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嗪注射液合二陈汤加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50例效果分析

杨兵

关键词:川芎嗪注射液, 二陈汤,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
摘要:目的:探究川芎嗪注射液合二陈汤加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的气血变化。结果:研究组显效29例(58%),有效17例(34%),无效4例(8%);对照组显效21例(42%),有效17例(34%),无效12例(24%)。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气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合二陈汤加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肺挫伤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析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肺挫伤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3例肺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配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后氧和指数、呼吸频率及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IL-6、IL-8、TNF-α均降低,观察组7d、15d后的各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且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氧和指数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肺挫伤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发挥活血化瘀、平喘泻肺作用,大幅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患者呼吸状况与动脉压,缩短住院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借鉴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杨旭峰;张晶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联合黄体酮对于早孕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黄体酮的治疗方法对于早孕且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黄体酮肌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停药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停药后3周内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周以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复发率均为0%,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的方法弥补了西医学的不足,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停药后的复发率,在今后的临床中应该给予推广。

    作者:郭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靶点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丁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医基础抑瘤治疗、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静滴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气虚证症状总积分、生存质量评分、细胞免疫功能及毒副作用情况,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气虚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气虚证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强免疫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对晚期肺癌患者的气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万全;王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锦连合剂对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RP及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锦连合剂对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s-CRP及IL-6的影响。方法:锦连合剂(黄连、地锦草、黄芪、太子参、丹参、山萸肉、生地黄、炒白术、山药、鬼箭羽)治疗本病26例,并设对照组,分别观察FBG、 PBG、HbA1c、hs-CRP及IL-6水平。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FBG、PBG、HbA1c、hs-CRP及IL-6水平(P<0.05),在降低hs-CRP及IL-6水平方面,锦连合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锦连合剂具有降血糖,抗炎作用。

    作者:郑开明;武相;徐奚如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重视中药饮片的保管与养护确保药品质量

    中药的质量受中药饮片的贮存保管影响,包括环境和工具等影响因素,而且不同材质药材的贮存保管方法也不相同。因此我们要了解中药饮片的贮存保管方法,以确保药材质量。

    作者:李翠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探究应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治疗,1周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采用针刺+电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疗效更优。结论:小针刀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治疗进展情况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导管扩张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俗称导管炎,简称浆乳,以反复发作,破溃后形成瘘管,长久不愈为特点。西医常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为辅,常不能完全切除病灶,易复发。中医则辨证施治,在整体观念下内外合治,发挥其独有的优势。本文从中医治疗本病方面,概括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治疗进展情况以便更好地找出本病的治疗规律,以指导理论与临床研究。

    作者:郭宇飞;王书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分析中医药在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中医药在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心脑血管急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治疗法,治疗组采用中医药康复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急症患者采用中医药康复治疗法后疗效更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云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熄风通络化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化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熄风通络化痰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通络化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金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刺条口透承山穴治疗肩周炎128例

    目的:观察针刺条口透承山穴结合局部取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28例,治疗组采用对侧条口透承山穴及局部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针刺治疗,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3d。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48例,显效40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临床治愈24例,显效32例,有效40例,无效32例,有效率为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刺条口透承山穴配合局部取穴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且能明显缩短疗程。

    作者:郭庆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36例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西药内服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18例采用火针结合西药内服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局部封闭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雨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补阳还五汤合益气聪明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补阳还五汤合益气聪明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12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合益气聪明汤。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患者的头晕、头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益气聪明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高天辉;曾朝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药师在医疗保险政策落实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应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阐述了药师在医疗保险政策落实中的作用。

    作者:柳州;刘国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三小汤”治疗慢阻肺的临床分析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以陈宝田教授的投药指征为准则,三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合方治病是现代医者在经方的应用方面的拓展,今虽难能尽洞古人立方本意,然惟求本方证之触类引申。三小汤由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和小陷胸汤组成,是陈宝田教授五十多年来的临床心得总结,甚称呼吸第一方。投药指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咳嗽频作,咳痰清稀或黏稠或黄白相间,胸胁苦满为辨证要点,但不必悉具。

    作者:罗献伦;陈宝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观察比较传统中药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目的:对带状疱疹疾病分别予以传统中药与西药进行治疗,且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15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乳膏,治疗组予以中医中药组合物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9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9.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采取中医药物组合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5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证候诊断,收集其TCD检查结果。对 TCD检测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的四种中医证型中肝火亢盛证48例、痰湿壅盛证46例、阴虚阳亢证34例、阴阳两虚证30例。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血流流速之间,尤其是虚证和实证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TCD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朱文欣;刘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翟凤霞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发作时痛苦,治疗棘手,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易引起内分泌失调,若长期服用还容易引起耐药性,因此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翟凤霞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因为“不通”“不荣”,具体辨证多责之于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虚弱,故临床上多治以活血化瘀,结合理气行滞、温经散寒、补气养血等方法治疗本病,同时配合外治法,效果显著。

    作者:刘敏;翟凤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升降汤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升降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控糖、控压、饮食调节等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温胆汤合升降散加减,1剂/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SCr、BUN、24h-UAER、FBG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6.3%(P<0.05)。结论:基础治疗配合升降桂苓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肾功能状况,且毒副作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燕军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补肾调冲汤联合西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调冲汤联合枸橼酸氯米芬(CC,Clomiphene Citrate)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时口服药物枸橼酸氯米芬和补肾调冲汤,对照组在临床治疗时口服枸橼酸氯米芬。一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冲汤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应用到临床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中,具有提高排卵率、妊娠率,活产率,降低流产率的作用,而且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安全可靠,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文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