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薄层扫描法测定通痹胶囊中士的宁含量

张宜凡;杨春梅;崔冬梅

关键词:薄层扫描法, 士的宁, 通痹胶囊
摘要:目的:测定通痹胶囊中士的宁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岛津CS-9000型双波长飞点扫描仪,检测波长为235 nm.用薄层扫描法对通痹胶囊中士的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1.0~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43%%,RSD为1.51%,相关系数为0.999 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拔除留置导尿管致尿潴留的预防措施

    剖宫产术后拔除留置导尿管的患者3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严重者因而导致尿猪留[1].我在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中,对促进拔管后的排尿新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现将实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复方心脑舒颗粒剂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心脑舒颗粒剂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25∶7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结果:人参皂苷Rg1在0.52~2.6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5.53%,RSD为2.11%,相关系数r=0.999 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复方心脑舒颗粒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华彬;陆兔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喜庆佚失古本草复原--尚志钧辑释唐《本草拾遗》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牡丹皮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牡丹皮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100%牡丹皮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牡丹皮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结论:牡丹皮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作者:丁凤荣;邱世翠;郭丽华;宫照龙;杨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由于病程长、易复发、治疗效果差,所以在临床治疗时颇为棘手.自1996年以来,我科自拟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80例,疗效卓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化疗后末梢神经炎34例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许多化疗药物包括长春碱类、甲基苄肼、羟基脲、顺铂等均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毒性.其中长春新碱对神经系统毒性较大,常见表现为末梢神经炎.笔者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化疗后末梢神经炎34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张永刚;牟银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双黄液用于肛门部术后换药的疗效观察

    自1984年以来,本科自制双黄液纱条,作为肛门部手术术后常规换药.经与对照组比较,在以预防术后伤口水肿、感染、疼痛及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承敏;唐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蒸制法炮制熟三七粉对皂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蒸制法炮制熟三七粉对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集10个不同产地的三七样品,分别制成生三七粉和熟三七粉,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1,Rg1,Rb13种单体含量,比较蒸制法炮制成熟三七粉对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生三七粉经过蒸制法炮制成熟三七粉后总皂苷及3种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种单体含量降低程度依次为Rg1>R1>Rb1,Rg1/Rb1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蒸制法炮制熟三七粉的过程中对皂苷成分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作者:柯金虎;孙玉琴;陈中坚;王朝梁;崔秀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狼毒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综述了中药狼毒药理作用方面近年来的国内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关枫;王艳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活血止痛方的抗炎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方对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二甲苯作为致炎剂,观察活血止痛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采用大鼠体外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形成血小板血栓法,观察活血止痛方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活血止痛方能显著抑制耳肿胀(P<0.01),能显著减轻血栓湿重(P<0.01).结论:活血止痛方有明显的抗炎、抗脑血栓形成作用.

    作者:操红缨;谈博;宋必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感冒止咳冲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订感冒止咳冲剂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金银花、黄芩、葛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定性定量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王静;徐艳红;陶春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珠黄霜对肛门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珠黄霜对肛门术后创面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变化.方法:将5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珠黄霜治疗组和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在术后第3、7、14天创面肉芽组织上取材,应用碱水解比色法检测HYP的含量.结果:术后第7、14天创面HYP含量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第3天二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珠黄霜能显著提高肛门术后创面肉芽组织中HYP的含量.

    作者:肖燕;潘仁智;郑雪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穿心莲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穿心莲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二者含量的影响.结果:以醇提工艺提取内酯成分含量较高,其中,醇浸渍工艺>醇渗漉工艺>醇温浸工艺>醇回流工艺.结论:制备穿心莲固体制剂,可采用65%及55%乙醇温浸工艺,对于穿心莲液体制剂,以65%及75%乙醇浸渍工艺及55%乙醇渗漉工艺更为适宜.

    作者:张玲;尚立霞;单卫华;胡庆文;时延增;郭承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88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自拟乳癖汤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18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早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清热糖浆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制备治疗由细菌感染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糖浆,以满足临床尤其是儿科的需求.方法:将处方药材以水煎煮,制成口服糖浆并运用于临床观察疗效.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靠.总有效率98%.结论:清热糖浆使用方便,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李浩;阮爱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针刀松解和白芥子散外贴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临床观察

    肩周炎是临床门诊的常见病,好发于50岁左右,风寒湿型多见.笔者自1996~2001-05,采用小针刀松解,配合白芥子散外贴、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贾存义;贾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北沙参的栽培技术

    北沙参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别名莱阳沙参、珊瑚菜,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

    作者:刘建民;徐同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艾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艾叶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应用较早的药物,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现代有关艾叶的研究较为深入,发现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甾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等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宫外孕、胎动不安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感冒、鼻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炎、痢疾、泄泻、胃痛、消化道出血等;风湿痹痛类疾病如腰痛、三叉神经痛、关节炎、肩痹等;皮外科疾病如皮肤溃疡、皮炎、湿疹、烧烫伤、痔疮、趾疣、新生儿硬肿等,均取得了较好效果[1]。

    作者:梅全喜;徐景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脑脉康对高胆固醇家兔血脂和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脑脉康对高胆固醇家兔干预性实验,探讨该药抗动脉粥样硬化(AS)机理.方法:选用雄性加州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加喂胆固醇;西药组,胆固醇加非诺贝特每日每只0.1 g;中药大小剂量组,胆固醇分别加脑脉康浸膏每日每只2 ml和1 ml.实验前后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的活性.结果:脑脉康组可显著抑制家兔血清TC,TG,LDL-C,LPO水平升高,大剂量组可同时提高HDL-C水平和SOD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降脂作用强度与非诺贝特相似,降低LPO,提高SOD活性优于非诺贝特,大剂量作用明显.GHSPX活性模型组显著降低,用药各组有升高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脉康能有效地降低食饵高胆固醇家兔血脂水平和自由基产生.

    作者:冯强;路顺义;孟繁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梅花与蜡梅花的鉴别

    梅花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具有开郁和中、化痰、解毒之功效.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蜡梅花为蜡梅科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e) Link.的干燥花蕾.具有解暑生津之功效.由于两者均为少常用中药,笔者在检验中经常发现有将两者混淆使用的现象.现对其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方面进行研究.

    作者:张旭葵;杜秀芬;徐艳红;冯伯秋;王毅;石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