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波;韦文龙;李宏睿
根据实地调查,香港共有药用古树1 166株,隶属于37科72属90种.从科的水平上看,其中桑科、豆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樟科等科为种类为丰富,优势科现象明显;从物种水平上看,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根据药用植物的功效划分,香港药用古树的功效可分为8大类,其中清热解毒、疏风解表药(44种)多.此外,亦对香港药用古树的分布特点、文化渊源和保护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周劲松;刘东明;易绮斐;邢福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石见穿总酚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复合造模法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石见穿总酚酸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含量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肝纤维化大鼠30 d后,血清HA,LN,PⅢNP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与未治疗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5 d和30 d后,各个组别的各种酶的活性均趋向正常组.结论 石见穿总酚酸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望开发成为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新药,其可能通过改变体内氧化还原状态而起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李慧;郭雷;郑秋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双黄连注射荆(粉针剂和注射液)与抗生素比较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1979~2009)、CNKI(1979~2009)、VIP(1989~2009)、PubMed,全面搜集有关双黄连粉针剂/注射液与抗生素对照治疗小儿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按照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5.0.20标准,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0.20.结果 有9篇文献纳入评价.5个研究采用退热天数为指标,合并WMD=-1.13,95%CI[-2.05,-0.21].5个研究分析了哆音消失天数,WMD=-2.58,95%CI[-3.76,-1.41].5个研究的报告了住院天数,WMD=-2.27,95%CI[-2.67,-1.87].4个研究的报告了止咳天数,WMD=-4.56,95%CI[-4.67,-4.44].两个研究的X线诊断炎症消失天数的WMD=-1.23,95%CI[-1.41,-1.05].共有7篇文献提到了不良反应,但均未交代具体情况,如发生人数、具体症状及处理措施.结论 治愈率与抗生素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退热、止咳、住院天数等疗效优于抗生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双黄连与抗生素对照在治疗小儿肺炎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影响了证据的强度;儿童用药是否受益大于风险,尚不确定.
作者:徐媛媛;熊俊;张俊华;胡晶;张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参芪肺宝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方法 止咳、祛痰实验分别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酚红祛痰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方法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方法.结果 参芪肺宝可减少因氨水所致咳嗽次数,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痰量;可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抑制棉球肉芽肿增生.结论 参芪肺宝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
作者:耿晓照;谢达莎;刘良丽;李原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山豆根水煎液的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方法 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分别采用耳廓肿胀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测定法、棉球肉芽肿法,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观察山豆根水煎液的毒性及抗炎作用.结果 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口服的LD<,50>为35.05 g·kg<'-1>,其95%的置信区间为39.59~31.03 g·kg<'-1>.山豆根水煎液各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山豆根高剂量组时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山豆根水煎液有一定的毒性,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急性炎症比慢性炎症作用强.
作者:彭百承;李萍;江海燕;王振宁;周海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FN-γ、IL-4、TNF-α的含量、肺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进一步探讨黄芪多糖干预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博莱霉素(BLM)组、地塞米松组、黄芪多糖组、黄芪水提物组.采用气管内注入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各药物组开始干预治疗,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FN-γ、IL-4、TNF-α的含量,14 d、28 d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较,BLM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降低,IL-4、TNF-α的含量升高(均P<0.05),肺组织的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升高(均P<0.05);与BLM组比较,黄芪多糖组、黄芪水提物组、地塞米松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升高,IL-4、TNF-α含量降低(均P<0.05);肺组织的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降低(P<0.05).结论 应用黄芪多糖可以明显减轻大鼠肺纤维化进程,不仅降低Ⅱ型细胞因子(IL-4)含量,而且升高Ⅰ型细胞因子(IFN-γ)及TNF-α含量,从而调整Ⅰ型/Ⅱ型细胞因子平衡及及TNF-α表达达到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李娟;张毅;刘永琦;李金田;魏舒畅;苏韫;聂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彝药海枫藤进行了生药学研究,为鉴别海枫藤提供生药学资料,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得出主要性状、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特征.结论 通过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能够较好地鉴定和利用该药材.
作者:翟书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健脾通腑泄浊针法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血管内皮保护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针刺丰隆、曲池、三阴交穴,在双侧丰隆、曲池穴加用韩式电针仪,以灌服辛伐他汀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第15天模型组小鼠血清TG、TC、LLD-C均高于正常组,HDL-C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提示造模成功.健脾通腑泄浊针法针刺结束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G、TC、LDL-C、ET含量降低,HDL-C、NO含量提高.结论 健脾通腑泄浊针法具有较好的调节血脂代谢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肖红玲;杨继军;王志波;张瑞娟;王丽芳;肖丽梅;杨云峰;窦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文章根据蜡梅科植物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时其萜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作了综述;为蜡梅科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有价值的化学依据,并为全面评价该科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鉴别大黄化学成分的液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 采用HPLC-MS技术,对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别、结构分析.结果 根据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各色谱峰质谱数据,参照文献,对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共鉴别了25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多酚、蒽醌及其苷类化合物.结论 HPLC-MS可提高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效率,有利于化合物结构鉴别,可作为中药大黄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
作者:蒋海强;容蓉;吕青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优选超声辅助萃取天花粉总皂苷的佳工艺.方法 以香草醛-冰醋酸测定天花粉中总三萜皂苷的含量,采用正交实验对天花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中温度、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三因素进行研究,优选超声辅助萃取的工艺.结果 天花粉超声辅助萃取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80%,超声10 min.结论 超声辅助萃取技术适合天花粉总皂苷的提取,具有提取率高的优点,适合工业化推广.
