代医家之论,首次将阳痿的命名、病因病机与阳痿肾虚观的联系做了系统论述,丰富了阳痿从肾论治及阳痿肾虚观的理论体系;并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对阳痿病因病机、治法的认识及阳痿肾虚观也在不断地深化、变革和完善.
作者:薛建国;樊千;卢宗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工麝香对HUVEC的凋亡相关分子的影响,探讨其对HUVEC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H2O2构建凋亡模型,运用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激光共聚焦测定钙离子浓度.结果 人工麝香可以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少钙离子内流,增加细胞的活力.结论 人工麝香对HUVE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洪艳丽;蒋凤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