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灯盏花小孢子发育及其与花器形态变化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赵卫敬;严胜柒;崔明昆;张云峰;官会林

关键词:灯盏花, 小孢子发育, 花器形态
摘要:目的 灯盏花两性小花中雄核发育呈现出高度的不同步化,给单核花粉时期的准确判定带来不便.而准确判定灯盏花单核花粉时期的小花形态,可为下一步进行灯盏花繁殖生物学及花药培育奠定基础.方法 实验结合两性小花顶端的色泽、苞片的形态、小花的长度与小孢子发育过程的观察,对灯盏花小孢子发育及其花器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当灯盏花两性小花顶端色泽为嫩绿,苞片开放度为D,小花长度在0.1~0.17 cm时,单核花粉的比例可达50%左右.结论 以小花顶端的色泽、苞片的形态、小花的长度为标准可有效判定灯盏花小孢子发育阶段.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愈风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愈风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分为3组:中药组,西药组及模型组,另设正常组作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TUNEL及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组织TUNEL阳性数,bcl-2,bax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组,bcl-2/bax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中药组及西药组脑组织TUNEL阳性数,bax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bcl-2阳性细胞数及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 愈风颗粒有明显的抗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促凋亡基因bax水平,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水平,提高bcl-2/bax比值有关.

    作者:常学辉;张良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磨盘草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分析

    目的 对磨盘草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进行分析.方法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磨盘草中Ca,Mg,Zn,Fe,Mn,Cu,Ni,Cr的含量,并进行了初级形态研究.结果 初级形态结果表明,8种元素在原药中的含量特征如下:Ca>Mg>Zn>Fe>Mn>Cu>Ni>Cr;总提取率中Mg超过了50%,其次是Ni(39.05%),其他元素均在35%以下;各元素残留率中,Zn、Cu、Ca的头煎残留率高(86.48%,80.63%,80.54%),Mg的头煎残留率低(60.08%);Cu的颗粒吸附率高.结论 为进一步探讨磨盘草微量元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张燕;张洪斌;陈忠荫;林伟;胡海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加味四君子汤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方法 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模型.昆明种鼠随机分6组,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造模组、思密达组、加味四君子汤组和两药合用组,分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小肠黏液中sIgA的测定、血清中IL-2的测定及肠通透性(尿液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的检测.结果 盐酸林可霉素灌胃3 d小鼠,肠道菌群失调,sIgA从正常对照组的14.54 mg/ml增加到18.70 mg/ml,IL-2从正常对照组的1 186.65 mg/ml降低到1 111.58 mg/ml、L/M从正常对照组的1.27增加到1.37 mg/ml.实验组分别给加味四君子汤、思密达及两药合用后,肠道菌群得以调整,sIgA含量从18.70 mg/ml降低到14.52 mg/ml,IL-2的含量从1 111.58 mg/ml增加到1189.58 mg/ml,肠黏膜通透性减小.各治疗组间比较,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合用组优于加味四君子汤组和思密达组.结论 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均能修复受损黏膜,有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加味四君子汤在调整失调的菌群方面优于思密达,两药合用给药则能起到佳效果.

    作者:张燕;罗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脾胃论治阿尔茨海默病概述

    先从脾胃的功能出发,结合文献,论述了脾胃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再对自古至今对阿尔茨海默病从脾胃方面进行的方药及针灸方面的治疗进行综述;此外,还对从脾胃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了概述.得出的结论 是,从脾胃论治阿尔茨海默病是有理论基础的,而且是必要的.

    作者:卢阳佳;陈俊琦;黄泳;王升旭;陈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收集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进行质量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2.8.结果 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50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对照常规药物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固定效应模型)=3.39,95%CI(1.73,6.65),Z=3.56,P=0.000 4];YGTSS减分率有效率评价的OR=3.18,95% CI(1.00,10.07),P=0.05.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表明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在减低YGTSS减分率上没有优势;临床症状发作频度进步率有效率评分的RR=2.18,95% CI(0.54,8.75),P=0.27.结果 显示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表明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在临床症状发作频度进步率评分上没有优势.结论 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症状改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在YGTSS减分率、临床症状发作频度进步率评分尚未见明显治疗优势,但纳入样本量均较小、部分文献质量较低,结论 尚不确定;尚需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优势.

