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胜;龚维成;郭开今
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目前其治疗仍然是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发现了许多与胶质瘤密切相关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相关的异常基因.
作者:刘美艳;章龙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对兔未成熟心脏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3~4周龄幼兔心脏30只,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1组(IP1组)、缺血预处理2组(IP2组)、格列苯脲1组(G1组)、格列苯脲2组(G2组)及对照组(Con组)5组,每组6只.5组幼兔心脏均以95%O2+5%CO2混合气体饱和的K-H液常温平衡灌注30 min后:Con组续灌20 min;IP1、IP2组心脏分别给予1次、2次IP,每次IP由5 min缺血和5 min再灌注组成;G1、G2组给予格列苯脲10 μmol/L后分别给予1次、2次IP.然后各组心脏均在20℃低温下缺血120 min,37℃常温下再灌注30 min.以MacLab V/4S生理实验系统记录平衡末、缺血前及再灌注后1、3、5、10、20、30 min时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下降大速率(-dp/dtmax)和心率(HR);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a2+-ATP酶的活性.结果 再灌注10 min后,IP2组各对应时间点的LVDP×HR、±dp/dtmax的恢复百分比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P<0.05);再灌注末IP1、IP2组心肌组织的ATP含量及Ca2+-ATP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P<0.05),IP1组的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G1、G2组各指标与Co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P对低温缺血的兔未成熟心脏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效应与IP的方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KATP有关.
作者:常华;朱珊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内门-体分流(IPSS)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作右侧颈动脉、颈静脉插管,开腹后,经回结肠静脉作门静脉插管,分别用以输血、输液、给药、留样、检测等.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对照组):术中只分离肝周围韧带,不作肝门阻断及再灌注.I/R组:进行45 min的部分肝门阻断及60 min的再灌注.待I/R组再灌注60 min后,2组于相同时点经门静脉输注D-山梨醇(10 mmol/L,0.2 ml/min),同时取颈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各1 ml待测山梨醇浓度.电磁血流量计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根据颈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山梨醇浓度及PVF、HAF,计算肝山梨醇摄取率、功能性肝血流量(FHBF)和肝内门-体分流量(IHS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R组肝山梨醇摄取率和FHBF减少,IHSF增加(P<0.01).结论 肝I/R过程中,IPSS开放、FHBF减少可能与再灌注损伤有关.
作者:侍阳;李向农;李文美;温泉;丁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戊巴比妥钠常用麻醉剂量对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 分对照组和戊巴比妥钠组(30 mg/kg腹腔注射),分离心肌细胞测细胞存活率和单个细胞收缩幅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戊巴比妥钠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P<0.01),单个细胞收缩幅度降低(P<0.05).结论 常用剂量下戊巴比妥钠即可降低心肌细胞存活率,直接抑制心肌细胞收缩幅度.
作者:张洋;常爱民;孙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比例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合剂的毒性.方法 用清醒小鼠测定了不同比例的利多卡因(2%)-布比卡因(0.75%)合剂的惊厥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和使呼吸停止的耐受量.结果 各合剂组、利多卡因(L)组和布比卡因(B)组的惊厥ED50是相似的(P>0.05).5: 1组的LD50大于B、L、1: 1和1: 2组(P<0.01);2: 1组的LD50大于B和1: 1组(P<0.01);其他各组的LD50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各L-B组的耐受量均大于B组而小于L组(P<0.01).结论 将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按适当比例混合可使毒性降低.
作者:王卿;戴体俊;郭忠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脂联素基因(apM1)rs6773957(A/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直接测序验证的方法,在452例无亲缘关系的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2DM组242名,正常对照组210名)中检测apM1基因rs6773957(A/G)多态性,并分析此种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结果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有apM1基因rs6773957(A/G)多态性存在;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AG和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apM1基因rs6773957(A/G)多态性可能与江苏地区汉族人T2DM相关.
作者:陆小伟;赖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男性阴囊疾病的超声图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46例阴囊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6例阴囊疾病患者中,38例睾丸疾病、70例附睾疾病及90例阴囊内疾病.21例进行手术治疗、56例经抗炎治疗.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阴囊疾病简便、准确率高,亦可初步估计病理性质.
作者:郭志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环氧合酶-2(COX-2)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ower VisionTM 两步法)法检测15例溃疡性结肠炎、14例绒毛状腺瘤、1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及74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NF-κB、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在正常黏膜、溃疡性结肠炎、绒毛状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2/10),46.67%(7/15),35.71%(5/14),47.06%(8/17),64.47%(49/76);NF-κB在正常黏膜、溃疡性结肠炎、绒毛状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10),53.33%(8/15),21.43%(3/14),47.06%(8/17),57.89%(44/76);COX-2、NF-κB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相关,与性别、年龄无关;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NF-κB与COX-2表达具有相关性(χ2= 5.0552, P= 0.025).结论 在炎症情况下,NF-κB持续表达可能导致COX-2过度表达,引起肠黏膜细胞过度增生,成为结肠癌形成的早期事件并在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提示NF-κB可作为肿瘤防治新的靶点.
