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0例

宋世斌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粘连性肠梗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在一般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煎液灌胃2 h后经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1 mg,4 min后用开塞露50 ml加生理盐水50 ml保留灌肠.结果:总治愈率96%,总有效率98%.结论:该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确有显著疗效.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理气调胃汤治疗气滞型慢性胃炎76例

    目的:观察理气调胃汤对气滞型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76例,按疗程服用理气调胃汤.结果:显效24例,占31.6%,总有效率82.9%.结论:理气调胃汤对肝胃气滞型胃炎患者有明显的促胃动力、助消化作用.

    作者:刘兴元;魏之海;张佃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当前中药饮片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是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中药材必须依法炮制才能达到中医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并能适应中医处方和中成药制剂的用药和调配质量的要求.目前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分散,大部分企业规模很小,其生产基本上停留在作坊式操作,生产技术缺少规范化,造成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中药的临床疗效和中成药的质量.因此必须建立优质中药饮片的生产规范,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作者:楼冠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金荞麦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目的:制订金荞麦胶囊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方法:制备工艺采用水煮、甲壳素絮凝沉淀、低温干燥;质量标准:定性鉴别有化学鉴别、薄层鉴别;定量测定:测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与结论:金荞麦胶囊的制备工艺合理可靠,测定总黄酮可暂定为其主要成分的含量标准.

    作者:许彦;童咏虹;邱洪贵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冰茶栓中的桂皮醛

    目的:采用HPLC检测法建立冰茶栓中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ODS-C18(5 μm,4.6 mm×150 mm)不锈钢柱,流动相A:水,流动相B:乙腈,A:B=30:7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20 μl.结果:该方法的样品回收率大于95%,系统精密度误差小于3%,方法精密度误差小于0.5%,且无基质等其他成分的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冰茶栓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郝永龙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醒脑静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方法:将慢性呼吸衰竭66例随机分为醒脑静组3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抗炎解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基础上,给予醒脑静20 ml滴入莫菲氏滴管,并予20 ml加入5%葡葡糖注射液200 ml静滴,1次/d,7 d为1疗程,对照组则视病情予呼吸兴奋剂.结果: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醒脑静具有醒脑开窍对改善神志、精神状态提高PaO2分压降低PaCO2分压改善通气,缓解症状有明显疗效.

    作者:李金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天麻与其伪品紫茉莉的鉴别

    从性状、紫外和高效液相三方面对天麻及其伪品紫茉莉进行了比较鉴别.

    作者:李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清肺止咳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设计清肺止咳颗粒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以及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方法:按颗粒剂的制备方法进行配制.治疗组给予清肺止咳颗粒8 g,康必得片1片;对照组给予咳必清片12.5 mg,康必得片1片,bid,po,3 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68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治愈41例,有效3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0.61%.结论:清肺止咳颗粒处方设计合理,制备简单,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作者:王书杰;李冬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提壶揭盖法临证运用举隅

    目的:观察提壶揭盖法在临床杂病重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宣肺利尿、宣肺开秘、宣肺利尿排石、开中导下等方法治疗尿潴留、习惯性便秘、泌尿系结石、肝硬化、腹水、腹胀、前列腺肥大术后等杂病重症.结果:提壶揭盖法在中医杂病重症中应用效果较好.结论:临床应用中医提壶揭盖法治疗某些疾病,特别是重症治则上不应完全拘于辨证分型,结合脏腑辨证,提壶揭盖法往往会取得惊喜的效果.

    作者:刘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复糖萍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复糖萍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设计处方与制备方法,建立质量控制项目,并对263例Ⅱ型糖尿病症进行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结果:该制剂工艺简单,设计合理,稳定性好,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88.97%.结论:复糖萍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迎平;张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突然腹部持续性撕裂样疼痛1例报道

    1病历摘要女,66岁.于2003-11-22上午8时无明显诱因突感上腹部疼痛,为中上腹撕裂样疼痛,向背部放射,中等程度,难以耐受,持续不能缓解,疼痛与饮食无关.伴大汗,恶心、未吐,伴畏寒,无发热,无头昏、头痛,无心慌、胸闷,无胸痛、咳嗽,无腹胀、腹泻,无腰痛、尿频、尿急、尿痛.

