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志毅;彭燕一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本草消渴丹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造模组24只.造模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3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继续予高糖、高脂饲料4周,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复方中药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本草消渴丹和二甲双胍片灌胃4周,每周末断尾取血检测空腹血糖值.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变化,用RT-PCR检测胰腺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中药复方治疗组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比模型对照组快,血糖水平、血糖曲线下面积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升高,而Bax表达降低.结论 本草消渴丹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胰腺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杨宏莉;张宏馨;卢淑兰;李军;王燕;张伟伟;蒋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以人参、西洋参、三七中的皂苷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抗氧化性能.方法 采用Photochemi-luminescence (PCL)抗氧化活性体外评价体系为分析平台系统考察皂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DPPH法进行对照评价.结果 人参、西洋参和三七95%乙醇提取的皂苷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并且随着皂苷含量的增加,其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结论 PCL法成功应用于皂苷类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
作者:王晶;刘春明;白鹤龙;李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对模型制作的现状,常用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目前常见的痛风动物模型在稳定性,持久性,制作程序的标准化等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改进,复制出更接近于人类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形成的持久稳定的高尿酸血症模型是基础和关键.应用现有模型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需注意根据模型特点和研究目的 合理选择,加强多种模型的联合应用,并注意实验结果的合理评价.
作者:李荣华;聂慧;刘友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腕关节扭伤是常见的筋伤病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此病虽小,但如果失治误治,往往导致后期腕关节不稳,运动或负重后反复肿胀疼痛及其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现代中医临床上以毫针针刺、推拿手法、外敷药物作为治疗本病为常用且行之有效的三大疗法.
作者:朱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蜂胶总黄酮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 将筛选后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蜂胶总黄酮低、中、高(30,60,90 mg/kg)3个剂量组.除空白组外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复制衰老模型.各组动物以Y型迷宫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Y型迷宫结束后取脑组织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 -E)、单胺氧化酶(MAO-B)、丙二醛(MDA)、脂褐素(L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蜂胶总黄酮能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使Y型迷宫测试错误次数减少.蜂胶总黄酮能明显提高衰老小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单胺氧化酶水平,并且使过氧化产物丙二醛、脂褐素含量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结论 蜂胶总黄酮具有抗衰老及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影响神经介质有关.
作者:王浩;李玉琴;辛晓明;王桂玲;高允生;朱玉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从整理医学大家学术思想对中医学发展的作用,明代在中医学发展的特殊时期,有关万密斋现代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万密斋学说可能的前景四方面探讨了再度研究万密斋学术思想的意义.
作者:文颖娟;潘桂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对高血压孕鼠肾脏、胎盘及胎鼠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制备枸杞多糖;寒冷刺激建立高血压孕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5组: 正常妊娠组(对照组)、冷刺激妊娠组(模型组)、冷刺激+不同浓度多糖组(实验组).冷刺激+不同浓度多糖组:分别灌胃给予枸杞多糖5,10,20 mg/kg, 18 d;正常妊娠组、模型组相应地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实验组每日上午置于(4±2)℃环境下冷刺激处理4 h,连续饲养18 d.解剖孕鼠取肾脏、胎鼠肾脏、胎盘,常规石蜡切片,镜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球极度膨大、肾小囊腔显著缩小、肾小管水肿;胎盘海绵滋养层细胞变小、排列紧密、索间网眼变小或消失,迷路层胎鼠血管壁显著增厚,内有不明沉积物;母体血窦变窄,组织排列致密.实验组肾单位结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胎盘结构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枸杞多糖可显著改善高血压孕鼠肾脏、胎盘及胎鼠肾脏的结构.
作者:潘正军;刘畅;张燕;袁素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通过对中国回族汤瓶八诊疗法的渊源及传承发展的沿革史进行探索整理,认为汤瓶八诊疗法从诞生、发展至隐匿、复兴的传承历程中,与我国穆斯林民族文化有着相同的兴衰命运.回族汤瓶八诊疗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变迁中不断的完善、发展,终成为时代承袭流传下来的优秀回族保健医学.
作者:贺晓慧;贾孟辉;牛阳;杨华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对微波-超声辅助提取桔皮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优化.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 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桔皮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探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佳提取工艺参数为: 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60 min、乙醇浓度φ=60 %、料液比1∶40.结论 采用微波-超声辅助协同提取桔皮中总黄酮工艺简单可行,是提取桔皮中总黄酮的有效工艺之一.用于提取桔皮中的总黄酮,结果满意,回收率为98.6 %~102.3 %, RSD为1.6 %.
作者:张丽珍;周之荣;王群;章淑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不同体质量指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在西苑医院2008-08~2009-02住院的、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病史等);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统计COPD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低体质量指数组证型分布:肺脾气虚>肺肾阴虚>痰热壅肺=肾阳虚证;正常体质量组证型分布为:肺脾气虚>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肾阳虚>肺肾阴虚;高体质量组证型分布为:痰湿阻肺>肺脾气虚=痰热壅肺>肾阳虚.多兼有血瘀证.结论 不同体质量指数COPD患者临床表现和中医证候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低体质量指数COPD患者以肺脾气虚证为主,高体质量指数组以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低体质量组以正虚为主,而高体质量组以邪实为主.
