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刺络拔罐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乌兰格日乐;董坚;王刚

关键词:刺络拔罐法, 临床应用
摘要:介绍了拔罐法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急性软组织损伤、周围神经炎、急性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疾病的运用方法,说明了此方法的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使用.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AC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5天;对照组(30例)用维脑路通注射液0.6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40%(P<0.05);SSS及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M0.01或P<0.01或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浆黏度较治疗前也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ACL,安全有效.

    作者:田文生;刘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宫血宁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出血80例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己在普遍应用,据报道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1、2],由于本法安全简便,并可避免手术操作的痛苦,在部分城市中选择药物流产的人数已超过吸宫术,但是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一直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为缩短药流后出血时间,我们采取宫血宁治疗本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宫血宁胶囊治疗药物后出血作一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卉欣;刘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痔疮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护理

    尿潴留是老年患者痔疮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观察我科室自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年龄在60~80岁老年痔疮患者200例,并分析尿潴留发生的原因,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和情志调护的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范秋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升降浮沉性能在组方中的意义

    中医经典专著中多处提出病证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脏腑经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故而临床组方进行治疗时,应相应注意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这是诸多经方功效卓著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及组方特点的具体认识,有助于理解中医思维方式,掌握中医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作者:刘鹏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

    枕大神经痛是指分布在枕骨下和头部的枕大神经遭受各种致病因素刺激或压迫所致的枕部及头颈部疼痛.笔者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亚琴;王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黄蛰虫丸结合面部走罐治疗中重度黄褐斑42例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其病因与妊娠、月经不调、慢性肝病、内分泌紊乱等有一定关系,临床多见.笔者近年以大黄蛰虫丸结合面部走罐治疗中重度黄褐斑4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秀梅;姜维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眼球穿通伤的接诊与护理

    眼球穿通伤是各种锐器、细小金属及碎石等直接刺伤眼球造成的眼球穿孔.眼球穿通伤多发生在眼球前部,除造成组织严重损伤外,眼内容物的脱出、异物存留或化脓性感染及交感性眼炎,均可导致双眼或单眼视力减退或丧失.是致肓率很高的一种疾病.做好穿通伤病人的接诊,可帮助医生明确致伤物的种类、损伤程度,为诊断治疗提供相关数据,为赢得抢救争取时间.做好穿通伤病人的心理护理,为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接诊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荷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综合镇痛疗法防止肛门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提高肛门疾病术后镇痛效果,我们应用运将镇痛治疗贯穿术前、麻醉、术中、术后每个阶段的综合镇痛疗法.将95例常见肛门病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2组病例进行术后1周内疼痛评估.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术后24小时内、换药时、排便时的疼痛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梁瑞俊;李国胜;李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霉菌性肠炎18例

    在2003~2006年间,以中医中药治疗霉菌性肠患者18例,效果尚佳,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小者23岁,大者50岁.腹泻次数每日3~5次者8例、6~10次者9例,10次以上者1例.8例有长期服用抗生素史,6例为劳累、精神因素诱发,4例于出差、旅游中发病.18例患者大便检查均有大量霉菌或酵母菌;病史长19年.2例在门诊服用制霉菌素不愈而入院.

    作者:刘志芳;李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如何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护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各种不同文化、不同阶层患者的各种需要多元处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对病人细心的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护理计划的偏差,从而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全和能否及早康复的大事.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竖起一道防线.

    作者:王莹;郝红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癌症患者术后营养指导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方法.但病人术后营养未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营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护士接触病人时间多,对于合理指导术后的饮食,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延缓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癌症病人术后营养问题概述如下:

    作者:张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九味地黄汤治疗中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对策.笔者自2001年6月至2007年10月,在用西药降糖的同时,以中医肾虚理论为指导,自拟九味地黄汤,采用益气活血补肾法治疗中老年早期DN,观察其对中老年早期DN的影响,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早期DN的优势和可行性.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桦;刘法;杨建萍;刘晓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改良手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为治疗顽固性便秘寻找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是2004年5月到2006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36例,随机抽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进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病例均随访至少6个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3天,伤口的愈合时间11~14天.结论: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改良手术优于耻骨直肠肌全束部分切除术.

    作者:马富明;张俊玲;王桂荣;高原;张立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谈刺络拔罐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介绍了拔罐法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急性软组织损伤、周围神经炎、急性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疾病的运用方法,说明了此方法的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使用.

    作者:乌兰格日乐;董坚;王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后侧位内括约肌切开加双创缘结扎治疗Ⅲ期肛裂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后侧位内括约肌切开加双创缘结扎术治疗Ⅲ期肛裂265例,效果显著.愈合时间18天±5天,无并发症,此术式能显著改善内括约肌痉挛,而不影响肛门括约功能,是一种治疗Ⅲ期肛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唐瑞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巨舌症从络治疗的体会

    巨舌症是临床少见的一种病症.其特点是舌体巨大,舌活动受限,语言表达受影响.其治疗无规范化.根据怪病、难病从痰治疗的经验,久病入络的观点,采用从络治疗.从络治疗主张健脾祛湿,理气通络.

    作者:郝凯义;郝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慢性便秘137例疗效观察

    目的:为探讨中药治疗慢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把临床确诊的13例治疗组患者,63例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前者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为78.3%、987%和28.5%、68.2%.结论:本中药治疗慢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作者:李晓波;刘文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痔科Ⅱ号洗剂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痔科Ⅱ号洗剂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85例采用痔科Ⅱ号洗剂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结果:痔科Ⅱ号洗剂具有显著疗效,有效率达92.97%,疗效较好.

    作者:莫日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60例

    流行性角结膜炎是一种强传染性有触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症状重、双眼发病.主要症状:眼睑红肿、疼痛、畏光、结膜高度充血与水肿,伴有水样分泌物,并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及压痛.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中药驱风散热饮子汤加减,同时配合西药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60例并设对照组40例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邬文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加针灸治疗脱肛的体会

    1一般资料所有23例病例均为肛肠科检查为脱肛患者,多因年龄过小或过大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故采取保守治疗,2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均为3~65岁不等,发病时间短15天,长为4年.2治疗方法采用中药用补中益气,升提举陷之法,结合针灸治疗.处方:生黄芪40~120g、党参15~30g、白术6~10g、陈皮4~10g、酸升麻3~6g、柴胡3~6g、当归身10~20g、防风1~3g、灸甘草5~10g,

    作者:李凤智;李敏然;张兴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