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虚证失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

谭薇;谌剑飞;井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 虚证, 失眠
摘要:目的:探讨虚证失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与发病机制.方法: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对60例虚证失眠患者(失眠组)进行Hp检测,并与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两者Hp阳性感染发生率和程度.结果:失眠组Hp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程度(中重度)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虚证失眠关系密切,可能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治疗14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减少病症发作次数,缓解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于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0例临床观察

    杨传寿采用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对临床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伟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温胆汤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n=40)与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温胆汤联用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温胆汤联用治疗,有较佳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率居较低水平,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扶正散瘿汤治疗甲减型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扶正散瘿汤治疗甲减型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甲减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左甲状腺素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扶正散瘿汤治疗.结果:两组FT3、FT4、TSH、TgAb和TPOAb与治疗前相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疾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散瘿汤治疗甲减型桥本甲状腺炎可有效改善症状及甲状腺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李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补中益气汤联合红光疗法治疗II期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红光疗法对II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II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降糖、降脂、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抗感染治疗,溃疡创面配合清创、换药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红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溃疡愈合、血脂、白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明显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I级糖尿病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辨证配合红光照射治疗,能增加治疗有效率,加速创面愈合,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艳;黄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安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自拟益气活血化浊汤治疗气虚痰瘀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化浊汤治疗气虚痰瘀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制中药益气活血化浊汤.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浊汤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马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影响普外科护生临床实习教学因素及对策

    通过探讨影响普外科护生临床实习教学因素,从带教老师、实习护生、与患者沟通技巧等方面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普外科护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徐崇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金匮肾气丸合肾石通颗粒治疗发作前期肾结石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合肾石通颗粒治疗发作前期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发作前期肾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各60例,分别给予金匮肾气丸合肾石通颗粒、金匮肾气丸、肾石通颗粒、中药汤剂进行为期20d的治疗.结果:观察组依从性96.7%(58/60),远高于对照1组、对照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6.6%(56/58)、有效率100.0%(58/58),远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合肾石通颗粒治疗发作前期肾结石疗效显著,依从性好,服用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张军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片8mg,每日睡前服用.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综合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日间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P<0.01),在改善日间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日间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候娜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参苓和胃汤配合西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参苓和胃汤配合西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临床表现为胃溃疡的患者展开本次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运用参苓和胃汤配合西药进行治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将所有患者的症状情况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P<0.05).结论:参苓和胃汤配合西药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冯仲成;卢慧芳;高丽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月经失调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00%,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76.00%,治疗组患者为0.00%,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月经失调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张晓光;耿向东;姚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药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近10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整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动物实验、中医药治疗方法及经验;阐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作者:张越亚;杨国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正逐渐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现今临床对于肿瘤的治疗无论是良性肿瘤亦或是恶性肿瘤,往往都需要投入较巨大的社会医疗资源.现代医学对于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等,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近年随着中医学相关治疗手段的介入和人们对于肿瘤治疗认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医家和患者认识到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的重要性;针灸疗法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随着针灸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不断应用,其治疗效果亦逐渐得到国内外医家的普遍认可.本文通过对近10年国内应用针灸对肿瘤治疗的临床报道类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针灸疗法在缓解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不良反应及治疗术后并发症等各个方面的作用,并分别对其进行整理、评述,以探讨和挖掘针灸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的内在应用价值;同时对针灸临床诊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探析,防微杜渐,以期进一步推动针灸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史志刚;张永智;张学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对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中出血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对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中出血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组联合使用鼻腔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布地奈德喷鼻剂)、中药(苍耳子散加减方)及泼尼松片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及疗效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围手术期用药,将大大减少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出血,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也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我科目前已实施80例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铝碳酸镁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口服铝碳酸镁.

    作者:张去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乙肝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8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6例用中药加恩替卡韦,对照组74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总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44%,停药复发率为27.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24%,复发率为62.50%,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使用.

    作者:阎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院前急救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目前院前急救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①气管插管设备须配备喉罩;②骨髓腔内注射技术的推广应用;③配备简易便携式B超机;④车载智能手机的使用;⑤配备充气式固定设备;⑥配备简易快速检测设备;⑦急救中成药的使用;⑧院前急救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立.

    作者:杨志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霉菌性阴道炎给予中西医结合干预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干预及护理对霉菌性阴道炎的作用.方法:对8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观察,对所有患者采用中药清洗外阴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全面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高效抗炎的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配合全面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护理水平.

    作者:王云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蒸在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肿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药薰蒸在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功能锻炼,观察组应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术后2周抽取患者关节液,记录积液量、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治疗1周后再次抽取关节液,记录积液量、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并记录治疗2个月后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关节积液量和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VAS和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中药薰蒸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肿痛的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

    作者:邓荣庆;傅升培;黄祥文;邓锦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