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酮ⅡA溶解渗透性以及常用辅料对其增溶促渗的研究

Li Su-chun;刘建平;ZENG Zhao-zheng;郑逸轩

关键词:丹参酮ⅡA, 溶解度, 渗透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
摘要:目的 根据丹参酮ⅡA的性质,按生物药剂学系统对其进行分类,并考查了不同类型的促进剂对丹参酮ⅡA溶解性和渗透性的影响,为丹参酮ⅡA口服剂型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热力学的方法测定丹参酮ⅡA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考查常用高分子材料以及表面活性剂对丹参酮ⅡA溶解度的影响.用大鼠在体实验研究丹参酮ⅡA的小肠渗透性,考查不同类型的促进剂对丹参酮ⅡA渗透性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在水及不同p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不同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能显著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解性.丹参酮ⅡA在大鼠小肠的渗透系数为:(0.960±0.019)×10-5 cm?1,羟丙基-β-环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去氧胆酸钠、Labrasol都能明显增加丹参酮ⅡA的渗透性,其中羟丙基-β-环糊精的促渗效果为明显.结论 丹参酮ⅡA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均较差,以溶解度和渗透性为指标筛选出的高分子材料以及表面活性剂能明显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解性和渗透性.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酿造食醋在医药中的应用

    酿造食醋是以含酒精质的粮食等作物为原料经醋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古老的调味佳品,三千多年来它一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几千年来食醋一直是被作为调味品而广泛的使用.酿造食醋含有多种有机酸和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作者:王亚利;洪厚胜;张庆文;李波;周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珊瑚姜中姜黄素的鉴别及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 对珊瑚姜中姜黄素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珊瑚姜中姜黄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珊瑚姜中姜黄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250 mm×4.6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三乙胺(50:50:0.1),检测波长4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 定性鉴别斑点清晰.姜黄素在0.201 8~1.009 0 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n=5);姜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0.05%,RSD=1.55%(n=6).结论 对珊瑚姜中姜黄素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刘莹;HUO Xin;杨迺嘉;GAO Yu-qiong;袁月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当归抗β-淀粉样蛋白所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当归对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SH-SY5Y神经细胞中尼古丁受体亚单位在蛋白质水平降低、细胞损伤及脂质过氧化的拮抗作用,了解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一定浓度的当归预处理SH-SY5Y细胞后,再加入β-淀粉样蛋白处理,用比色法测定细胞MTT还原率,从细胞整体水平了解当归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神经型尼古丁受体亚单位(α3和α7)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TBA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水平,以了解当归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安全浓度的当归提取物能减弱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细胞损伤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对抗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α3和α7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质水平降低.结论 当归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顾然;LIU Ru-yu;张蓝江;HAO Xiao-yan;肖雁;QI Xiao-lan;单可人;REN Xi-lin;官志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回顾了运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开展穴位特异性、穴位配伍效应、得气实质、不同针法的比较研究等各方面的研究报道.近期研究表明,fMRI技术已成功地运用于针刺的相关研究之中,对针灸学基本概念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宋远斌;曾统军;张贵锋;李赣龙;邹燕齐;黄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鼠口服氢溴酸高乌甲素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 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口服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用MCPKP药动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 氢溴酸高乌甲素血药浓度在0.5~15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小鼠按11.71mg·kg-1单剂量口服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1.90 h,t1/2β=4.31h,tmax=0.94 h,Cmax=2.40 μg·ml-1,AUC=20.89 μg·h-1·ml-1.结论 小鼠口服氢溴酸高乌甲素后,体内药-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吸收较快,消除速度适中.

    作者:SHI Yan-bin;刘秀花;LU Dong;管玉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基于微波-大孔树脂协同催化的肉桂酸异丁酯绿色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目的 研究微波-大孔树脂协同催化合成桂酸的新工艺.方法 一定量的内桂酸与一定量的异丁脂,在不同的条件下,以大孔树脂为催化剂进行微波合成实验.结果 内桂酸2 g,酸醇摩尔比1:7,催化剂用量30%,微波功率600 W,微波温度115℃,微波时间14 min,转化率达89.3%.结论 微波-大孔树脂协同催化合成肉桂酸异丁酯工艺,是快速、节能、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新工艺.

    作者:KUANG Shou-min;薛萍;SU Xue-qun;王杰群;CAO Kuai-le;赖红娟;LI Yu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药鸡骨草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对中药鸡骨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等方面的近期成果进了整理和回顾,以期为以后的研究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作者:陈晓白;莫志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旱半夏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目的 优化旱半夏的组织培养条件.方法 以旱半夏小块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 与结论使用卡拉胶代替琼脂固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旱半夏继代增殖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增殖系数达到6.5,平均苗高达2.5 cm;生根适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生根数4~5条,生根率达到100%.

    作者:王丽艳;JING Rui-yong;谭焕波;TANG Min;殷奎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黄花败酱总皂苷胶囊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一种黄花败酱总皂苷胶囊质量控制的定量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以石油醚-醋酸乙酯(3:1)为展开剂,=530 nm,参比波长=700 nm,SX=3.结果 此系统分离效果好,斑点前后无杂质干扰,适于定量分析.黄花败酱胶囊中含齐墩果酸1.655 mg/g.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YANG Bo;徐丽云;SHEN De-feng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雪抑乐中冰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雪抑乐中冰片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SPBTM-1 Capillary Column(30 m×0.25mm×0.25 μm);FID检测器;柱温100℃;进样器温度235℃;检测器温度245℃;载气N2;流速1.2 ml·min-1;分流比1:10;内标萘.结果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冰片的分离度和线性良好,龙脑平均回收率为96.44%(RSD=0.90%,n=6),异龙脑平均回收率为96.78%(RSD=1.15%,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雪抑乐质量控制.

