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凉山彝族医药的调查报告

刘圆;阿子阿越;刘超;彭镰心;尚远宏;孟庆艳

关键词:四川凉山, 彝族医药, 开发, 思考
摘要:通过历史和现代文献的查阅、深入彝族居地走访和调查,对彝族医药史、彝药材、与其他民族的医药交流情况、病因的认识、诊病方法、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作为全国大的彝族聚居区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她的宝贵医药却至今仍默默无闻地沉睡着,针对此现状提出了开发四川凉山彝药的思考:在开发这些彝药资源的同时,应加大野生资源的保护和扩大家种的力度;从植物到化学单体的思路,基本失去了传统医学理论,因此应更加强调对药物有效部位的研究;剂型的改进是彝族方药现代化明显和直接的标志,基础的是胶囊粉剂,而先进的制剂就是针剂,这不但要求制备工艺先进,而且要求具备坚实药理学基础,所以剂型的改进能使彝方药实现现代化和形成产业化;应在政府宏观指导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建立药材种植、新药开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品营销为一体的体系;凉山药用资源丰富,但科技落后,若要开发利用好凉山彝医药,四川省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凉山彝医药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引进外来资金;呼吁社会有识之士来开发凉山彝医药,并按国际标准和要求研制一些特效药投放市场造福人类,让有着深厚底蕴的四川凉山彝医药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增生病因病机探讨

    骨质增生为现代医学病名,也称骨刺、骨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临床上又称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病等.中医属痹病、历节风、骨痹等范畴.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由来已久,但较零散而不系统,且多责之于外因.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体会和大量病例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肝肾先虚为病之本,劳损外伤、风寒湿热诸邪内侵为病之标,内外因综合作用而发病.现简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孙传庆;孙珍丽;孙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芍甘汤物质基础及镇痛有效部位研究进展

    从物质基础出发,对其组合效应、量比关系、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与应用、含药血清及镇痛有效部位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该方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研制目标更加特异、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的新型药物奠定了基础.

    作者:顾英;冯怡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熊胆冻干粉针剂安全性实验报告

    目的 对熊胆冻干粉针剂进行肌肉刺激性、血管刺激性、全身过敏性及溶血性实验,以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在肌肉刺激性实验中,主要观察2只家兔注射熊胆冻干粉针剂后48 h的变化.在血管刺激性实验中,主要观察2只家兔分别连续5 d注射熊胆冻干粉针剂及生理盐水的变化.在全身过敏性实验中,6只豚鼠隔日3次腹腔注射熊胆冻干粉针剂,于首次给药后第14日和21日分别静脉注射熊胆冻干粉针剂,观察15 min内动物的变化.在溶血性实验中,观察本品在4 h内有无溶血和聚集现象.结果 熊胆冻干粉针剂对家兔股四头肌无刺激作用,对家兔耳缘静脉无刺激作用,对豚鼠未见过敏反应,家兔无溶血现象.结论 熊胆冻干粉针剂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安全可靠.

    作者:徐正哲;金东洙;陈正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服用汤剂患者人次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来,医院中药房饮片处方人次下降幅度较大,在综合性医院尤其明显.笔者结合我院实际对此作分析.

    作者:黄富宏;蔡萍;周广俊;陈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白英全草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白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分离得到154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4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23%.结论 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亚油酸.

    作者:徐顺;王林江;李瑞玲;刘宏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心乐胶囊联合心律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顽固性早搏34例观察

    目的 探讨心乐胶囊配合心律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顽固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4例,对照组(B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能量合剂静脉、口服心律平,在此基础上A组口服心乐胶囊,B组口服西药辅酶Q10等,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其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以及左心室功能变化.结果 A组主要症状,体征,24 h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以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均明显优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心乐胶囊配合心律平对于病毒性心肌炎顽固性早搏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元莹;郭茂松;郭文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72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休息、低盐饮食、低流量持续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止咳、袪痰、平喘、强心、利尿);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脉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促进肺部啰音吸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并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疗效,用药安全.

