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丽莎;林洪波
论述了江西彭泽贝母的生态环境、生长习性、物候期以及栽培技术.
作者:刘华;刘贤旺;张寿文;吴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善,近年来,患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病人逐年增多.治疗此症,西医治疗成本较高,而且疗效也受限制.笔者临床运用中药夏枯草、决明子对1例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刘充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仅需很少量的血液标本即可进行分析,并给出多项细胞参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实验依据,近年来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用KX-21型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得WBC,RBC,HGB,Hct,PLT,MCV,MCH,MCHC,RDW,P-LCR等细胞参数,经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宏;段秀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长叶胡颓子果实提取物对大鼠结肠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灌肠用药2周后,评价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长叶胡颓子果实提取物(300,500,1 000 mg/kg)灌胃用药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大鼠结肠损伤指数和MPO活性、减少MDA含量,提高SOD,GSH-PX活性,且与用药剂量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长叶胡颓子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对大鼠结肠炎结肠损伤进行修复,减轻结肠损伤,抑制结肠炎大鼠炎症反应.
作者:李玉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云南临沧产腊肠树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腊肠树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腊肠树果实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6个峰,鉴定了其中37个成分.结论 腊肠树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复杂.
作者:张慧萍;李正宇;毕韵梅;王宇飞;周林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通过学习<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医案20余例,疏理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崇尚易水学派,善用古方而不泥及用药灵活施法多样务求实效的临证思路.
作者:艾素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心安颗粒有无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取SD大鼠用异丙肾上腺素复制心肌损伤模型,检测心肌组织中硫酸巴比妥酸法(MDA)、黄嘌呤氧化酶法(SOD),观察其抗氧自由基作用.结果 心安颗粒能降低大鼠损伤心肌组织中MDA、升高SOD(P<0.05),高中剂量组与黄芪精作用相当,试药组间有量-效关系.结论 心安颗粒具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
作者:陈美娟;肖顺汉;李亮;李华;刘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鉴别麝香的真伪.方法 经验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理化鉴别法.结果 运用此三法能正确鉴别麝香的真伪.结论 麝香及其伪品的鉴别是可以归纳掌握的.
作者:张静;孙迎东;汪风芹;李彩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从物质基础出发,对其组合效应、量比关系、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与应用、含药血清及镇痛有效部位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该方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研制目标更加特异、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的新型药物奠定了基础.
作者:顾英;冯怡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机理.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尿素氮、血、尿β2微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Alb、Fib、血脂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Alb、LDL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Alb、Fib、血脂均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血、尿β2微球蛋白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项均降低,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灯盏花素可以改善慢性肾疾病患者的高血脂、高粘血症,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为慢性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樊瑞芬;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其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该病缠绵难愈,易复发,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因中医药治疗UC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以及副作用少的特点,可以长期维持康复治疗.本文结合古代文献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UC的中医康复治疗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郭建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三叶委陵菜根为蔷薇科植物三叶委陵菜(学名Potentilla freyniana Borum)的根,别名地蜂子根,具有清热利湿、止痛补虚的功效[1].长期以来,浙江民间将三叶委陵菜根用于治疗骨髓炎、外伤出血蝮蛇咬伤等.研究发现三叶委陵菜根在细胞培养中有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结果如下.
作者:刘梁;韩定献;周军;刘长林;杨占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西医无特效药,多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治疗FD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FD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龙;胡锡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针灸治疗,取足三里、三阴交、右肝俞穴、阳陵泉穴、行间穴、每月针灸治疗20 d.中药1剂/d,均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1剂/d,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8.3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痛、肝、脾肿大等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A/G及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对比,HBeAg,HBV-DNA阴转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肝功能的复常率,且对HBeAg的阴转有一定的提高,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文涛;陈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针对当前毕业生择业状况,教育毕业生降低一次性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极向社会推销自己,同时,强化对毕业生的教育和管理,为毕业生就业铺路,已成为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顺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杞椇饮醇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56度白酒12 ml/kg灌胃,1次/d,连续30 d,制备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杞椇饮醇提取物75,150,300 mg/kg组,益肝灵70 mg/kg组和模型组,连续给药20 d.末次给药后24 h,去眼球取血,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杞椇饮醇提取物150,300 mg/kg组小鼠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0.01).结论 杞椇饮醇提取物对慢性酒精性肝功能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文亮;高少卿;孟祥丽;杜欣;郭娜娜;佟继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综述蕨麻的资源情况、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10年来,有关蕨麻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蕨麻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缺氧、抗疲劳、抗寒等药理作用.结论 我国蕨麻资源丰富,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作者:马春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结肠传输功能.方法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28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结肠传输功能.结果 第1次治疗后,有效率92.8%;第2次治疗后,有效率100%.结肠传输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结肠传输实验证明有确切疗效.
作者:王玉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草药长春七中蛇床子素的提取方法,对其中蛇床子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以蛇床子素为指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 流速:1ml·min -1 ,二级管阵列检测器选定波长:302 nm.系统考察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对蛇床子素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用终确定的条件对蛇床子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用6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1 h/次)的提取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蛇床子素提取率.结论 溶剂种类和提取方式对长春七中蛇床子素的提取效率有较大影响.
作者:张宇洁;贺浪冲;苗延青;靖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两种软化方法:润法和蒸法对木瓜成分的影响.方法 以总有机酸、总黄酮和齐墩果酸为指标成分,对木瓜原药材、润制木瓜、蒸制木瓜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两种软化方法对各种成分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结论 润法需要的时间较长,蒸法工时较短,但需要消耗能量,软化木瓜时可根据生产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作者:修彦凤;张磊;王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