作者:陈颖;孙海燕;曹银萍;杨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不同寄主植物来源的桑寄生药材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法对桑寄生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槲皮苷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乙腈-水(18:8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 nm;槲皮素采用甲醇-盐酸(4:1)回流提取,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甲醇-0.05%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槲皮苷与槲皮素的线性范围0.35~3.5μg(r=0.999 9)与0.41-4.1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与100.4%,寄主植物不同,桑寄生药材茎枝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为0~0.14 mg/g与0~0.85 mg/g不等,药材叶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为0.41~2.48 mg/g与2.42~6.89 mg/g不等.结论 寄主植物不同桑寄生药材槲皮苷与槲皮素的含量明显不同,药材的槲皮苷与槲皮素主要存在于药材叶中,茎枝中的含量较低,有的寄主的桑寄生茎枝中甚至检测不到槲皮苷与槲皮素.
作者:张协君;朱开昕;赵明惠;裴河欢;李永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基于药用亲缘学原理,对红、黑蛤蚧药效情况进行再评估.方法 通过Mega软件,采用MP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基于系统发育树判断红、黑蛤蚧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依此探讨红、黑蛤蚧及药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红、黑蛤蚧在系统树上相互嵌合在一起,不能各自形成独立分支(单系),来自不同产地的红、黑蛤蚧分别构成了4个独立支系,这与红、黑蛤蚧截然可分的概念相悖.结论 红蛤蚧可能具有和黑蛤蚧相似的药效,不同地区的红、黑蛤蚧药效可能存在差异.该研究旨在为红、黑蛤蚧的药效及化学成分研究提供前瞻性的建议,即开展相关研究应基于亲缘关系,分别对不同产地红、黑蛤蚧样品进行分析.
作者:顾海丰;夏云;彭锐;郑渝池;李力;曾晓茂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对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四氧嘧啶或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高血糖的模型,按高、中、低剂量的山楂水提液和同样高、中、低剂量的山楂颗柱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观察给药后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 山楂水提液中剂量组对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有显著降血糖作用(P<0.05).山楂水提液高剂量组及山楂颗粒溶液高剂量组对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有显著升高血糖作用(P<0.05).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高血糖没有降血糖作用(P>0.05).结论 山楂水提液中剂量组对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有显著降血糖作用;而山楂水提液高、低剂量组和山楂颗粒各组无降血糖作用.山楂水提液和山楂颗粒各剂量组对链脲佐菌素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没有降血糖作用.
作者:张兴燊;梁欣娜;王乃平;江海燕;陈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麻杏石甘汤中其他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混料均匀设计法,固定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量,将其他药材(甘草、杏仁、石膏)作为可变因素,以麻黄碱的测定量作为考察指标,应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学习、预测.结果 BP神经网络模型对麻杏石甘汤方中麻黄碱含量的预测值可用.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麻黄碱含量随着炙甘草用量(1.099 8~8.513 7 g)的增大而增大,炙甘草用量超过8.513 7 g后,方中麻黄碱含量稳定在5.767 0 mg/g;麻黄碱含量随着石膏用量(1.692 6~6.000 0 g)的增大而增大;石膏用量超过6.000 0 g后,方中麻黄碱含量分别稳定在5.767 0 mg/g;麻黄碱含量随着石膏用量(1.692 6~6.000 0g)的增大而增大,石膏用量超过6.000 0 g后,方中麻黄碱含量分别稳定在5.767 0 mg,/g.
作者:满玲;石登红;黄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施氏砭术疗法对住院冠心病伴忧郁/焦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将住院冠心病伴忧郁/焦虑患者分为常规内科组和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施氏砭术疗法,治疗前后进行心绞痛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焦虑和/或抑郁比较.结果 砭石组在心绞痛临床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以及HAMD、HAMA、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施氏砭术疗法治疗冠心病患者有效并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冠心病伴忧郁/焦虑患者的提供一种高效而又安全的中医外治法.
作者:肖艳;周袁申;张敏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5 鳞毛蕨科25.1 美观复叶耳蕨又名华丽汝蕨、华丽复叶耳蕨,系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美观复叶耳蕨Arachnioides speciosa(Don)Ching的根茎,生于海拔640~1 430 m的林缘、溪边,性凉,味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活血散瘀作用.主治内热腹痛,热泻,风疹,跌打瘀肿.
作者:赵能武;孙庆文;张敬杰;黄静;杨理明;赵俊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总结,追溯丹药的起源及用于外科临床的发展过程.炼丹术于春秋战国前就已出现,为丹药的发明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经过汉代魏晋隋唐及宋金元各个朝代的经验积累,到明清时期,外科临床使用丹药达到鼎盛时期.文章归纳出丹药在外科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充分证明丹药对我国外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属中医外科的一项重大发明创造,具有重要价值.认为丹药于外科临床治疗具有关键作用,应加强对丹药的继承和推广.
作者:江玉;和中浚;肖力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天麻为名贵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祛风定惊,平肝熄风之功效,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等症,临床疗效非常好.随着药材市场的开放,市场出现了一些药商以假乱真现象,极大影响了临床疗效.为了不让这种现象再发生,现将正品天麻及几种常见伪品天麻从性状、显微等方面做以比较鉴别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宋秀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毛细管电泳法建立六味地黄丸的指纹图谱.方法 以30 mmol/L的硼砂缓冲液(pH=9.5)为背景电解质,检测波长为236 nm,电泳电压为20 kV,电泳温度为25℃,流体力学进样量为30 mbar×16 s.结果 依据该法建立的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共有15个共有峰,且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在3%以内,其相对峰面积的波动范围均满足要求.结论 结果表明,应用毛细管电泳法建立的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能够控制其质量.
作者:臧鹏;于燕波;赵书武;陈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