    作者:张开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两种加工方法获得的北虫草粉中有效成分比较

    目的 为了明确冻干和烘干两种加工方法获得的北虫草干粉的有效成分,检测了虫草干纷中虫草素、粗多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含量.方法 氨基酸含量测定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其他各种有效成分的测定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冻干处理的北虫草粉中粗多糖、虫草素、SOD及维生素E分别为烘干处理的1.20,1.45,1.23及1.25倍;虫草酸、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含量分别是烘干处理的0.97,0.97及0.06倍.结论 不同的加工方法对虫草中的有效成分有较大的影响,在应用中应针对不同的目的 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使所需有效成分大限度地保留.

    作者:YANG Qing;冯立;CHU Zheng;王洪军;ZHANG Zhi-qiang;吴益民;LI Chun-yan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我国中药领域专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回顾性地分析了我国中药领域专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中药专利保护主题(复方、中药材、有效部位、单体成分和制备方法等)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现行中药专利保护工作的对策,旨在推动中药技术和产品合法权益的保护,提高我国中药研究的科技竞争力.

    作者:刘经能;LI Rong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四川椭圆叶花锚愈伤组织的诱导

    目的 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的外殖体对椭圆叶花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 以椭圆叶花锚种子培养的无菌苗的茎和新鲜植株的茎段为外殖体,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以6-BA和NAA两种植物激素为变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MS培养基+1.0 mg/L 6-BA+1.0 mg/L NAA对诱导椭圆叶花锚愈伤组织的形成效果佳;高浓度的6-BA配合较高浓度的NAA诱导的愈伤组织致密,出愈率高.结论 不同培养条件对椭圆叶花锚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殖体易形成愈伤组织.

    作者:QIN Xiao-yan;杨林;SHAO Li-mian;刘盛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超声波提取小叶榕总黄酮及鉴别

    目的 为充分利用小叶榕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小叶榕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小叶榕中提取总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 测得供试品溶液中总黄酮的含量C=0.391 6 mg/ml,回收率为10016%,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一条提取小叶榕总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CHEN Hua;吴迎椿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冠心Ⅱ号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损伤和心肌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冠心Ⅱ号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病理损伤和血清心肌酶的作用.方法 连续给大鼠灌胃冠心Ⅱ号标准汤剂5.6 ml/kg或等容积生理盐水7d,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塞模型,24h后取血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心肌,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冠心Ⅱ号组大鼠血清中AST,CK,CK-MB及LDH的水平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0.05);冠心Ⅱ号组大鼠心肌病理损伤等级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Ⅱ号对急性心肌梗塞有保护作用和改善心肌酶作用.

    作者:WEI Hong-qiao;杨林杰;LI Lian-da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当归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APS)对大鼠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颈静脉注射Dex-tran 500复制大鼠实验性DIC模型,采用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器官微区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观察 APS对DIC大鼠微血管口径、器官微区血流量、血黏度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 DIC时,微循环明显障碍,表现为微血管收缩、微血流变慢和血细胞聚集,APS治疗后,微血管明显扩张,其流态和血细胞聚集积分值明显低于NS组(P<0.05);APS和NS组均能改善胃、肠、肝的微区血流量,但前者效果优于NS(P<0.05);APS治疗后,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明显低于Ns治疗组,且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 APS通过扩张微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粘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干预DIC的转归.

    作者:魏会平;LIU Sheng-jun;刘艳凯;JIANG Hua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糯稻根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糯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乙醇提取,经离子交换和聚酰胺柱分离纯化.结果 经化学、TLC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确定为16种氨基酸,两种糖及黄酮类成分.结论 以上16种氨基酸,两种糖及黄酮类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得到.

    作者:TANG Ai-lian;唐桂兴;LUO Zhao-hui;欧贤红;CHEN Su-yi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超声波法碱水提取叶下珠黄酮的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波法碱水提取叶下珠黄酮的工艺.方法 以pH、处理时间、料液比为主要考察因素,以浸取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确定佳提取条件.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Ca(OH)2的pH值为11,超声波提取时间为40 min,料液比为1:50.结论 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进行对比显示,用超声波提取法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

    作者:刘榕城;HU Wei;邓光辉;LUO Zhao-xue;黄树坚;CUI Lian-yan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随机扩增多态性DMA技术与简单序列重复标记法探讨部分黄精属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目的 为黄精属部分药用植物建立聚类分析,对黄精属药用植物的分类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定、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简单序列重复(ISSR)手段,对随机引物进行筛选,通过1.8%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结果 筛选23种RAPD引物,5种ISSR引物,经PCR扩增产生足够的多态性谱带用于分析.结论 采集不同产地的玉竹、小玉竹、多花黄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RAPD,ISSR方法可以从分子水平区分黄精属药用植物.

    作者:周晔;TANG Cheng;张攻;LI Pei-fu;王润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浅谈生药学教学改革

    目前生药学教学中存在着内容重复单调死板等明显不足,多媒体以及讨论式教学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生药学课堂教学质量,实验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的加强为生药学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对生药学教学的有益补充.以上几点的结合可大大地提高生药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嵩;张永忠;杨曦亮;胡霞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