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延
随着人口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成为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老年人多伴有多种内科疾患,围手术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起生命危险.现统计2003年4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伯英;凌彩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并在我院中药制剂室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为提高医院中药制剂质量奠定实践基础.方法:针对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采取系统化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多年来,我院中药制剂室从单一品种发展到64种中药品种.所配制剂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药检所抽检合格率达100%,已形成年产值200万元的制剂规模.结论:加强中药原料药材、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管理;积极改善中药制剂的硬件设施;选择科学的制剂工艺、加强对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落实制剂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及检验制度等措施可从根本上保证中药制剂质量.
作者:郭诚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长期联合用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轻度高血压使用尼群地平10mg/次,1次/日;依那普利5mg/日,2次/日,3天后增加为10mg/日,27Pd日.中、重度高血压首先使用尼群地平10mg/次,2次/日;依那普利10mg/日,2次/日,治疗1周后,如没有达到预期血压,下周依那普利剂量加倍,直至血压达标.随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及其副作用.结果:治疗前收缩压(mmnHg)和舒张压(mmHg):分别为162.63±16.02、94.15±9.32,治疗后2周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mmHg)分别为132.05±6.22、80.33±4.22.结论: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降压相对平稳,联合用药,药量较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志恩;王兴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低频、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1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在低频、高频和多普勒超声条件下进行超声检查,分析阑尾区的图像特点,对比不同条件下阑尾显示的效果.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132例中.超声确诊急性阑尾炎的111例(84.1%),阑尾及周围脓肿21例(15.9%),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为61%.结论:低频、高频超声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肿大阑尾的显示率,多普勒血流有助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低频、高频和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和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
作者:谭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肺癌新辅助放化疗、全肺或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较高,探讨采用带蒂肋间肌瓣包埋加固支气管残端预防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痿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1999年10月~2006年12月在18例行新辅助治疗后全肺或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中采用带蒂肋间肌瓣包埋加固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其中右全肺切除3例,左全肺切除8例,右上肺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2例,左上肺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3例,左上肺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肺叶切除2例.结果:18例肺叶或全肺切除术中预防性采用带蒂肋间肌瓣者全部临床治愈,无术后血胸、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11.4天.术后1月开始行术后辅助化疗3~6周期,术后随访6月以上无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结论:肋间肌瓣由于血供丰富,取材方便,创伤小.包埋加固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预防支气管胸膜瘘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尤其用于新辅助治疗后、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或支气管成形术的吻合口的加固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是一种可行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华;龚太乾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在涉及医疗纠纷之时,病历档案是医惠双方维护各自合法权益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凭证.现实案例中也反映出病案管理逐渐成为协调医患关系,解决医疗纠纷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病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医护业务素质,完善病历质量,促使病案资料规范化.
作者:侯文娟;HOU Wen-juan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肺内炎性病变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形成球形肿块,是一种不常见的肺部急性炎症,其X线表现常与周围型肺癌等球形病变相混淆,易误诊.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应用,情况有所改善,本人搜集经临床证实的11例影像片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章玉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从肝衰竭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角度,阐明解毒化瘀Ⅱ方对肝衰竭患者血清AFP水平影响.方法:80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解毒化瘀Ⅱ方口服;对照组40例,在西医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30ml、Bid、口服.以60天作为疗程及疗效评价的终点,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60天各检测及记录1次AFP.结果:治疗组肝衰竭患者血清AFP水平较对照组高.
作者:石清兰;毛德文;韦新;Shi Qing-lan;MAO De-wen;WEI Xin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麻醉患者意识恢复及减弱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静脉复合麻醉患者按半随机化法分为2组,观察组于关腹前给予醒脑静0.5mg/kg.两组均于关闭腹膜后停用各种麻醉药;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自停药至以下各时间:呼之睁眼、有自主呼吸、手可触头、BIS检测≥95,拔管即刻.并记录停药即刻、拔管前、拔管后1min、5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对上述参数进行组间和(或)组内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及各种麻醉用药量间无统计学差异,均有可比性.结果: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缩短意识恢复的时间(P<0.05).且意识恢复时MAP、HR波动比对照组平稳,呼吸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完善(P<0.05).醒脑静的镇痛和降压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麻醉患者有较好苏醒作用.
