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刍议常见脉的脉率规范

唐亚平

关键词:脉率, 疾脉, 数脉, 结脉, 规范
摘要:分析了数脉、疾脉、结脉等常见脉存在的脉率不规范之处,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对此须由专家研讨作出规范.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消化透析法测定朱砂中汞生物可接受率的实验条件确定

    目的 确定体外消化透析法测定朱砂中汞的生物可接受率的实验条件,建立实验流程,并测定朱砂中汞的生物可接受率.方法 模拟胃肠消化环境,研究pH、接触时间等因素对朱砂中汞的溶出率及透析时间等对朱砂中汞的生物可接受率的影响规律,确定合适模拟条件.结果 确定的实验流程模拟条件为:液/固比100,人工胃液pH=1.5,加入0.16%胃蛋白酶1 ml,接触时间100 min,透析时间100 min,加入胰液胆盐混合物量为5 ml.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CV-AFS测得水飞朱砂中汞的溶出率为2.5×10-6(n=6,RSD=4.1%),生物可接受率为4.8×10-7(n=6,RSD=3.5%).结论 体外消化透析法可用于测定朱砂中汞的生物可接受率,可为测定含朱砂中成药中汞的生物可接受率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

    作者:庞京团;胡广林;韩彬;齐江宁;李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地锦草提取物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目的 对地锦草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地锦草提取物对60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MIC.参考MIC结果,选取地锦草提取物敏感的6株皮肤癣菌按文献方法进行杀菌试验.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 μg·ml-1,平均MIC为446 μg·ml-1;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 μg·ml-1,平均MIC为539 μg·ml-1.杀菌结果显示,6株皮肤癣菌均生长,表明地锦草具有抑菌作用,其抗真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真菌生长而发挥作用的,而不具有杀菌作用.结论 地锦草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治建;古力娜·达吾提;斯拉甫·艾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黔产木贼科等4类药用植物的资源研究

    目的 对黔产木贼科、瓶尔小草科、海金沙科、骨碎补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结果 基本弄清了黔产木贼科、瓶尔小草科、海金沙科、骨碎补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论 贵州有木贼科、瓶尔小草科、海金沙科、骨碎补科植物共20种,可作药用植物17种,除少数种外,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作者:赵能武;张敬杰;赵俊华;潘炉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化学多媒体系列教学软件在制药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了制药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多媒体系列教学软件的使用与实现方法,介绍了涉及电子教案、虚拟实验和图形数据等多类软件在课程中实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

    作者:沙鸥;马卫兴;曾艳霞;许兴友;蒋迎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实用中医护理模式探讨

    阐述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针对中医护理的现状提出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想及思路.

    作者:潘海蓉;倪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干燥方式对菝葜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

    目的 对菝葜药材合适的干燥方式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考察了不同的干燥方式对其薯蓣皂苷元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原药材直接干燥再破碎较之趁鲜破碎再干燥,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有明显提高.结论 干燥方式的不同对菝葜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作者:周艳林;钟小清;孔祥春;云强;邹节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心肌炎康滴丸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丹酚酸B转移率、干膏率为指标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 丹参水溶性成分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提取3次,45 min/次.结论 采用此方法省时、省工、节能、适合于大生产.

    作者:张喜武;张弘;杨明;孙妍;李永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头穴透刺结合清开灵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头穴透刺结合中药清开灵(QKL)对急性脑出血(ICH)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脑内注入自体血凝块复制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头穴透刺结合QKL注射液对模型大鼠第1天,3天及第7天时脑组织中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大鼠脑组织ET-1含量第1天升高,第3天尤著(P<0.01),第7天恢复;CGRP活性各天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头穴透刺结合QKL注射液具有调节ET-1和CGRP水平,从而改善脑血管的功能状态,可能是其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机理之一.

    作者:曾庆利;吴绪平;何小兵;潘丰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病证结合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西医研究概况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检出率大大增加.文章对近年来冠脉,临界病变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医药干预冠脉临界病变的优势及研究方法做了相关阐述,旨在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褚福永;王阶;姚魁武;何庆勇;冯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血淤证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分泌NO、ET的影响及丹参酮ⅡA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血淤证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泌NO,ET的影响及丹参酮ⅡA(TanⅡA)的干预作用.方法 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NO)浓度,非平衡法测定细胞分泌的内皮素(ET);观察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细胞分泌NO,ET的干预作用.结果 血淤组分泌的NO低于对照组、健康组,且差异显著(P<0.05或P<0.01);血淤组分泌的ET高于对照组、健康组、非血淤组,且差异显著(P<0.05或P<0.01);TanⅡA40,20μg/ml剂量组分泌的NO较血淤组低,10,5μg/ml剂量组分泌的NO较血淤组高,但均无显著差异;TanⅡA40,20,15,5 μg/ml剂量组分泌的ET较血淤组低,其中40,20 μg/ml剂量组无显著差异,10,5 μg/ml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淤证患者血清可损伤培养的内皮细胞,引起其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TanⅡA具有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

    作者:胡小勤;陈利国;曾学文;张敏;戴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藏党参和潞党参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藏党参和潞党参中活性成分--多糖和皂苷的含量.方法 以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药材中多糖和皂苷的含量.结果 藏党参和潞党参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24.32%,18.25%;皂苷的含量分别为3.02%,2.48%,表明藏党参中多糖和皂苷的含量都明显高于潞党参--多糖含量是潞党参的1.33倍,皂苷含量是潞党参的1.22倍.结论 藏党参中多糖和皂苷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此为藏党参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实验数据.

