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腾芳;赵妮
目的 建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大花红景天中重金属元素Cd和Pb的方法.方法 比较干灰化法和湿化法两种样品处理方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测定云南一些地区大花红景天中的Cd和Pb含量.结果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大花红景天中的Cd和Pb,低检出限(DL)分别为1.43和1.16 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35%和1.93%;回收率分别为102.84%和97.78%.利用湿法消解样品,精密度好,回收率高,优于干灰化法.干灰化法适合测定大花红景天中Pb,但不适合测定Cd,其回收率仅为0.2%.用湿法消解样品,测定不同产地大花红景天的Cd和Pb含量.结论 所测地区大花红景天的Cd,Pb含量大大低于<中国药典>(2005)规定的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标准,符合GAP生产的要求.
作者:王云美;王元忠;赵自仙;黄清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鸭掌散传统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是否与方中白果与麻黄有关,为鸭掌散组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甘草酸含量测定进行方法学考察;将鸭掌散方中的白果及麻黄分别从方中拆除后制备成传统汤剂,并测定其甘草酸含量,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 拆方后甘草酸含量经数理统计分析有明显差异.结论 鸭掌散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不受方中白果有无的影响;麻黄的缺失会导致鸭掌散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显著下降.
作者:武孔云;梁光义;杨娜;叶世芸;靳凤云;贺祝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镇痛作用观察,考察含油量与药效作用的关系,阐明含油量对木鳖子药效学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热板法观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结束时脱颈处死小鼠,剥离胸腺、脾脏,进行主要免疫器官的脏器指数观察.结果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耳肿胀率、痛阈值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影响,小鼠一般状况较空白对照组差,体重普遍低于空白对照组;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明确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但对镇痛试验的舔足次数无显著性影响.上述所有指标均未呈现明显的线性量效关系,随含油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其中10%~20%含油量时其抗炎、镇痛作用好,且对体重和免疫器官的影响小.结论 木鳖子在20%含油量时抗炎、镇痛等药效学作用为明显,对免疫器官的抑制作用小,对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影响小.
作者:孙付军;路俊仙;崔璐;陈慧慧;王春芳;林惠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中药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近20年来防治该病处方完整、主治明确,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文献报道,建立用药数据库,且基于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应用多的中药品种为活血化淤药,其次为补气药、养阴药和疏肝药,通过对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法治则分析,应用由多到少的频率依次为:活血祛瘀法、养阴补气活血法、补气法、补气活血法和疏肝解郁法.结论 治疗该病应结合其病因病机,针对气虚血瘀的致病特点,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大法,配合清热、养阴、疏肝等手段,合理选择具有补气药、活血药、滋阴药、疏肝药,根据患者疾病证候,辨证施治,就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永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验龙胆药材质量的方法.方法 在性状鉴别的基础上,采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对龙胆类商品药材进行了显微鉴别.结果 龙胆药材与其伪品通过不同的显微特征,可以一一区分.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单、快捷、有效,可以控制龙胆药材的质量.
作者:曹悦;左代英;孙启时;查美娜;赵静员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鉴别中药饮品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旨在鉴别药材中用红芪代替黄芪的伪品.方法 HPLC法鉴别中药饮品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根据测定结果鉴别黄芪与红芪.结果 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黄芪药材中含有一定量的黄芪甲苷,而红芪中未见黄芪甲苷的成分.结论 HPLC法可有效鉴别中药饮品黄芪与红芪,是制剂质量控制的一种有力手段.
作者:刘丽华;李加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鹅不食草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AgNO3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和葡聚糖凝胶Toyopearl HW-40F凝胶渗透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鹅不食草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中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Ⅰ);β-谷甾醇(Ⅱ);β-胡萝卜苷(Ⅲ);2-(1-羟基丙烷)-4-甲酚(Ⅳ);短叶老鹳草素(Ⅴ);2β-羟基-2,3-二氢-6-O-当归酰多梗白菜菊素(Ⅵ);二氢堆心菊灵(Ⅶ);堆心菊灵(Ⅷ);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结论 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吴和珍;刘玉艳;杨艳芳;肖梦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苦参提取物(RSF)在低于临界溶血浓度时对红细胞表面形貌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理.方法 红细胞悬液与 0.5,2 g·L-1 剂量 RSF 作用后,应用 AFM 观察红细胞形貌,测定细胞内 Ca2+ 浓度及膜 Ca2+-Mg2+-ATPase 活性.结果 AFM 形貌图显示 RSF 作用使红细胞凹陷加深;超微结构观察显示 RSF 引起红细胞膜表面凹凸增强及颗粒聚集;同时,红细胞内 Ca2+ 浓度升高,Ca2+-Mg2+-ATPase 活性降低.结论 RSF 中苦参碱类化合物与细胞膜中磷脂作用引起膜透性改变及膜表面蛋白质聚集,改变红细胞内骨架结构,引起红细胞表面形貌的改变,该变化与胞内 Ca2+ 浓度升高及膜 Ca2+-Mg2+-ATPase 活性降低相关.
作者:张晓宇;宋丽晶;刘威;何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以中药复方辨证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2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创面常规清洁消毒换药处理,1次/d,同时两组均以肠溶阿斯匹林25 mg口服,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施以中药复方辨证论治.两组均以两个月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症状积分、血流变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4%,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降低症状积分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冼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只注重基础性实验,实验模式比较单一,对于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不利.探讨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增设设计性实验的意义及实施步骤,深刻体会到设计性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作者:郑世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水疗与传统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并以临床痉挛指数评价其疗效.结果 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痉挛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差值为(1.79±1.06),较对照组(1.23±0.84)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程度分布情况.结论 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优于传统水疗,宜于在脑瘫患儿的康复中推广使用.