作者:苗青;樊茂蓉;安喆;张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岭南地区COPD稳定期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岭南地区9所医院进行了前瞻性临床证候信息横断面调研.通过聚类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证候规律探讨.结果 聚类证候可聚为合理且较符合临床的四分类:肺脾气虚、痰淤阻肺(36.2%),肺肾两虚、痰瘀阻肺(35.9%),肺脾气虚、肝郁化火、痰瘀阻肺(14.5%),肺脾肾虚、痰浊阻肺(13.4%).结论 岭南地区COPD稳定期证候均为复合兼夹证型,虚证中以肺虚和脾虚多,其次为肾虚,实证以痰淤为主,部分还可见肝郁化火.
作者:吴蕾;林琳;许银姬;黄振炎;惠萍;李俊雄;高雪;孙志佳;潘俊辉;陈宁;张艳玲;李硕;关炜;马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DPPH·法测定沙枣花超临界萃取物各组分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沙枣花进行萃取,对萃取物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通过DPPH法测定分离釜I和分离釜II的萃取物各组分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结果 分离釜II总的萃取物的清除能力明显大于分离釜I总的萃取物的清除能力,但是分离釜I的经石油醚萃取后的水层,醋酸乙酯层,正丁醇层,经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后的水层的清除能力分别大于了分离釜II各组分的清除能力.结论 沙枣花超临界萃取物各组分对DPPH·均具有一定清除作用,且与体积浓度呈量效关系.
作者:张振华;俞维;王基云;王晶霞;王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并优化蒲公英样品总DNA提取方法及其RAPD-PCR反应体系.方法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对蒲公英RAPD-PCR反应体系中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和筛选.结果 建立了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蒲公英RAPD分析的佳反应体系.25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Taq Mix buffer,50 ng DNA模板,0.4 μmol/L 引物,1.5 mmol/L Mg2+,0.25 mmol/L dNTPs,1.25U Taq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8℃复性1 min,72℃延伸2 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反应结束后,4℃保存.结论 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蒲公英鉴定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喜凤;杜云锋;张红梅;郝哲;许闽;白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毛老虎种籽中提取挥发油.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毛老虎种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化学成分12个,占总油量的57.36%,并确定其相对含量.结论 其主要成分是熊果酸、(Z)-9-十八烯-1-醇、油酸、3,5-二烯豆甾醇、棕榈酸、亚油酸.
作者:梁正芬;王茂媛;王小华;王清隆;王祝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小承气汤中肉桂酸和大黄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pollo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011%冰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时间20 min,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肉桂酸和大黄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7~0.40 μg和0.48~1.92 μg,精密度为0.22% 和 0.1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和96.9%.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小承气汤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康;陈润莉;贲永光;戴京晶;王媛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武陵山血红栓菌菌丝体液体培养的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方法 利用液体深层培养法筛选血红栓菌菌丝体的适培养基和适培养条件.结果 血红栓菌菌丝体液体培养的适培养基为葡萄糖3.0%,牛肉膏0.75%,磷酸二氢钾0.20%,硫酸镁0.05%,维生素B1 0.01 mg/ml;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液初始pH 6.0,装量75 ml/250 ml三角瓶装,摇瓶速度180 r/min,培养温度25℃,发酵周期7 d.结论 用深层培养法生产武陵山血红栓菌菌丝体,菌丝体的产量大为1 276.7 mg/ml.
作者:陈今朝;王新惠;秦家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从腧穴发展的角度分析腧穴的穴性与主治的关系,探讨穴性与药性的异同、穴性与针法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穴性理论,从不同角度说明穴性对指导临床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富春;周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安宫牛黄丸对盲肠结扎穿孔(CLP)法所致脓毒症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安宫牛黄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组动物于手术前禁食12 h,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复制脓毒症模型,中药组每只大鼠分别于术前0.5 h和术后6 h按1.0,2.0,3.0 g/kg的剂量灌胃安宫牛黄丸,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动物灌胃饮用水.于术后24 h,动物腹腔采血以终点显色鲎试验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另外取动物肺脏匀浆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 模型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安宫牛黄丸低、中剂量组内毒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肺组织MPO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安宫牛黄丸低、中剂量组肺组织MPO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和P<0.01).结论 安宫牛黄丸具有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肺脏MPO含量的作用,提示安宫牛黄丸对脓毒症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安宫牛黄丸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理提供了药效学基础.
作者:李俊;张丹;吴清和;黄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10例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临床信息进行降维分析,探讨HIV/AIDS临床症状体征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病案回顾的方法,抽取某县2个乡镇接受中医药救治项目的 全部HIV/AIDS患者病历,采集中医症状体征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中医症状体征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将中医症状体征信息中25个指标降维,特征值大于1.0的因子共计10个,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18.31%,前10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7.39%.结论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对25个HIV/AIDS中医症状体征信息指标进行降维、综合.HIV/AIDS患者临床常见中医代表症状第一主成分代表的症状体征为腹泻、发热、咳嗽、盗汗等,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对HIV/AIDS中医病因病机、证候规律及临床疗效评价等的研究.
作者:刘志斌;杨冀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以负载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PMBP)的纳米氧化铝为微柱吸附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系统地研究其在动态条件下对稀土离子Sc3+、Y3+和La3+的吸附性能,并确定佳吸附及解脱条件.方法 在pH为4.5时,分析物均可被上述吸附材料定量吸附;用0.5 mol·L-1盐酸溶液可将吸附在微柱上地稀土离子完全解脱.结果 该法对Sc3+、Y3+和La3+的检出限分别为0.15 μg·L-1、0.18 μg·L-1和0.34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3.0%和1.7%(n=12,C=0.5 mg·L-1).结论 方法应用于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中痕量Sc、Y和La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王云美;王元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