作者:刘莹;崔涛;朱祖安;费素娟;杨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用清醒动物研究洛非西定与氯胺酮的相互作用,为建立洛非西定与氯胺酮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小鼠分氯胺酮组、洛非西定组、洛非西定与氯胺酮合用组.应用催醒实验,记录、比较各组小鼠的翻正反射消失率、睡眠时间;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洛非西定对氯胺酮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pain threshold in hot-plate test,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 洛非西定可增大阈下剂量氯胺酮小鼠入睡率(P<0.05),延长睡眠时间(P<0.01),减少躁动,增大HPPT,减少扭体次数(P<0.05).结论 洛非西定可增强氯胺酮的镇痛、催眠作用.
作者:董自强;巩春智;张彦;庞训雷;卓九五;赵一丹;戴体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关系.方法 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成5组(n=10):脂肪乳10 ml·kg-1组(Ⅰ组),丙泊酚25 mg·kg-1+生理盐水10 ml·kg-1组(P25+NS组),丙泊酚25 mg·kg-1+一叶秋碱1 mg·kg-1组(P25+Se1组),丙泊酚25 mg·kg-1+一叶秋碱2 mg·kg-1组(P25+Se2组),丙泊酚25 mg·kg-1+一叶秋碱4 mg·kg-1组(P25+Se4组).用避暗实验、跳台实验测定给药后24 h小鼠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结果 与P25+NS组相比,P25+Se1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与之相似(P>0.05),P25+Se2组与P25+Se4组潜伏期延长(P<0.01),错误次数减少(P<0.01),似呈剂量依赖性,但不能恢复至Ⅰ组水平(P<0.01).结论 GABAA受体部分介导了丙泊酚的遗忘作用.
作者:邵永平;戴体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可溶性CD28(sCD28)、可溶性CD154(sCD154)含量测定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ELISA方法检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健康成人各50例的血清sCD28、sCD154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CD28、sCD154含量分别为(16.46±8.97)mg/L、(22.11±6.82)mg/L,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sCD28、sCD154含量分别为(12.11±4.98)mg/L、(19.01±6.29)mg/L,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sCD28、sCD154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的(0.69±0.14)mg/L、(9.24±4.59)mg/L(P均<0.01).结论 人sCD28、sCD154含量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有关,具有较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价值.
作者:程磊;丁圣楠;腾义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骨折误漏诊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骨折误漏诊103例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误漏诊部位以跖趾骨、掌指骨、肋骨、锁骨、股骨颈为多见.②在骨折类型上,以不完全骨折如裂隙骨折、嵌插骨折等多见.③在接诊医生年资上,1~3年和7~9年为多见.④车祸伤、坠落伤等重大伤情易出现误漏诊.⑤夜间接诊容易发生误漏诊.结论 熟悉骨折误漏诊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于减少骨折误诊漏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张传开;王和洪;宋一平;赵日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Ki67基因放射性核素反义治疗对人肾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工合成Ki67基因反义核酸(ASODNs),氯胺-T法125I标记ASODNs(125I-ASODNs).①体外实验:125I-ASODNs(10.0 μmol/L、2.59 MBq/L)转染人肾癌786-0细胞,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Ki67表达;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ASODNs(10.0 μmol/L)为对照.②动物实验:建立786-0细胞BALB/C-nu裸鼠模型,125I-ASODNs治疗组瘤体注射0.1 ml 125I-ASODNs(7.4 MBq /L、10 nmol),ASODNs治疗组瘤体注射0.1 ml ASODNs(10 nmol),连续4天.药物处理后第6天取瘤组织检测肿瘤体积、Ki67表达、细胞凋亡.结果 ①体外实验:125I-ASODNs治疗组肾癌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21.5±1.2)%]降低,Ki67蛋白[(49.9±4.5)%]降低,细胞凋亡率[(28.9±1.3)%]升高,与ASODNs治疗组[(29.9±0.4)%、(82.1±1.9)%、(15.7±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动物实验:125I-ASODNs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mm3) (76.1±22.9)减小,Ki-67表达率[(20.8±1.0)%]下降,Ki-67蛋白量[ (58.6±2.9)%]降低,肿瘤细胞凋亡率[(24.9±2.0)%]升高,与ASODNs治疗组[(185.7±37.7)、(29.2±1)% 、(79.7±3.4)% 、(17.8±1.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Ki67基因放射性核素反义治疗较单纯反义治疗具有更强的阻抑肾癌细胞Ki67基因表达、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作用.