作者:温元强;董小丽;孔勉;余志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痛觉增敏模型,以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阳性药物,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LPS致痛觉增敏小鼠的镇痛效应,进一步研究Tet镇痛与IL-6和TNF-α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组、Tet 5,15,45 mg/kg 6组,通过腹腔注射LPS 100 μg/kg建立痛阈增敏疼痛模型,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Tet的镇痛效应;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6、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 Tet 5,15,45 mg/kg各组明显减少醋酸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减少血浆TNF-α含量、抑制IL-6的产生.结论 Tet具有镇痛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Tet 抑制内毒素诱导小鼠血液中IL-6的产生、减少血浆TNF-α的含量.
作者:代先坤;罗福玲;章卓;李洪忠;张力;万敬员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病患之一,患者常有白带多带血丝,有异味,腰酸,下腹坠胀,接触性出血等,宫颈炎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积极治疗宫颈炎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20世纪90 年代初欧美开始被广泛应用LEEP[1],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推广应用.术后1周左右脱痂出血是LEEP 治疗后的必经过程, 出血超过月经量为出血过多.为了减少术后脱痂出血量,采用云南白药术后应用, 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先从脾胃的功能出发,结合文献,论述了脾胃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再对自古至今对阿尔茨海默病从脾胃方面进行的方药及针灸方面的治疗进行综述;此外,还对从脾胃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了概述.得出的结论 是,从脾胃论治阿尔茨海默病是有理论基础的,而且是必要的.
作者:卢阳佳;陈俊琦;黄泳;王升旭;陈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头顶一棵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断头形成急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断头后张口喘气的时间;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形成缺血模型,观察头顶一棵珠对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利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形成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对脑含水量、脑组织ATP酶的活性、LPO含量的影响.结果 头顶一棵珠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减少脑含水量,并可有效降低脑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提高脑组织ATP酶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结论 头顶一棵珠对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刘红;艾明仙;阳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六味地黄丸中定量指标的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法分别测定六味地黄丸水分、丹皮酚和马钱苷的含量作为其化学值(真值),并测定其近红外光谱.结果 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建模样品集化学值(真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r(水分)=0.977 4,r(丹皮酚)=0.920 2,r(马钱苷)=0.960 1.检验样品集化学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水分)=0.991 7,r(丹皮酚)=0.872 4,r(马钱苷)=0.871 2.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化学法测得的六味地黄丸中水分、丹皮酚、马钱苷含量与近红外预测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六味地黄丸中定量指标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陈斌;李军会;臧鹏;田瑞华;严勇潮;迟玉明;田明;张录达;严衍禄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培养基成分对金铁锁愈伤组织生长和皂苷积累规律的影响.方法 改变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磷酸盐、钙盐的浓度,比色法测定愈伤组织中皂苷的含量.结果 金铁锁愈伤组织生长和皂苷积累的适培养基成分为蔗糖40 g·L-1,KNO3∶NH4NO3为(1.9:1.65)g·L-1,1 mmol·L-1KH2PO4,4.5 mmol·L-1CaCl2.结论 蔗糖作为碳源有利于金铁锁愈伤组织生物量的积累和金铁锁皂苷的生物合成.混合氮源有利于金铁锁愈伤组织生长和皂苷含量的积累.
作者:韦伟;张宗申;刘同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理论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张蕊;乐巍;吴德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花椒与青椒的急性毒性以及口服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 采用简化几率单位法,计算花椒与青椒的LD50,并比较二者的急性毒性;采用药物累积法,以死亡率为指标测定花椒与青椒的表观药动学参数,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 花椒的LD50为(51.14±4.47)g·kg-1;青椒的LD50为(78.02±6.86)g·kg-1.花椒、青椒口服给药后体存量的表观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花椒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1/2=1.321 h,AUC(0-t)=102.015 g·h-1·kg-1,Tmax=0.500 h,Cmax=46.720 g·kg-1;青椒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1/2=0.607 h,AUC(0-t)=83.561 g·h-1·kg-1,Tmax=0.250 h,Cmax=75.050 g·kg-1.结论 花椒与青椒的LD50与体内药动学过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花椒的毒性大于青椒.
作者:宋丽;刘友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紫草总酚酸辅助米非司酮对妊娠小鼠的抗早孕及对妊娠小鼠离体子宫肌条的收缩作用.方法 对妊娠昆明种小鼠于妊娠第6~8天给药,共8组,每组10只,观察妊娠抑制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孕酮的水平.建立离体子宫平滑肌装置,研究紫草总酚酸对孕龄5~10 d的受孕小鼠的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结果 用小鼠口服紫草总酚酸1 040 mg·kg-1能够显著性的提高单用米非司酮(1.5 mg·kg-1)的妊娠抑制率(P<0.05),并能增加实验组平均死胎数,但是对血清孕酮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紫草总酚酸有显著增强早孕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条的收缩活性的作用(与给药前比较P<0.01).结论 紫草总酚酸辅助米非司酮对妊娠小鼠的抗早孕作用明显,其抗早孕作用不是通过降低孕酮水平来实现的.紫草总酚酸可显著增强早孕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条的收缩活性.
作者:王丽君;张鑫毅;廖矛川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