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余林;陈润升;梁绍鉴;黎彧;陈坚子
目的 建立更加科学、严谨的小叶榕浸膏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浸膏的小叶榕药材进行鉴别;采用灰分测定法测定浸膏的无机盐含量;采用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膏80%乙醇浸出物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浸膏的总黄酮含量. 结果建立了小叶榕浸膏更加安全、科学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制订了浸膏灰分和80%乙醇浸出物的控制标准;建立了浸膏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该法的总黄酮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54%,RSD为0.84%. 结论实验所建立的小叶榕浸膏质量标准更加安全、科学、可靠.
作者:陈路;蓝鸣生;李永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枳术煎液不同剂量对便秘小鼠胃排空肠推进作用的影响,探讨该方对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剂量范围.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测定法,观察比较枳术煎液的不同给药剂量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并选墨汁推进率作为检测指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枳术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枳术Ⅰ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且从枳术Ⅰ、Ⅱ、Ⅲ组的比较研究得知,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小肠推进功能明显增强.结论枳术组方对胃肠功能起到了调整治疗作用,能促进便秘小鼠胃肠平滑肌的蠕动.从实验疗效上看,枳术煎液起效的小剂量不能低于0.4 g生药/kg体重.
作者:江巍;王晶;刘帅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七灵愈创胶囊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共200只,雌雄按照实验要求定,体重(22±2)g,每个实验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愈伤灵胶囊)、七灵愈创胶囊低(1.944 g/kg)、中(3.888 g/kg)、高(5.832 g/kg)3个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分别连续灌胃7 d,分别在末次给药后做热板法实验和醋酸扭体法实验两种疼痛模型观察镇痛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实验,研究抗炎作用;并且与阳性对照组(愈伤灵胶囊)及空白模型组作对比观察.结果七灵愈创胶囊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及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或P<0.01).结论七灵愈创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吴银萍;王淑英;杜景霞;王建刚;李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甘草酸对哮喘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甘草酸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 测定正常、模型、激素和甘草酸各组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变化. 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 ),甘草酸组血清中NO及NOS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甘草酸可降低哮喘小鼠血清中NO含量及NOS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吕小华;吴铁;覃冬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薄荷(青茎和紫茎)以及留兰香资源中上部叶片无机元素种类和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结果薄荷和留兰香中Ca和Cu含量均高于土壤中含量,其对Ca和Cu有富集作用.Ca,Mn,Cu,Cr,Pb,As含量在供试材料中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元素含量间相关不显著.薄荷和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薄荷资源各无机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而青茎和紫茎薄荷无机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野生和栽培薄荷资源无机元素含量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薄荷叶片无机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留兰香.
作者:杨国丽;吴卫;郑有良;陈黎;张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Br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肥大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给予灯盏花素腹腔注射治疗,测定大鼠血糖、血脂、总胆固醇、血清胰岛素水平、肾脏肥大指数和单根近端小管(PT)钠泵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血糖、血脂、总胆固醇水平都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6周组大鼠PT钠泵活性显著升高,但12周组大鼠PT钠泵活性显著降低;12周组肾脏肥大指数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Bre治疗组血糖、血脂、总胆固醇水平都显著降低;6周组大鼠PT钠泵活性显著降低,但12周组大鼠PT钠泵活性显著升高;ISI显著升高;12周组肾脏肥大指数显著降低.结论Bre能抑制T2DM大鼠肾脏肥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血脂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ISI和稳定PT钠泵活性有关.
作者:罗蕾;刘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确定细毡毛忍冬的佳采收期.方法对细毡毛忍冬花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外观形态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其不同采收期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细毡毛忍冬从孕蕾到开花可分为小蕾期、青蕾期、绿黄期、黄白期、白花期、黄花期、凋花7个阶段,其绿原酸含量随生长发育的变化差异显著.结论为确定细毡毛忍冬的佳采收期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杨苗;马逾英;周娟;李兴德;彭太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了枳实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芦丁、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了枳实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Phenomenex Gemini C18柱(150 mm×4.6 mm,5 μm),柱温37℃,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80,365 nm,流速1.0 ml/min .采用DPPH·测定枳实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进样量范围:柚皮苷为1.143~5.717 μg,橙皮苷为0.092~0.459 μg,新橙皮苷为1.179~5.895 μg,芦丁为0.024~0.118 μg,槲皮素为0.079~0.395 μg.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04%,100.150%,100.249%.RSD分别为0.515%,4.390%,0.774%.枳实提取物对DPPH·清除作用是柚皮苷的17.6倍.结论HPLC测定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枳实类黄酮含量,同时枳实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
作者:焦士蓉;黄承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短管兔耳草具有多种主治功能,广泛应用于中藏药制剂中.该文综述了近二十几年来短管兔耳草的研究状况,包括化学成分研究、提取工艺研究、药理作用研究、生理活性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于瑞涛;陶燕铎;邵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黄芪冻干粉对大鼠和狗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大鼠和狗随机分为4个组,高、中、低剂量组连续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13周,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停药后观察4周.给药期和停药恢复期,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体重增长、进食量、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等.结果与对照组比,不同剂量的给药组的检查指标统计分析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注射用黄芪冻干粉对大鼠和狗的无毒剂量分别为39.9,19.95 g /kg.
