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星
叙述了中药治疗脑出血机理的研究概况,其作用机理涉及到保护脑组织超微结构、调节激素水平、调节脑内离子浓度等多个方面,指出应进行中药治疗脑出血的规范化研究.
作者:朱晓峰;张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肠胃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肠胃宁片中补骨脂、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修订原白芍的薄层色谱鉴别.结果:3项薄层色谱鉴别的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论:方法可靠,可用于肠胃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忠琼;张雯洁;张华;马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榄香烯乳注射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制剂的稳定性.方法: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色谱柱为10%SE-30石英玻璃填充柱;使用经典恒温加速实验法,室温留样观察法考查制剂的稳定性.结果:建立了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法.稳定性考察,结果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含量测定方法可行,制剂稳定性较好,预测的贮存期与留样观察的结果相一致.
作者:廉晓红;孙弘;李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测定大蒜油软胶囊中大蒜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Planet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68:30: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大蒜素测定范围为10~200 μg·ml-1,相关系数为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1.7%(n=8).结论:本法快捷、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大蒜油软胶囊中大蒜素含量.
作者:宋永贤;孙利;王文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入院病程在10 d以内的患儿,观察双黄连注射液的疗效,并与抗生素作疗效对照.结果:发现双黄连注射液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婴幼儿喘憋性肺炎,10 d以内原则上不用抗生素,而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王珊;黄素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用正常人混合血清制备的抗体代替商品诊断血清进行实验教学尝试.方法:通过抗-人混合血清对照实验结果.结果:本实验做法能解决实验中阳性标本的来源和减少实验中真实标本的交叉感染,起到了直观教学的目的.结论: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反复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袁汉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来自全国11个地区的蒺藜类商品药材进行鉴定,了解该类药材的市场情况.方法:在性状鉴别的基础上,采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对蒺藜商品药材进行了显微鉴定研究.结果:11份商品药材样品中均为正品,但是组织构造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不尽相同.结论:蒺藜的中果皮分为薄壁和厚壁两部分,厚壁部分内、外两侧均有含草酸钙结晶细胞形成的结晶层.本文提供了蒺藜药材的横切面简图、组织特征图和粉末图,以供参考.
作者:张勉;谢帆;王胜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主要综述了分散片特点、质量要求、处方设计、工艺设计、几种中药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特点、质量评价、几种中药分散片的制备方法等.分散片具有携带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便于老人、幼儿和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等特点,是目前药品开发口服片剂的首选剂型.
作者:刘郁;全红梅;刘连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经过3年调查研究,后初步确定长白山区治疗糖尿病的药用植物共有24科、37属、38种,为国内外专家研究长白山区的药用植物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作者:秦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定口服配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灌肠.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表现及肠粘膜均有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GMP-140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肠粘膜情况,而且能降低GMP-140的水平.
作者:陈分乔;王根民;薛维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大蓟、小蓟为中医临床常用之凉血止血药,均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各种内、外出血病症.但是,两种药同科而不同属,大蓟和小蓟,在来源、有效部位、性状、采制、化学成分、性味、归经、功效、药理作用、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不同之处.现分析如下.
作者:倪晓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从白芥子中提取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提取白芥子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得白芥子中总黄酮含量为1.85%,平均加回收率98.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1%(n=6).结论: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白芥子中提取总黄酮,反应速度加快,提高了提取效率.
作者:王自军;王国卫;齐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舒肌止痛煎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并与西药阿米替林组对照.方法:将103例紧张性头痛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给与舒肌止痛煎,水煎服,1剂/d;对照组50例,给予阿米替林25 mg,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严重程度、发作频率、颅周肌肉压痛程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头痛严重程度、发作频率、颅周肌肉压痛程度均有下降.舒肌止痛煎组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结论:舒肌止痛煎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刘军玲;刘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上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94~2004年国内期刊上公开报道的31例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药品不良反应多见于男性中、青年患者,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该药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45.16%的ADR出现时间在1d内.结论:β-七叶皂苷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治疗预后良好,但临床使用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避免严重ADR的出现.
作者:李庆南;杨应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润益口服液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结果: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润益口服液中的麦冬,玄参、大青叶、桔梗等有效成分,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出斑点清晰.结论:为润益口服液的质量控制建立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汉忠;常美华;杨文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制定四君子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检测.结果:建立简便、灵敏、可靠的TLC.结论:结果可靠,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为其控制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郑翔;魏淑梅;洪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8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均能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P<0.01),且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机理与下调细胞因子的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张文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蛇床子素的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相关研究报道,综述蛇床子素单体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蛇床子素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结论:蛇床子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应更有效地研究开发.
作者:黎为能;谢金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脂康与辛伐他汀对61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8例患者服用血脂康胶囊每次0.6 g,2次/d;辛伐他汀20 mg,晚餐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血脂康组与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P>0.05.结论:血脂康与辛伐他汀均有明显的调脂及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学作用,且血脂康不良反应小于辛伐他汀.
作者:张淑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益肺康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法筛选益肺康颗粒的制备工艺.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定量测定益肺康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在0.5~3.0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4.97%,RSD为1.8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静;刘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