作者:杨文发;郑骏年;柳兴明;陈家存;方毅;王祥波;汪辉;杨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小连翘乙醇总提取物(HETTE)及各化学部位对小鼠体外肿瘤细胞S180增殖的抑制作用,筛选小连翘抗肿瘤主要活性部位.方法 以小鼠肿瘤细胞S180作为实验用细胞株,采用MTT法对HETTE、乙酸乙酯可溶部位(F002A)、乙酸乙酯不溶部位(F002B)、丙酮部位(F003)和甲醇部位(F004)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HETTE及各化学部位均具有抑制小鼠肿瘤细胞S180增殖的作用,其中以F004作用强,其次为HETTE、F002A、F002B,抑制作用弱的是F003.结论 HETTE及各化学部位有抗肿瘤活性,F004作用强,为小连翘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段静雨;王健慧;阮金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升调节作用.方法 3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应用抑那通同时服米非司酮(RU-486),于月经的第3、5、7、17、30天,测定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值.结果 无FSH、LH、E2一过性升高(P<0.05),无升调节作用出现,患者症状无一过性加重.结论 米非司酮可抑制抑那通的升调节作用.
作者:宋红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低剂量吡喃阿霉素+阿糖胞苷(THP+Ara-C,TA)或米托蒽醌+阿糖胞苷(NVT+Ara-C,NA)诱导缓解方案能否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减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方法 40例初治、复发的AML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例采用rhG-CSF联合低剂量方案诱导化疗,对照组19例采用标准剂量的TA/NA方案诱导化疗.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7.1%和52.6%,总有效率为80.9%和73.7%,2组间无差异(P>0.05);患者住院费用分别为(25 623.10±19 192.9)元和(29 327±13 771.2)元(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9.43±13.67)天和(46.56±20.82)天,实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化疗副反应相对较轻,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0.62±5.53)天和(18.68±11.53)天(P<0.05).结论 rhG-CSF联合低剂量TA/NA方案治疗AML的CR率和总有效率与标准剂量的化疗方案疗效相当,其毒副作用较轻,并可减少住院时间及缩短中性粒细胞的减低时间,而不增加住院费用.
作者:许慧芹;徐开林;潘秀英;嵇月红;鹿群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为代表的、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神经退行性(neurodegenerative)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作者:袁力勇;戴体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氨茶碱对咪唑安定小鼠的催醒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分成3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咪唑安定75 mg/kg,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3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氨茶碱25 mg/kg、氟马西尼0.8 mg/kg与生理盐水(NS)0.1 ml/g,观察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睡眠时间,sleeping time).结果 氟马西尼组小鼠的睡眠时间明显短于NS组(P<0.01),氨茶碱组与NS组相似(P>0.05).结论 氨茶碱对咪唑安定小鼠无催醒作用.
作者:张彦;董自强;庞训雷;巩春智;陈(龙天);戴体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尘肺发病状况,探讨分析尘肺发生、发展及死亡规律.评价徐州矿务集团40余年来的尘肺病控制工作效果,为有效防治尘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矿务集团2005年底前诊断的3 291例尘肺病患者资料.结果 死因构成居前4位的是:尘肺、肺结核、慢性肺心病、肺癌;1990年开始,死因构成顺序变化为尘肺、慢性肺心病、肺癌、脑血管意外,肺结核已不再是导致尘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死亡尘肺病例累计死亡百分比变化与接尘工龄长短有关,接尘工龄5~20年间累计死亡百分比呈快速直线上升;死亡尘肺病例中不同接尘工种之间平均死亡年龄、发病工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纯掘进工、纯采煤工尘肺患者的平均死亡年龄和发病工龄短于其他接尘工种;20世纪70年代以后,尘肺患者死亡年龄和病程呈延长趋势;尘肺的晋期率逐步下降,晋期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该集团尘肺控治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作者:宋志方;贾晓民;倪春辉;李玉明;李绍奎;韩桂海;王志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Sox9 siRNA表达载体,分析Sox9在软骨肉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Kou I,Ikegawa S提供的Sox9 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64个碱基的寡核苷酸链.寡核苷酸链退火后用T4DNA连接酶连接到线性化的pSilencer 质粒中,并对重组质粒(命名为pSilencer/Sox9 siRNA)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双酶切证实Sox9 siRNA表达载体克隆构建成功,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iRNA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Sox9 siRNA表达载体.
作者:彭易根;秦宏敏;许铁;胡书群;韩会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