    作者:邓翠娥;林建荣;梁红;朱怀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反复臂丛穿刺局麻药中毒1例报道

    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准确定位,局麻药液容量小,阻滞较完善,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等优点.临床上广泛运用于上肢手术中,但也有因操作不当而引起局麻药中毒、椎管内麻醉、气胸、神经损伤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就遇到一起因反复臂丛穿刺导致局麻药中毒的病例,因抢救及时、措施正确,没有留下后遗症.通过对该例的抢救和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刘彤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藏药蕨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目的 综述蕨麻的资源情况、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10年来,有关蕨麻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蕨麻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缺氧、抗疲劳、抗寒等药理作用.结论 我国蕨麻资源丰富,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作者:马春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慢性肝病与胆囊病变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与胆囊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设观察组与对照组(慢性肝病组与非肝病组)作比较,对两组B超胆囊结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肝病胆囊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肝病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胆囊病变类型主要是胆囊壁粗糙,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肝病与胆囊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杰荣;陈飞;张平;倪浩;周长英;严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目的 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测定的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IntetsilODS-3柱,用甲醇-水(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5 m.结果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RSD为2.8%;98.8%,RSD为2.5%(n =5).结论 方法简单、快捷、精确,可作为补骨脂质量检测方法之一.

    作者:张彦东;贾宜军;王丽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六味地黄丸配合胰岛素综合治疗糖尿病探讨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加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先用西药胰岛素控制患者血糖,再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改善症状,同时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辅助治疗.结果 门诊病例26例,10例控制理想,16例控制好转.结论 六味地黄丸配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鲁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医方证现代研究进展

    从方证相关基本理论、客观化规范化、分子生物学水平、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对方证的现代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认为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与复杂系统理论结合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由此可以加快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马娜;王建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儿童预防接种的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疫苗事业的发展,疫苗接种在预防控制疾病流行、保护人类健康上起着重要作用.疫苗接种虽然安全性高、预防效果好,但对于特异性个体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仍存在着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危险.因此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风险防范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内容.现将我科对儿童预防接种风险防范安全措施及效果评价报道如下.

    作者:韩钱芝;陈红卫;陈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王国三杂病验案举隅

    王国三教授系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原院长,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从医50余载,对内科杂病治疗经验颇丰.笔者有幸侍诊,兹将王老杂病验案简介一二.

    作者:蔡春江;刘玉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复方苦参液的研制

    外阴炎、外阴湿疹、阴痒等疾患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此类疾患的外用中药制剂尚少,为此我们从使用方便的原则出发,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用疗效确切的中药研制成的外用液剂,获得成功.兹将复方苦参液的研制总结如下.

    作者:马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红花注射液为菊科植物红花经加工提取的中药制剂,呈黄红色或棕红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作者:雷素云;曾聪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通络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

    目的 观察通络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STZ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病理组、通络益肾汤治疗组、西药治疗组(糖适平+洛汀新).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肾功能(BUN、Scr)、血浆蛋白、血浆NO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病理组比较,通络益肾汤治疗组大鼠一般状况改善较好,血糖升高不明显(P<0.05),血清BUN、Scr显著降低(P<0.01)、TG、TC降低,HDL升高,(P<0.01或P<0.05).血浆NO含量明显升高(P<0.01).通络益肾汤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通络益肾汤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升高血浆NO水平有关.

    作者:李小会;董正华;曹广顺;赵鑫;冀晓红;杨景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药乌芍散加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乌芍散加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乌芍散加味,共研成细末,5 g/次,4次/d,饭前1 h和睡前1次用温开水调成稀薄糊状口服.对照组用雷尼替丁胶囊300 mg,每晚睡前口服1次.结果 治疗8周后统计结果,治疗组愈合率91.67%,总有效率98.34%,上腹痛消失率为94.74%,上腹压痛消失率为94.11%.1年内复发率为2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药乌芍散加味可显著提高治疗(DU)的疗效.

    作者:刘洪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激发《中药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探索

    用教学实践证明了上好绪论课、引入医案实例、开展知识竞赛、野外识别采集中药、穿插知识卡片及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

    作者:吴立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