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莲香
1.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的目的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血栓或栓子阻塞脑动脉所致,因此把阻塞脑动脉的血栓或栓子溶解掉,使闭塞的动脉再通,脑组织及时恢复供血,是挽救趋于坏死的脑细胞理想的方法.早在1958年就有人作过这种尝试,但因合并脑出血太多,死亡率增加而被中止.直到80年代初期,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取得巨大成功的事实鼓舞下,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又重新提上了日程.
作者:李舜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分娩过程中会阴侧切时机的选择.对256例妊娠37~43周的孕妇经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头拨露和行会阴切开后,软产道损伤情况及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瑛;周海燕;吴学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凶险,发展迅速,若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临床死亡,本院急诊科自1995~2000年共收治13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谭先胜;孙良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定义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m),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病.临床特点是震颤、强直、少动和姿势反射丧失.
作者:李舜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外科自1990~1999年共收治了30例慢重肝伴消化道溃疡穿孔或出血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27~42岁,平均33岁.其中,胃镜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伴活动出血13例,胃溃疡伴活动出血10例,都经胃镜下局部止血治疗及其它的内科保守止血治疗24小时后仍无效;予以急诊手术治疗.另7例为急性胃溃疡穿孔,也予以急诊手术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术后肝组织的病理诊断均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作者:丁海;刘新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心悸是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祖国医学认为,其形成常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但临床亦有部分心悸兼见胃腹胀痛、灼热、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辩证属于湿热中阻者,给予清热化湿、畅中活血法治疗心悸4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雨林;瞿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对20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析,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按血糖水平分为四组.Ⅰ组(血糖正常,<5.8mmol/L)78例;Ⅱ组(5.8~7.8mmol/L)29例;Ⅲ组(7.9~9.8mmol/L)27例;Ⅳ组(>9.8mmol/L)73例.并对各组AMI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心力衰竭发生率Ⅳ组60.27%与Ⅰ组35.90%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Ⅳ组15.07%与Ⅰ组5.12%相比较(P<0.05).各组的病死率随血糖升高而增多,Ⅳ组病死率32.89%与Ⅰ组8.97%相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结论:AMI患者血糖>9.8mmol/L时,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应同时给予降糖治疗.
作者:陆洪发;葛军;郑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颇常见.其发生率可高达60%~90%,乃至100%.可呈对称性复发性神经病,单神经病或复发性单神经病,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多以感觉性症状为主.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测及治疗作一概述.
作者:孙斌;吕志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亦称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是由日本病理学家Kikuchi与Fujimoto于1972年描述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被称为Kikuchi-Fujimoto's disease(KFD).此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诊断.临床医生对本病常认识不足,易与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混淆.现将我院1997~2000年15例KFD住院患者从临床及病理角度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储建华;刘地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67岁,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给予青霉素800万U+5%GNS 500ml静滴.青霉素皮试阴性,在输液过程中,患者感到全身皮肤瘙痒红肿,第二天全身起大小不等的水泡,部分皮肤脱落而收入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给予抗过敏、抗炎治疗及良好的护理,患者住院7天痊愈出院,主要护理体会是.
作者:刘树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干化学尿液自动化分析仪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认识其检验结果对菌尿的诊断价值,本文将尿液标本的亚硝酸盐试验结果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用BPRS、SANS观察疗效,以TESS记录副反应.结果:以BPRS评定疗效,有效率为86.67%,以SANS评定疗效,有效率为63.33%.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宏志;沈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医院处方中药名、剂型书写不规范的现象仍较为常见,这不仅给药品的调配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常导致差错的发生.下面对处方中药名、剂型书写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以供参考.
作者:黎行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胆汁酸(TBA)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试剂盒生产趋于商品化、标准化,测定的方法也较简便.我们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血清TBA测定,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亚非;王正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已婚女性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达50%以上(1).过去认为慢性宫颈炎与物理、化学刺激、损伤或细菌及原虫感染有关,治疗以物理治疗为主.近年来,资料表明单纯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糜烂关系密切,因此,针对这一病因研制的奥平(α-干扰素栓)亦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近年我院应用微波加奥平联合治疗重症宫颈糜烂14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夏爱华;郭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硬膜外麻醉病人自控镇痛(PCEA)用于前列腺手术后膀胱激惹症的预防效果.方法:40例前列腺手术病人: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PCEA组;对病人镇痛效果及膀胱激惹症像进行比较.结果:吗啡组、PCEA组镇痛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23.1%;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吗啡组膀胱激惹症发生率分别为92.3%、69.2%;PCEA组为7.1%,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CEA组对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并能预防膀胱激惹症的发生.
作者:沈洪;唐桂圣;杨以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肝素对细菌在不同材质人工晶体表面粘附的影响.方法: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体、聚丙烯酸甲酯(ACRY)人工晶体、水凝胶(HEMA)人工晶体和硅胶(SI)人工晶体各六枚,分别置入菌液(不含肝素)和肝素菌液(含肝素)中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和比较.结果:肝素能有效地减少细菌在上述四种人工晶体表面的粘附(P值均<0.05).结论:肝素具有潜在的减少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可能.
作者:薛洁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及根治Hp对萎缩性胃炎的影响.方法:对胃活检组织病理切片进行Hp的检测,并对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CAG伴肠化、CAG伴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的Hp阳性患者进行Hp的根除治疗,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Hp感染与CAG关系密切(P<0.05);与CAG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显著相关(P<0.01);根除Hp后CAG、CAG伴肠化逆转不明显(P>0.05);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有显著好转(P<0.05).结论:①Hp感染与CAG有关,与CAG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显著相关.②根除Hp有助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的逆转.
作者:蔡小红;俞智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对急性脑血管疾病(CVD)患者神经功能的预后判定,发现脑梗死患者SEP表现正常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SEP表现缺如或异常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SEP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的预后判定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巢建新;容海鹰;殷建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持续性抗炎是预防哮喘反复发作的关键,而吸入糖皮质激素则是当今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也证实小剂量的茶碱具有对气道抗炎、免疫调节作用,被推为与皮质激素联用的二线控制哮喘药物.我们自1997年8月起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葛兰素威康中国有限公司)吸入合并口服小剂量无水茶碱控释片(商品名:优喘平)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献成;吕鲁梅;王雷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