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六味地黄方实验研究进展

徐速;梅春燕

关键词:六味地黄方, 动物实验, 血液系统, 免疫系统, 代谢, 肿瘤细胞
摘要:六味地黄丸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中用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辅以山萸肉养肝肾而涩精,又配茯苓淡渗健脾,泽泻清泻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本方组方严谨,三补三泻,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是通补开合的代表方.本文就近十多年来有关六味地黄丸(汤)及其拆方的实验研究文献作了综述.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ELISA法和TRUST法在梅毒抗体检测中的比较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而检测方法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梅毒的治疗和预防.笔者应用ELISA法复检经TRUST法初检的血清标本,再用TPPA法对阳性标本作确证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乐周萍;陈华明;蒋冬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易理与辨证施治临床实践

    通过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举隅,对三位患者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治疗.由于准确抓住证候,恰当调理诊治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指出象数易理思维在辨证施治临床实践中起着指导作用,即:水天需、水地比之思维在肾炎辨证施治中的指导作用;地雷复、地天泰之思维在糖尿病辨证施治中的指导作用;水火既济、火水未济之思维在高血压辨证施治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武学斐;澄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缓急止痛以疗伤寒误汗伤阴致脚挛急之良方.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现本方具有明显的解痉、镇痛、镇静、镇咳、平喘、抗炎、抗溃疡等作用.对中枢性、末梢性横纹肌痉挛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对深部平滑肌脏器如胃肠、胆囊、膀胱、输尿管、子宫及血管痉挛均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外科、妇科等疾病.现综述如下:

    作者:翟艳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探讨引起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对策,降低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率.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分析影响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结果:结合文献报道,对照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临床输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了预防输液反应发生的对策,2002年医院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输液反应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多,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防止输液反应发生关键在于要加强对输液的严格监控和管理力度,针对诱发原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临床输液安全防范措施,减少输液反应发生.

    作者:王瑞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推拿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中风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其在我国发病率居首位,其死亡率较高,致残率更高,致残者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其中肩关节半脱位,更加影响生活及后期康复.笔者运用推拿方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子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138例

    我科自1996-01~1998-12手术治疗肛肠患者257例,均系住院病人.其中术后发生不同程度尿潴留者138例,占手术患者的53.7%,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给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致老年人顽固性神经痛6例

    带状疱疹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治疗恢复较顺利.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往往遗留下顽固性神经痛之后遗症,是目前治疗上棘手的难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者产生轻生自杀观念与行为.近两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致老年人顽固神经痛6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霞;赛时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毒清口服液中大黄素含量

    目的:制定肝毒清口服液的含量测定标准,控制其产品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肝毒清口服液中大黄素含量.色谱柱为Intetsil-3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2∶1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结果:大黄素在进样量为0.5~1.5 μg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1%;RSD为1.5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重现性好,为控制肝毒清口服液内在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蒋启明;王红芳;杨伟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正交试验法研究复方补肾颗粒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复方补肾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法L9(34),以复方补肾方中的补骨脂素和总固物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复方补肾颗粒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优选出复方补肾颗粒的制备工艺,重复试验结果满意.结论:用10倍量水80℃煎煮2次,90 min/次的方法制备的成品,质量稳定,且补骨脂素含量高.

    作者:曹妹芳;刘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脑益多冲剂治疗冠心病158例疗效观察

    心脑益多冲剂由黄芪、桃仁、川芎等十几味中药组成,具有补气行滞、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冠心病、高血脂、防治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硬化症.2001-09~2002-09,笔者对该药进行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霞;侯连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

    复方丹参滴丸由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等.主要药理作用是活血化瘀.临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有关文献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孙红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补肾法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实验研究概况

    补肾是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仅适用于肾虚一证,即使在针对各种不同病因的治疗过程中也往往不同程度地运用补肾之法,盖因肾藏精,乃先天之本,是生殖系统及其功能的主宰.近年来围绕其治疗机理展开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袁源;曹贵珠;卞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药师对合理用药的监督

    临床用药涉及诊断、开方、配药、服药、监测用药和评价结果全过程.合理用药是临床用药的理想境界.合理用药的生物药医学标准:药物正确无误;用药指征适宜;剂量、用法、疗程妥当;用药对象适宜;调配无误;病人顺从性良好.药师贯穿整个临床用药过程,在保证药物合理应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如何监督合理用药进行探讨.

    作者:丁爱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胆乐化瘀片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利用双波长反射式锯齿形薄层扫描法测定胆乐化瘀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选用高效硅胶G薄层板,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1∶1∶1)为展开剂;紫外灯光(365 nm)下检视定位;在样品波长λS=325 nm,参比波长λR=203 nm条件下进行双波长反射式锯齿形薄层扫描.结果:绿原酸在1.08~5.3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79 273X+27 542,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9%,RSD为1.73%(n=5),3批样品中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为1.203 mg/片.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巨华;董登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90例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在用米非司酮做药物流产180例中,随机选取90例在药流后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设为观察组,余9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子宫出血天数和行清宫术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对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种丽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穴位埋线治疗早泄11例

    早泄是成年男子常见的性功能减退症状.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埋线法治疗早泄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肝脾不和、脾肾阳虚三型.分别以清热利湿、舒肝健脾、温补脾肾中药内服,并以中药煎剂保留灌肠.结果:总有效率达91.6%.结论:中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和修复肠道损伤粘膜的作用.中药内服和灌肠同时进行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作者:许强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6例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凶险、死亡率高的常见急腹症.国内外报道其死亡率高达30%~40%.该病早期死因大多为休克、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中晚期主要死因为胰腺并发症.笔者从1999-02~2002-08,运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冷正茂;冷钰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玫瑰糠疹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研究玫瑰糠疹合剂的制备及质控方法.方法:用水煎提取法和蒸馏法结合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制备玫瑰糠疹合剂;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合剂中的当归、白芷、甘草进行鉴别.结果:在薄层层析色谱中能检出当归、白芷、甘草.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工艺简单、质控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是临床治疗玫瑰糠疹的有效制剂.

    作者:石翠斌;邹春梅;杨文静;吴树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甘草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含量测定

    目的:从甘草中提取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提取甘草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得甘草中总黄酮含量为1.721%,平均回收率为98.26%,RSD=0.62% (n=6).结论: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甘草中提取出总黄酮,反应速度加快,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孙萍;李艳;成玉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