    作者:王旭东;周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骨碎补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骨碎补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骨碎补总黄酮及柚皮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优选,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HPLC法测定柚皮苷含量.结果:提取次数是骨碎补有效成分提取的关键因素,其次是溶媒用量,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为次要因素.结论:佳提取工艺为骨碎补用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1 h/次.

    作者:韦英杰;陈宁;王静;周学敏;杨正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西药的合理联用谈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结合工作实践,对中西药的联用进行探讨.简述一些常见合理及不合理配伍中西药联用,避免不良反应,发挥中西药联用之优势,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徐梦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月经失调的辨证论治规律

    通过月经失调的辨证,结合其生理病理,以临床治疗效果为依据,对月经失调辨证论治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月经失调辨证有规律可循.指出月经失调的证候多,治法方药也多,不会影响规律探索,应根据其病理实质,发展趋势,病象特点等内在联系总结规律.

    作者:闵卫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浅谈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对近些年国际国内中成药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及中毒死亡事例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今临床中成药有辨证不足、配伍不当、服用方法不妥等不合理成分,尤其对现代中药提纯针剂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简要提出中成药的一些合理用法,对临床用药有一定借鉴作用.

    作者:王光明;杨晓梅;于建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桂枝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桂枝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100%桂枝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桂枝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结论:桂枝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作者:韩爱霞;綦跃花;邱世翠;杜海岭;董艳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深加工对太子参水溶性浸出物得率的影响

    目的:选择合理的太子参加工炮制方法.方法:将太子参切成10 mm,5 mm的段及轧扁呈1~1.5 mm厚的加工品,与未切段的原形状太子参分别模拟常规中药汤剂煎法,提取2次,每次的提取时间设60,40,20 min三档.加水量:首次12倍,第2次10倍.以水溶性浸出物为考察指标,求得提取率.结果:在相同条件下,三个时间段的浸出物均为:轧扁品>5 mm段>10 mm段>原形状药材.轧扁法高,原形状药材低.在20 min煎提时间内,轧扁法较原形状药材的提得率增加110.5%,在60 min×2的煎提时间内,轧扁法较原形状药材的提得率增加63.5%.结论:太子参的加工炮制以轧扁法较为合理.

    作者:朱广平;邵家德;朱正中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同产地黄精中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的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黄精中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结果:测定了8个产地黄精中15种无机元素,其中Ca,Mg,Al含量丰富,Fe,Zn,Cr,Mn含量也较高;同时测得18种氨基酸及牛磺酸,其中苏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含量较高,所有样品中均测出了8种必需氨基酸.结论:不同产地黄精中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

    作者:黄赵刚;夏泉;张平;李绍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验方治疗带状疱疹28例

    目的:观察应用地龙加白糖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取地龙适量洗净,加白糖适量置于碗内,待地龙化成液体后,用棉签蘸取此液涂抹于患处.结果:93%患者疱疹全部结痂,自觉症状消失,无后遗疼痛.结论:地龙与白糖合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作用.

    作者:侯洪领;隋秀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抗病毒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抗病毒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色谱柱为YWG C18(250 mm×4.6 mm,10 μm);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黄芩苷在0.099 5~0.796 0 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0%,RSD=0.8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抗病毒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建平;张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浅谈金匮肾气丸临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又称八味地黄丸.处方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及阳痿等症,并具有降糖降脂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由于其疗效确切,极少有不良反应,很多人服用时不加以注意,会出现皮疹、恶心、腹痛、腹泻、浮肿、头痛及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现将其作用及服用应注意的问题简述如下:

    作者:李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