    作者:肖丽;陈元武;杜元灏;高翔;林小苗;孙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附子中新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新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Welchrom-C18 色谱柱(5 μm ,4.6 mm×250 mm),以甲醇-水-三乙胺(75∶25∶0.03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3 nm,柱温为30℃.结果 新乌头碱在0.046 4~0.324 8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2.1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附子中新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贾金艳;彭小冰;沈洲卿;杨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抗纤灵冲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及再通后大鼠尿微量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及再通后大鼠尿微量蛋白的变化和抗纤灵对尿微量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UUO模型120只和UUO再通模型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抗纤灵组和科素亚组.于造模后各时间点检测大鼠尿转铁蛋白(TRF)、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结果 在UUO模型中,模型组各时间点TRF、RBP、β2-M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并随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UUO再通模型中,各时间点TRF、RBP、β2-M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并随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抗纤灵能明显降低两模型中TRF、RBP、β2-M.结论 抗纤灵冲剂能减少UUO模型和UUO再通模型中的尿微量蛋白尿,改善两种模型中的肾损伤.

    作者:吴锋;沈丽萍;张新志;黄迪;董飞侠;何立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蒙药索布如·札特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蒙药索布如·札特巴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分别对蒙药索布如·札特巴进行超声波提取,检测其提取物对于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β- 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结果 索布如·札特巴乙醇提物和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达到50%清除率所需浓度IC50值分别为0.8 g/L和1.2 g/L;而且对β- 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1 g/L和1.5 g/L.结论 索布如·札特的乙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8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明显高于水提取物.

    作者:敖恩宝力格;王金妞;邰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对肝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目的 研究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对大鼠和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影响.方法 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口服给药后,观察其对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含量、肝脏指数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探针药的代谢率观察其对大鼠肝CYP450的7种亚型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对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的睡眠时间无影响,大鼠肝CYP450含量及肝脏指数无显著变化,对大鼠肝CYP450的7种亚型探针药的代谢率亦无影响.结论 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对肝药酶无诱导作用.

    作者:李丽波;孙超;王玉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97例临床观察

    本研究组自2009-02~2010-03,我科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9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疗效明显,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大戟属4种植物中大戟醇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大戟属植物中大戟醇(euphol)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RP-C18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7 nm. 结果 进样量在0.58~7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3%,RSD为2.18%(n=5).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大戟属植物中大戟醇的含量测定.

    作者:高羽;梁侨丽;戴传超;吴启南;巢建国;蒋继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三七茎叶中叶苷及黄酮的同步分离工艺研究

    目的 探索分离三七茎叶中的叶苷和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以静态饱和吸附量、动态比吸附量、比洗脱量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三七茎叶叶苷和总黄酮的性能,并对佳树脂纯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AB-8树脂综合性能佳,其吸附分离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为叶苷1.806 0 mg/ml,总黄酮0.7852 mg/ml,上样液以1.0 BV/h吸附流速上样,纯水冲洗,60%乙醇洗脱后,再用95%乙醇洗脱.结论 经大孔树脂纯化后的三七茎叶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加叶苷的质量分数达90%,说明该纯化工艺是可行的.

    作者:张志信;张仕秀;胡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龙须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白龙须为百合科长蕊万寿竹Disporum bodinieri (Levl. et Vaut.)Wang et Tang 和万寿竹D. cantoniens(Lour.)Merr.的根及根茎,为恩施民族药物,味甘,平.具滋阴清热、化痰止咳、舒筋活血之功效.主治咳嗽、咯血、热病后期虚热、消化道出血、白带、烧烫伤、骨折[1] .为给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民族药物资源,本实验对白龙须进行了初步的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张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药娑罗子中微量元素的光谱分析

