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林;夏伟;张秀刚
目的:随着现代化诊疗技术的不断开展,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加之医疗技术的复杂性、高风险性、未知性,决定了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和艰难性,使医院感染成为制约医疗科学发展的重点与难点.而消毒供应中心作为防控医院感染的重地之一,则更应加强管理,推行程序化、标准化、系统化管理,为医疗护理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王云;孟远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20例,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心理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1.7%;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张良善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3年2月份在我院诊治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对我院确诊的结核病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诊断,分析结核抗体检验对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诊断的敏感性为55.12%,特异性为88.97%,阳性预测值为65.88%,阴性预测值为83.16%;kappa系数为0.469(P<0.05).结论: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局限性比较明显,医生应当谨慎对待结核抗体检测出得阳性结果,正确对待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朱云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应用,疾病防治的中心已由疾病治疗转移为疾病预防,预防工作在疾病防控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基层疾病预防部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人员数量不足、学历较低、员工素质较差、待遇不高等,这些都对基层疾控中心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基层疾病预防工作现状,并分析其改善措施.
作者:王西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脑出血患者40例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给予标准治疗方案与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早期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干预后随访6个月,经过调查,治疗组干预后2周与干预后6个月的功能评分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干预后2周与干预后6个月的功能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早期干预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功能恢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康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独活乙醇提取物的活血化瘀作用,并观察其对于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20ml,观察组患者给予独活乙醇提取物30mg,采用颅多普勒(TCD)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其有效率为95.5%(42/4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35/44),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速度.结论:独活乙醇提取物具体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对眩晕症患者的治疗.
作者:陈文良;陆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究产后大出血急救护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大出血的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愈率.结果:本组患者在出现产后大出血后采取了及时的抢救和严密的护理配合,患者均能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的患者,患者预后恢复也都比较好,未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结论:对于产后大出血的产妇来说,要提前进行高危因素的判断,积极预防,出现大出血后,要积极防治休克,进行对症的治疗和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蒲先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导致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提高预防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方法:总结临床观察182例病人.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导致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改进预防治疗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分析影响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促使改进手术方式,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细节工作,提高预防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发荣;张阿龙;李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找出门诊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以降低药品差错机率、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提高门诊药房药品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对本院门诊药房实际工作情况的分析、归纳、总结,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找出防范药品差错的措施.结果: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在药品医院流动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既有客观原因影响,更有主观因素主导,药品差错的产生与防范都归结于人的因素.结论:积极防范、良好人员素质、严格规章制度是减少药品差错、确保药品安全的根本保证.
作者:戴国俊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以中医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的理论为基础,将1个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并根据不同时期肾阴肾阳气血的盛衰不同,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观察其对月经不调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程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对医务工作者和家长进行扎实的健康教育,以确保此项工作的有效性.方法:加大管理、教育、宣传力度,采取多样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使工作的实施和配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结果:工作管理和实施水平提升,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必要性、主动性意识增强,接种率大幅度提高.结论:做好医务工作者和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作者:杨灵娟;王利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方法:从参与医疗活动的人、物、技术以及服务等诸多因素入手,分析骨科护理潜在风险并提出防范与对策.结果:在骨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的科学方法,帮助临床护理工作降低风险系数,制定应急预案,规避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结论:医疗风险管理对于骨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龚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水肿是因水液代谢障碍,潴留泛滥肌肤所引起的以面目、肢体浮肿为主要特征的疾患,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很多医家多以肺脾肾气化功能障碍论治.笔者通过学习《内经》、《难经》、《金匮》等医著,并参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3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识到水肿病从肺脾肾气化功能障碍立论,虽然正确,但不能满意地阐述及概括全部水肿病的发病机制.而三焦与水液代谢的关系为密切,各种因素所致的水肿无不与三焦有直接关联.结论:因此,以三焦立论,从生理、病理、治疗3个方面对水肿病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李大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讨论了放射治疗技术人员在加速器操作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许益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对17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年龄7~26岁,平均15.5岁.病史和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足以提供诊断依据.均接受手术探查,5例予以保留睾丸,仅2例睾丸存活.12例行睾丸切除,睾丸切除率达70.6%(12/17).本组6例行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结论:睾丸扭转误诊误治致睾丸切除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保留睾丸挽救生殖功能意义重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高度怀疑时,不主张首选睾丸复位,提倡尽早手术探查.一侧睾丸扭转是否进行对侧睾丸的预防性固定有手术,可以据情况所定.
作者:李安国;李凯;李国成;周大运;谢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总结100例农村低收入脑梗塞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要点.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因脑梗赛病程较长,而且后期的康复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很强的自信心,这就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所以心理护理对疾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朱燕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毒瘾患者在戒断治疗过程中用药类别、数量、频次的统计分析,探讨毒瘾患者在特殊医疗部门内开展完善戒毒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区毒瘾与非毒瘾患者服用解热镇痛类药品、精神类药品种类、数量、频次的统计与分析,对存在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破解.结果:毒瘾患者在强制戒毒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戒断症状,其中部分毒瘾患者为缓解症状,反复就医求药,加剧了临床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依赖性.结论:综合毒瘾患者用药状况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建议在特殊医疗部门内对毒瘾患者开展完善的戒断治疗.
作者:庄连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甲型肝炎合并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临床治疗中的护理疗效.方法:通过对1例甲型肝炎合并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对其进行各种护理健康指导,如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通过健康有效的护理指导,使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翠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跟骨骨折患者1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9例与对照组7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治疗组采用钛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不过治疗组的治疗组好转率为88.9%,对照组为57.1%,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天、术后3个月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克氏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有更好的效果,改善X线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海召;张治邦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护理人员接受不安全护理因素培训前后的变化,按照接受培训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理人员未接受不安全护理因素培训,观察组护理人员接受了相关培训,观察两组护理差错率、不良护理行为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不良护理行为、护理差错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护理差错和护理矛盾发生,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胡斯菲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