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癌药物静脉给药发生外漏的原因及对策

李芙蓉

关键词:抗癌药物, 局部反应, 护理对策
摘要: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手段之一,其给药途径多采用静脉注射或点滴.多数抗癌药物毒性大,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药液外漏可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炽热感、糜烂、坏死以及血管内膜炎.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对15例化疗病人出现的化疗药物局部反应,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回回药方》有了新的考释本

    <回回药方>是一部记述阿拉伯传统医学的医方与术语,约成书于元*至正28年(1367年)很具特色的古代医学著作,全书共36卷,现仅存残本4卷.本书由宋岘考释,共分2册,上册为考释,下册为影印残卷,中华书局出版(2000-07).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红景天苷体外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以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Ⅰ型胶原的水平.结果:红景天苷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SC增殖,不同程度抑制Ⅰ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分泌.结论:红景天苷在体外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王晓东;刘永忠;刘永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玄精石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探讨玄精石的质量标准,主要研究乙二胺四醋酸(EDTA)配位滴定法用于玄精石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用EDTA测定玄精石中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2.72%,RSD=0.798(n=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作者:孟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法:对近年来在中药质量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类.结果与结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应用极其广泛,但距离中药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作者:张梅;李小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例痰液普鲁氏蓝反应阳性确诊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是一种少见病,好发于3岁以下小儿,因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易误诊为其他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等.我院于2002-04收治1例IPH患儿,经深部刺激咳痰取样作含铁血黄素普鲁氏蓝反应阳性而确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志敏;林智;龙静;石建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自从1903年S.Dentin应用丙酮发酵菌使淀粉发酵,首次从发酵液中成功地得到β-环糊精(β-CyD)以来,研究人员在环糊精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近20年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揭示,药物-CyD包合物在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及注射剂、中药制剂等方面已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性能和实用价值.

    作者:吴剑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依普定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普定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方法: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用依普定3000单位,2~3次/周,皮下注射,观察用药12周后,Hb,RBC,RC,HCT,PLT指标变化.结果:一般状况好转,营养状况改善Hb,RBC,Rc,HCT,PLT治疗前后差异显著.结论:依普定治疗肾性贫血疗效好,副作用少,价廉,是治疗贫血的理想选择.

    作者:周忠荣;陈蕴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工流产术中吸引管接头消毒方法及棉球制作的改进

    在妇科门诊人流室工作中,往往每做完人工流产术后,吸引管接头就直接置于空气中,造成病原药污染,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术中将大棉球改成小棉球,往往暴露在外的棉纤维易遗留宫腔且延长手术时间,故本科对传统的吸引管接头消毒方法和棉球制作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章莲蓬;赵培菊;徐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桔梗冬花片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鉴别桔梗冬花片中桔梗、远志、甘草.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鉴别.结果:建立简便、灵敏、可靠的TLC.结论:可用于桔梗冬花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敏灵;王世强;蔡德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草药白蚁防治剂的研制思路探讨

    概述了我国白蚁危害现状.提出利用具有杀虫生物活性的中草药制成高效、低毒、无残留、无污染、价廉的白蚁防治剂的思路,并对这一思路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树民;罗明媚;李玉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对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当归具有多种药理学效应,如:抑制平滑肌,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抗肿瘤,使细胞增殖,保护肝脏和肾脏等作用.结论:对当归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仍需深入.

    作者:夏泉;张平;李绍平;王一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刺猬皮等四种中药传统炮制工艺的改进

    运用新的炮制技术对刺猬皮、枇杷叶、牡蛎、益智四味中药进行炮制,与传统炮制法相比,更具有实用性,易操作性.

    作者:孙颖;林清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降脂灵颗粒对高脂血症血脂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降脂灵颗粒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用降脂灵颗粒治疗高脂血症患者64例.结果:该制剂能降低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功能.结论:降脂灵颗粒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作者:韩生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降脂胶囊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目的:研究葛根降脂胶囊理想的工艺条件.方法:单因素考察,选择溶媒用量、溶媒pH值、提取时间和次数,每个因素5个水平,用HPLC法测定葛根素含量.结果:提取次数影响较大,其次为水的用量及提取时间,pH值影响不大.结论:以加6~10倍量的水提取2~4次,30~60 min/次为比较理想的工艺条件,不必考虑pH值的影响.

    作者:刘俊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宝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肺宝颗粒中青黛所含靛蓝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DS分析色谱柱(4.6 mm×250 mm,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冰乙酸溶液(73∶27);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2 nm.结果:HPLC法测定靛蓝可达基线分离,在浓度1.62~21.60 μg时线性良好,回归方程:A=2 516 409C-2 979,r=1.000 0,5次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RSD为2.30%.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昕;潘国际;王旭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拟郁金二母定痫丸治疗癫痫病20例

    目的:自拟郁金二母定痫丸治疗癫痫病.方法:辨证施治.结果:总有效率95%,痊愈80%.结论:癫痫病只要辨证准确,治疗得法,坚持服药,大多是可以治愈的.

    作者:蔡文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补益胶囊中黄芪甲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考察补益胶囊中黄芪甲苷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干膏收率和黄芪甲苷总量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补益胶囊中黄芪的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2倍,煎煮2次,3 h/次.结论:佳工艺稳定,提取率高.

    作者:潘洪林;杨敏;程莲银;王志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免疫口服液对小鼠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免疫口服液的抗应激作用.方法:3组小鼠分别以剂量为2.5,5.0,10.0 g/(kg·d)免疫口服液连续灌胃2周.末次给药后1 h,用小鼠游泳实验、耐缺氧实验、耐寒实验和耐高温实验观察免疫口服液的抗应激作用.结果:5,10 g/(kg·d)的免疫口服液实验组小鼠游泳时间和在缺氧、寒冷和高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P<0.01),而这两实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 g/(kg·d)免疫口服液可显著提高小鼠的抗应激能力,且作用不随剂量增大而增强.

    作者:黄斌学;韦健全;黄增琼;许小林;刘春荣;郑子敏;赖术;潘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目的:对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对近几年的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前沿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或其有效成分及复方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方面具有切实可靠的作用,各种实验显示中药具有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雪旺细胞增殖、保护受损神经元和促进神经再生及结构重建的作用.结论:中药在非手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方面具有确实的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志勇;杨象民;王树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对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的探讨

    通过查阅国内古今书籍、研究资料,并结合用药实践,以临床疗效为依据,对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进行了探讨.认为乌头与贝母、瓜蒌、半夏配伍是安全的,且疗效显著.指出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制度是根据西药特点制定的,不适用于中药不良反应的监察,应根据中药的特点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制度,以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中药在临床更好地发挥疗效.

    作者:王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