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升降汤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探讨

燕军玲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升降汤, 肾功能,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升降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控糖、控压、饮食调节等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温胆汤合升降散加减,1剂/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SCr、BUN、24h-UAER、FBG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6.3%(P<0.05)。结论:基础治疗配合升降桂苓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肾功能状况,且毒副作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动极者镇之以静”在脑病中的应用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中医动态平衡论的治法之一,正是由于阴和阳之间的这种互生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临床应用以“静”制“动”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后肢体痉挛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李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联合黄体酮对于早孕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黄体酮的治疗方法对于早孕且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黄体酮肌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停药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停药后3周内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周以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复发率均为0%,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的方法弥补了西医学的不足,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停药后的复发率,在今后的临床中应该给予推广。

    作者:郭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补肾调冲汤联合西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调冲汤联合枸橼酸氯米芬(CC,Clomiphene Citrate)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时口服药物枸橼酸氯米芬和补肾调冲汤,对照组在临床治疗时口服枸橼酸氯米芬。一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冲汤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应用到临床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中,具有提高排卵率、妊娠率,活产率,降低流产率的作用,而且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安全可靠,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文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证治

    文章介绍了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并在运用滋阴清火、宁心安神,补血养心、益气安神,补养心气、鼓动心脉,燥湿祛痰、活血通脉,补益阳气、温振心阳之法进行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黄芪。此方法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国芳;王彩歌;袁清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清热解毒活血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斑块的影响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活血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活血方),治疗周期为4周。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中医证候的变化以及IMT、Crouse积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0.00%,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9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MT、Crouse积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法治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并稳定易损斑块,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马哲河;吴懿;刘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36例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西药内服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18例采用火针结合西药内服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局部封闭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雨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百合乌药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3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百合乌药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7月间我院接治的68例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大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胃痛、呕吐、泛酸、消化不良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百合乌药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智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消化性溃疡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一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后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2.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8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突出,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憨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并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保留灌肠,15d为一个疗程,60d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好转6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4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肯定。

    作者:夏桂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治未病”在肝硬化患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治未病”在肝硬化患者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治未病”理念涵盖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本文就中医“治未病”对肝硬化防治始末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田丽玲;谭柳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机理探讨

    由于大气污染加重,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在疾病谱中的比重日渐增高,西医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疗效不够显著。本文论述了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其所属的中医范畴,并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思路进行了归纳,还对导师宋鲁成教授治疗此病的用药经验进行了分析。

    作者:付婷;宋鲁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化瘀宁肠愈疡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瘀宁肠愈疡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应用化瘀宁肠愈疡方灌肠,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4、IL-8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IL-8显著降低,且IL-4的水平升高。结论: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有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作用,可能是本病的治疗机制之一。

    作者:刘彦晶;冷炎;金学洙;刘铁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李庆海教授治疗胸痹(气虚痰瘀互结型)经验

    本文主要介绍李庆海教授治疗胸痹(气虚痰瘀互结型)的经验。胸痹属中医本虚标实之证,且多虚实夹杂,证型以气虚痰瘀互结多见,应辨证施治,贯彻痰瘀同治的治则,重用黄芪以益气固本、祛痰化瘀。

    作者:宋亚茹;郭小乐;李庆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谈耳聋左慈丸水煎剂治疗肾虚耳鸣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耳聋左慈丸水煎剂对肾虚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1月来我中医科就诊的经上级医院确诊无耳器质性病变的肾虚耳鸣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耳聋左慈丸加减水煎服,疗程均为28d,全部随访3个月。结果:随访患者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和症候积分对比,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经统计学分析(x2=26.6677,P<0.01;t=2.1111,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耳聋左慈丸水煎剂对耳鸣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董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观察比较传统中药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目的:对带状疱疹疾病分别予以传统中药与西药进行治疗,且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15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乳膏,治疗组予以中医中药组合物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9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9.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采取中医药物组合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痛泻二草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相关基因的影响

    目的:探讨痛泻二草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Mapk8、F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及束缚法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痛泻二草方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经药物干预后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Mapk8、Fas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内Mapk8、Fas基因表达水平均增高,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内Mapk8、Fas的基因表达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或P<0.05),尤以高剂量治疗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痛泻二草方能够下调Mapk8、Fas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减轻黏膜炎症反应,起到修复黏膜的作用。

    作者:许雅清;李海龙;邱家权;段永强;程小丽;吴玉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中药内服外敷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符合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5∶3)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卧床休息,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针,250mL,ivggt,qd;复方丹参针,250mL,ivggt,qd;弥可保针,0.5mg,ivggt,qd,2周后改为口服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及护理干预。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①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50例,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30例,治愈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6.345,P=0.000)。②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均未出现影响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作者:王翠嫣;刘秋梅;路涵;高五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4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观察并总结急救与护理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方法。在给予患者急救处理和常规护理后,治愈43例,占95.56%。所以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善于观察病情,进一步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探究应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治疗,1周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采用针刺+电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疗效更优。结论:小针刀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