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华;王丽芳
为建立我国首次从南美州引种到云南省栽培的塔拉豆荚壳的检验依据,对其进行观察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实用,为该药的鉴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华青;陈善信;何广新;方明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逍遥丸原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现收载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Ⅰ部,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作用.用于肝气不舒之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本品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对调和肝脾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近年来发现,个别患者在服用逍遥丸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引起医者重视.
作者:黎翩;朱纯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紫草油及其复方系紫草和复方紫草以食用植物油为基质制成的一种制剂.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近年临床外治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简述如下.
作者:卢绍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药注射液的制备,关键的就是无菌操作和热原控制.由于中药注射液的原料药杂质多,若制剂设备或操作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制剂质量不合格,或虽合格,但病人加大用药量后往往出现输液反应.我们根椐自己的条件和工作实践,摸索出提高中药注射液合格率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文森;孙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肺痈西医称之为肺脓肿.根据其病理演变过程,临床可分为初期、成脓期、溃脓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护理中应注意把握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期施护.
作者:高红莉;万学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婴幼儿迁延性支气管炎儿科临床常见,患儿长期存在呼吸道症状,容易因某些诱因而急性发作加重病情,有些转变为支气管肺炎,部分患儿终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此病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本文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张中林;史纬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介绍苦参在传统药理研究基础上的新进展,主要有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药理研究、抗癌作用研究、免疫药理研究、抗柯萨奇B病毒作用研究、对心肌功能影响研究、中枢抑制作用研究、抗生育作用研究及平喘作用研究.
作者:蒋莲芳;蒋亚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临床观察溃疡性结肠炎40例,按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五型辨证(中药内服)与辨病(药物保留灌肠)结合治疗.结果:治愈15例(占37.5%),有效23例(占57.5%),总有效率95.0%.并阐述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与辨病的目的.提示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本病,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谭远忠;姜锦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纵观悠悠数千年祖国医学的历史长河,祖先给后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方剂宝库.笔者在学习运用方剂之际,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多采的美学韵律.
作者:方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笔者使用加味增液汤治疗脊髓麻醉后头痛7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彭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软组织挫伤临床十分常见,多因扭伤、挫伤、跌扑伤或撞击伤,造成肌体局部皮下软组织撕裂出血或渗出.临床上以肿痛、发红或者青紫及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本人自1995-05~1996-05对50例软组织挫伤患者(其中合并有骨折未移位的患者)全部使用我科自制的中药跌打散局部外敷,配合内服中药活血祛瘀止痛,西药止血抗炎,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通过物理课在中药制药专业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处理普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确保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彭志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每当梅雨季节来临,各中药材仓库保管人员都会为所保管的红参、西洋参等贵重药材而担忧.霉变、虫蛀,使得药材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疗效和声誉,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通常人们采用烘晒、装灰箱等方法,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以下就产生霉变,虫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
作者:徐自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调查随访,了解中成药说明书存在的问题,使之达到格式统一,设立项目一致,内容规范.方法:将1999-04-06时期内286个中成药说明书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随访综合评判.结论:中成药说明书格式、内容极不规范,重要的药理作用内容,有12.0%介绍不完整,并有用方解替代药理,用夸张言词及带有广告色彩词句等.
作者:刘本俊;冯庭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等功效,是临床常用中药.笔者近期在工作中发现一种经过人工染色掺砂以图增加重量的川芎,严重影响了临床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现将其与正品区别如下:
作者:王圣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胆石冲剂系根据著名肝胆病专家谢兆丰先生治疗胆石症的验方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20余年表明,该制剂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追溯炼丹术和丹药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即丹药起源于道教的炼丹术,也是道家炼丹术的延续与发展;炼丹术与丹药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没有道教,就不可能有我国现代的丹药.指出对丹药不应作简单的否定,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加以完善和改进,使之服务于临床.
作者:张厚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笔者对26例腹胀患儿,采用针刺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国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痤疮,又名粉刺,好发于面部,尤其以额部、双颊部及口鼻四周多见,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造成感染,甚至留下明显的色斑、疤痕,有损于容貌,常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和烦恼.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有些中药制剂对痤疮有着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林荣华;唐国华;李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将妇科血证归纳为血瘀、血虚、血热、血寒4种证型,分析了各种证型产生的原因及其临床表现,针对病因提出了4种治疗法则和主要方剂,并列举案例加以说明.同时指出对各种证型的兼证要注意治疗,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鲍德泉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