    目的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娑罗子中Ca,Mn,Cu,Zn,Fe,Mg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运用石墨炉和氢化物法测定娑罗子中Pb,Cd和As 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 用硝酸-双氧水微波消解法消化样品,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 所测定的娑罗子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采用此方法回收率在97.06%~102.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758 9%.结论 实验结果可为娑罗子中微量元素与其药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辰露;李崇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止消通脉宁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止消通脉宁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刺激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评价止消通脉宁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尿素氮、肌酐及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止消通脉宁颗粒能剂量依赖性地显著降低血糖、尿素氮、肌酐水平,减轻肾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病变.结论 止消通脉宁颗粒能改善大鼠糖尿病症状,较好地保护肾脏结构和功能.

    作者:汪家春;王征;储智勇;张术;栾洁;沈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荞麦花总黄酮和槲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荞麦花总黄酮和槲皮素对体内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讨其降血糖机制.方法 提取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分别测定荞麦花总黄酮及槲皮素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麦芽糖(2 g/kg)组、麦芽糖(2 g/kg)+荞麦花总黄酮(0.4 g/kg)组、麦芽糖(2 g/kg)+槲皮素(0.04 g/kg)组、麦芽糖(2 g/kg)+阿卡波糖(0.1 g/kg)组,禁食12 h后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60 min用血糖仪测血糖.结果 荞麦花总黄酮及槲皮素在浓度20,2,0.2 mg/ml时能够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P<0.05),抑制率分别为54.74%,42.91%,35.79%和74.98%,59.38%和45.79% ; 二者对大鼠餐后血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阿卡波糖、荞麦花总黄酮+麦芽糖和槲皮素+麦芽糖抑制率分别为74.22%,53.06%,64.33%(P<0.01).结论 荞麦花总黄酮和槲皮素在体内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降血糖机制之一.

    作者:朱丽艳;郭兰;王瑞雪;韩淑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运用循证医学发展中医中药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也称有据医学、求证医学,是用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以及患者的期望有机的结合,也是运用新、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适宜的诊断方法,精确地预后估计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核心内容是重视证据、以人为本.同时,也注重医生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运用循证医学来完善中医中药理论,加快发展中医中药,建立中医药临床系统评价体系,汇集中医药临床评价的资料,建立大型中医中药信息数据库,是医药学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作者:谢腾芳;赵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浅谈络病理论与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大多表现为对称性色素沉着.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不但影响容貌,而且给患者带来诸多精神、生活方面的烦恼和痛苦.目前西医仍没有治疗黄褐斑的特效药物,外用药物及光疗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色素反弹现象非常严重.中医药在治疗黄褐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中医学络病的角度进行阐述未见报道.由于络病理论及应用涉及诸病领域,本文浅谈络病理论与黄褐斑的相关性,期望寻找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新思路.

    作者:刘邦民;张涓;宋联进;高天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药莪术中抗肿瘤成分莪术醇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目的 合成莪术醇全抗原并加以鉴定.方法 先用莪术醇与琥珀酸酐为原料,以三氯甲烷为溶剂,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反应合成半抗原莪术醇琥珀酸单酯,然后,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法将莪术醇琥珀酸单酯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合成了莪术醇的人工抗原,并用激光解析飞行质谱(MALDI-TOF-MS)进行了鉴定,利用质谱特征求得了偶联物中莪术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量,计算出结合比.结果 成功地合成了莪术醇人工抗原,其结合比为19.6.结论 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偶联法可合成莪术醇的完全抗原.

    作者:杨新平;陈旭;李芳耀;阮方;林家逊;钟海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3种不同性状赭石的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3种不同性状的赭石、生品及制品的药理作用.方法 断尾法;玻片法;毛细管法;与戊巴比妥协同实验;尼可刹米致惊厥实验;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结果 赭石有显著的止血、凝血、镇静、抗惊厥、抗炎等药理作用,但不同性状的赭石之间、生品与制品之间的药理作用不同.结论 3种不同性状的赭石、生品及制品不能简单地作为同一种矿物药而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用药目的来选择.

    作者:熊南燕;王永艳;姜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