    作者:王丽蕃;郑娟;徐斯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外用药理实验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分析了外用药理实验的特点,对外用药理实验在动物模型复制、外用给药时间、外用给药方法、外用给药剂量、外用药物剂型、外用药理实验组别设置、外用药理实验检测指标、外用药理实验与相应疾病关系及与临床的差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归纳出解决思路.认为规范中药外用药理实验的方法及技术,有利于对中药外用效果作出全面评价,是促进中药外用制剂研究开发与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

    作者:苗明三;尹俊涛;缪君娴;杨亚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河北香菊挥发油成分分析

    目的 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中心选育出的浓香型药用菊花新品种河北香菊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GC-MS法进行挥发油的分离鉴定.结果 从河北香菊挥发油中分离出266个组分,经分析鉴定出了其中的70种化学成分,所鉴定成分约占总挥发油含量的78.69%,其中8种主要成分约占70种被鉴定成分的61.79%.结论 检测确定了河北香菊挥发油中70种化学结构,其中2-Naphthalenemethanol(2-萘甲醇)含量为17.3%,1R-.alpha.-Pinene(α-蒎烯)含量为10.97%.

    作者:谢晓亮;刘铭;周巧梅;温春秀;刘玉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花椒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花椒挥发油体内外抗小鼠H22肝癌细胞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花椒挥发油按不同时间(24,48,72h)及不同浓度(0.5~8 ms/ml)分别处理H22细胞,MTS法分析细胞的增殖速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ELISA法检测花椒挥发油处理后小鼠血清中IL-2和IL-12的活性.结果 4 mg/ml花椒挥发油处理H22细胞72 h可显著地抑制H22细胞增殖,1 mg/ml花椒挥发油处理H22细胞72 h即可导致亚凋亡峰的出现,且G0/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花椒挥发油对小鼠实体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和IL-12的水平.结论 花椒挥发油可抑制H22细胞增殖并激发细胞凋亡,但不能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袁太宁;王艳林;汪鋆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国桑树分类及桑类中药原植物考辨(Ⅱ)

    考察了历代本草关于桑类中药原植物的描述,分析了有关的桑图,并总结了近现代桑类中药原植物的学名,结合中国桑树分类考证的结果,认为历史上桑类中药的原植物不止一种,除桑Morus.alba L.外,还应包括鸡桑M. australis Poir.、华桑M.cathayana.Hemsl.、蒙桑M.mongolica(Bur.)Schneid.等同属植物.

    作者:杨文宇;万德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白花枝子花挥发油成分研究

    目的 提取并鉴定白花枝子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枝子花中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并人工谱图解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鉴定出45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衍生物,相对含量高达97.1%.白花枝子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D-苧烯(24.93%),香茅醇(18.71%),反式-柠檬醛(3.90%),顺式-柠檬醛(3.67%),β-石竹烯(2.00%),α-非兰烯(3.42%),β-蒎烯(3.22%),香叶烯(2.07%),顺式-罗勒烯(12.65%),反式-罗勒烯(10.25%),乙酸香茅酯(2.10%),乙酸橙花酯(1.66%)等.结论 该研究为挖掘其药用及食品香料工业的应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岳会兰;赵晓辉;梅丽娟;邵赟;陶燕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金钗石斛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随机扩增多态DNA-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目的 对影响金钗石斛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进行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 对金钗石斛RAPD分析中一些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系统的构建和优化,建立金钗石斛RAPD稳定可靠的反应体系.结果 金钗石斛较适宜的RAPD-PCR反应条件为:10μl PCR反应体系中,5~20 ng模板DNA,3.0mmol·L-1Mg2+,0.34 mmol·L-1dNTPs,0.6 U Taq DNA聚合酶,1.5 μmol·L-1引物,较适宜的退火温度为36℃.结论 所建立的金钗石斛RAPD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较强等特点,可用于金钗石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以该优化的RAPD条件进行重复性实验,其实验结果重复性良好.

    作者:王燕燕;徐红;魏丹红;王峥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及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目的 从槟榔9种提取物中体外筛选出抗柯萨奇病毒B3,单纯疱疹病毒1型活性成分,从其中3种提取物中体外筛选出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观察药物毒性、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MTF法,判断药物毒性及药物抗病毒效应.结果 槟榔9种提取物对Hela,Vero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而无抗病毒活性,3种提取物不能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HBeAg的表达.结论 槟榔9种提取物体外无抗柯萨奇病毒B3、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作用,3种提取物体外无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作者:王小燕;张美英;王亚峰;郝静;刘秋英;王一飞;张颖君;杨崇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疆一枝蒿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 采用不同类型的炎症动物模型评价一枝蒿(AR)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小鼠气囊肿实验、棉球肉芽肿实验等.结果 一枝蒿提取物对急性、慢性炎症及炎性渗出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产生,并抑制白细胞游走.结论 AR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其作用与抑制炎症介质PGE2产生有关.

    作者:肖威;斯拉甫·艾白;李治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注射用辛芍对麻醉犬脑循环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注射用辛芍对麻醉犬脑循环的影响.方法 股动脉插管,测量血压,分离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用电磁流量计进行测量.结果 给药后椎动脉和颈内动脉流量增加.结论 注射用辛芍能增加脑血流,减少脑血管阻力,具有改善麻醉犬脑循环的作用.

    作者:王海军;王永林;兰燕宇;王爱民;黄勇;方泰慧;徐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