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瑞芬;张莉
目的 研究藏药翁布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藏药翁布Myricaria germanica (L.) Desv.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别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结果 藏药翁布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的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0%和50%,对其他8种菌的低抑菌浓度均在5%以下,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结论 翁布水提物的抑菌效果好于醇提物.
作者:鲍敏;曾阳;米琴;陈振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具有美白作用的甘草、桑叶等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机理.方法 根据皮肤黑色素的成因和皮肤美白机理,分析甘草、桑叶等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 甘草、桑叶等中草药具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并具有消炎、护肤、抗衰老、抗紫外线等作用.结论 甘草、桑叶等中草药具有美白作用的成分,能显著地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人体皮肤无毒无刺激.
作者:姜玉兰;朴惠善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通络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STZ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病理组、通络益肾汤治疗组、西药治疗组(糖适平+洛汀新).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肾功能(BUN、Scr)、血浆蛋白、血浆NO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病理组比较,通络益肾汤治疗组大鼠一般状况改善较好,血糖升高不明显(P<0.05),血清BUN、Scr显著降低(P<0.01)、TG、TC降低,HDL升高,(P<0.01或P<0.05).血浆NO含量明显升高(P<0.01).通络益肾汤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通络益肾汤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升高血浆NO水平有关.
作者:李小会;董正华;曹广顺;赵鑫;冀晓红;杨景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加味四神汤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溃疡结肠炎患者76例,用加味四神汤保留灌肠,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7%.结论 加味四神汤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作者:孙士然;陈雪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对13种伞形科中药的抗超氧阴离子(O2-)能力进行了研究. 方法采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了中药乙醇提取物对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结果羌活对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强.结论 13种伞形科中药对超氧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提取液的加入量与抑制O2-自由基的能力呈现明显量-效关系.
作者:潘海宇;韩刚;姜辉;王传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筛选恒温干燥法蜜炙甘草的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甘草酸含量、性状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恒温干燥法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加蜜量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烘制温度和烘制时间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佳炮制工艺为:加蜜量25%,烘制温度60℃,烘制时间80 min.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参数有实际应用意义.
作者:朱卫星;李爱光;陈方;缪经纬;朱志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癌痛宁巴布剂苦参碱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制剂质量标准,确保制剂质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苦参碱含量.结果 方法稳定、可靠,其中苦参碱平均回收率为95.44%(RSD=2.20%).结论 该方法可作癌痛宁巴布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李俊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外燥对小鼠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08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组)、常温燥组(B组)、温燥组(C组)和凉燥组(D组),每组27只.第7天和第14天进行红细胞流变学检测.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组全血黏度增高(P<0.01),C组血浆黏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温燥燥伤肺气,津为热灼,津耗则生血不足,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及变形性降低,可引起血行滞涩不畅而致血淤.
作者:丁建中;张六通;邱幸凡;陈刚;龚权;马青;杜亚明;谭联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和观察复方止咳糖浆的制备及疗效.方法 对2 000例咳嗽病人,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戴大木;董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为准确鉴别黄芩和粘毛黄芩种子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法对两黄芩种子种表面超微特征进行比较观察,对其进行鉴别.结果 黄芩与粘毛黄芩种子之间在种皮表面超微结构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别,可用于鉴别.结论 利用扫描电镜可以有效鉴别两种黄芩种子.
作者:赵丽丽;李连怀;聂凤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建立三叶木通指纹图谱.方法 Hypersil ODS柱,H2O与CH4梯度洗脱,流速:1ml/min, 柱温:20℃,检测波长:215 nm.结果 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应用此共有模式对五叶木通和川木通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论 三叶木通药材中各成分均得到很好分离,可作为三叶木通药材专属性指纹图谱.
作者:刘卫国;杨文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眼结膜吸吮线虫病为少见的眼部寄生虫病[1].笔者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男,36岁,因左眼发痒不适6个月,于2005-06-27来我院就诊.患者诉昨日自己从左眼拉出一条线状物,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左眼上穹窿部结膜表面有三条白色线状虫体蠕动.
作者:蔡晖;佘磊;田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自1999~2003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并设对照组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50例报道如下.
作者:唐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通过学习<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医案20余例,疏理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崇尚易水学派,善用古方而不泥及用药灵活施法多样务求实效的临证思路.
作者:艾素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三种麦冬药材中大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麦冬大类成分的提取纯化选择适宜的原药材.方法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总皂苷、总多糖含量:川麦冬须根>浙麦冬>川麦冬;总黄酮含量:浙麦冬>川麦冬须根>川麦冬.结论 提取麦冬总皂苷可选用川麦冬须根作为原料药;提取麦冬总多糖、总黄酮可选用浙麦冬作为原料药.
作者:吴笑如;徐德生;冯怡;谢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西医无特效药,多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治疗FD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FD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龙;胡锡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近几年来,医院中药房饮片处方人次下降幅度较大,在综合性医院尤其明显.笔者结合我院实际对此作分析.
作者:黄富宏;蔡萍;周广俊;陈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草药长春七中蛇床子素的提取方法,对其中蛇床子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以蛇床子素为指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 流速:1ml·min -1 ,二级管阵列检测器选定波长:302 nm.系统考察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对蛇床子素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用终确定的条件对蛇床子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用6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1 h/次)的提取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蛇床子素提取率.结论 溶剂种类和提取方式对长春七中蛇床子素的提取效率有较大影响.
作者:张宇洁;贺浪冲;苗延青;靖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考查不同品种、不同产地野菊花的氨基酸分布情况.方法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结果 所测野菊花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江西产的野菊有13种氨基酸的含量较高.结论 不同种与变种的野菊花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无明显差异.生境、生长时间及采收季节等因素影响野菊的氨基酸含量.
作者:冉玫;林慧彬;钟方晓;李英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毛脉酸模根茎、根头部、根中部、根尖部、剩余根的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根中各个部位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 该植物中的两种生物活性成分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大黄素的含量波动范围为0.01%~0.3%,而大黄酚含量在0.05%~0.9%之间变化.但它们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研究为寻找毛脉酸模的佳采收期及佳药用部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作者:岳云飞;王振月;王谦博;李瑞明;王宗权;王晶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