作者:杨宜华;陈玉祥;欧阳红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高良姜中活性成分二苯基庚烷A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Elite,Hypersil ODS 25 μm (4.6 mm×250 mm);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40∶60);流速1 ml/min.结果二苯基庚烷A的线性范围0.45~3.6 μg,r=0.999 93,回收率99.62%,RSD 1.53%.结论该方法简便,线性关系良好,可作为高良姜中二苯基庚烷A分离检测的一种依据.
作者:周改莲;姜建萍;刘凡凡;辛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蒙药材沙蓬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蒙药材沙蓬的生药学特征.结论为沙蓬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作者:强永在;巴俊杰;渠弼;莎日娜;王锦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聚酰胺吸附-铝离子显色法测定乌药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经聚酰胺吸附后的样品,以芦丁为对照品,在420 nm处测定吸收波长,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浓度.结果总黄酮在0.002~0.1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该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RSD为2.76%(n=5).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
作者:顾霞敏;许海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及其对治疗、预后的价值. 方法采用HDI CV Profilor DO-2020无创动脉功能检测仪(美国HDI公司)对34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测定,同时采集病史,查体及作有关血生化指标.结果与肝火上炎组、痰湿壅盛组比较,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组的C1,C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动脉弹性检查可为高血压病患者病情判断,辨证论治提供客观证据,对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伟;李世军;阮新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生姜油3个不同部位对四氯化碳(CCl4 )损伤培养的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大鼠制备含药血清.利用CCl4 体外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用比色法检测肝细胞经含药血清处理后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结果生姜油A 部位含药血清能显著降低ALT 和AST 水平,提高SOD 活力,抑制MDA 的产生;B 部位亦能显著降低ALT 和AST 水平,提高SOD 活力,但对MDA 未见有明显的影响;C部位仅能降低AST 水平,提高SOD 活力.结论生姜油3个不同部位的含药血清对CCl4 引起的大鼠肝细胞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但以A 部位的效果较好,其保护机制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沈洪;薛洁;朱路佳;孙晓飞;谢梅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汉唐时期随着人们对于睡眠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脏腑辨证体系的发展,与<内经>时代睡眠和自然界的日夜节律相应的营卫阴阳理论不同,这一时期的医家更加重视神志对睡眠的主导作用.他们以五脏藏神的理论为基础,在辨治上也更加关注脏腑对于睡眠的直接影响.心主神志,胆主决断,两者都与人体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为此,这一时期的医家在对于不寐类疾病的辨治上大多以心胆为中心.了解这些辨治特点,有助于现代临床更加全面地辨证治疗不寐类疾病.
作者:孙洪生;杨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方法将2004级药学专业36班32个学生分为8组,每组4人,各组设计了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橙皮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结果各组实验的终产物都是橙皮苷,但产率和纯度有一定的差异.使学生对几种橙皮苷的提取分离方法有一个感性的自我认识和比较.结论异法同步设计性实验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其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药学教育领域值得提倡和应用.
作者:李子强;段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补虚祛瘀法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付氏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分为生理盐水组、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组、补虚方组、祛瘀方组、康复新组,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研究各组第18天创面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的变化.结果第18天时,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组TGF-β1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而Smad3分子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瘢痕形成重塑期,补虚祛瘀法对TGF-β1 → Smad3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秦海洸;何长杰;唐汉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及相关基因:环氧合酶2(COX-2)、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α(IкB-α)、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β1-40海马区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中药补阳还五汤对AD大鼠海马区β-APP,COX-2,IкB-α及nNOS的影响.结果补阳还五汤能明显降低AD模型大鼠海马区β-APP,COX-2,IкB-α表达,使nNOS表达升高.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COX-2,NF-кB/IкB-α,增加模型大鼠海马区nNOS表达,影响β-APP生成,延缓神经元细胞的早期损伤和迟发性损伤,从而起到治疗AD的作用.
作者:韩玉生;周忠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Hemsl.)Merr. 根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瓜馥木生药进行分析.结果描述了瓜馥木根的性状和横切面结构特征,发现其含有草酸钙方晶,螺纹导管等显微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瓜馥木的鉴别依据.
作者:彭新生;周艳芳;王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