作者:肖开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AIDS)合并腹部病变的超声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AIDS患者合并腹部病变的超声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IDS患者合并腹部病变其超声表现可表现为肝、胆、胰、脾、肾等多脏器和部位的不同程度的超声改变,其中以肝肿大、脾肿大、肝弥漫性变、胆囊炎性变为多发症状.结论:本组显示超声阳性发现与临床征状呈正相关,虽然声像图改变无明确特异性,但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非常有帮助.
作者:熊秋华;洪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创伤科患者为上下肢骨折多见,换药后用普通的绷带包扎伤口,患者活动次数多就会出现脱落,特别是股骨下端的部位,用胶布粘贴也常出现胶布松开或对胶布过敏的情况.为此,我科对四肢伤口敷料包扎采取使用全棉自粘弹性绷带进行加固包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雪辉;冯腾腾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以来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180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伸直型162例,均为Gartland Ⅱ型[1]以上,屈曲型18例.结果:术后优良率95%,肘关节功能僵硬6例,肘内翻2例,骨化性肌炎1例.结论:外侧切口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好,骨折临床愈合后可门诊取出内固定.
作者:张如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氨茶碱与糖皮质激素静滴及单纯糖皮质激素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绵阳市人民医院2004年11月至2008年12月儿科住院部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246例按随机分组.治疗组选用氨茶碱与糖皮质激素静滴,对照组单纯激素静滴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氨茶碱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126例,接受激素治疗成功的有120例,两者临床疗效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使用氨荼碱与激素静滴较单纯激素静滴治疗能较好地控制并改善毛细支气管的症状.
作者:刘茂兰;李作娅;李晋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正品金银花与混淆品盘叶忍冬、短柄忍冬、皱叶忍冬性状特征较为相似,常混淆使用.本文从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成分、功效上.浅谈金银花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给临床应用金银花提供依据.
作者:常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脑梗塞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发病突然、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预防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调查了解脑梗患者健康教育方向的需求,便以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服务,做好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
作者:李晓华;陈学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惊厥病因,探讨防治措施,减少患儿死亡率及后遗症.方法:对110例新生儿惊厥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5例(占31.8%),脑炎脑膜炎28例(占25.5%),新生儿脑出血18例(占16.4%),新生儿低血糖9例(占8.2%),新生儿低钙血症8例(占7.3%),居新生儿病因前5位.在引起惊厥的致病因素中,生产因素(包括产前、产时因素)占46.4%,后天因素占43.6%,遗传因素占3.6%,原因不明占6.8%.结论:认真做好国产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质量,对高危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惊厥.
作者:张攀;杨鹏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白藤梨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白藤梨经水提醇沉、脱蛋白后的粗多糖,以DEAE-Sephadex A-50和Sephacryl S-400凝胶柱分离纯化.分离得到的多糖应用气相色谱(GC)、紫外光谱(uV)以及红外光谱(IR)等进行初步结构分析.结果:从白藤梨粗多糖得到4个多糖组分即AEP1、AEP2、AEP3和AEP4,其中AEP1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AEP1B.气相色谱测定AEP1B的单糖组成为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摩尔比为3.98:6.73:1.00:2.56:1.60:9.69.紫外光谱显示AEP1B在260nm和280nm处均无吸收峰,红外光谱测定AEP1B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结论:AEP1B是不含蛋白质和核酸的均一杂多糖.
作者:许海顺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20例20只眼)和尿激酶对照组(16例16只眼),平均治疗疗程30d;对2组病人作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和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见效快(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汤铖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为常见,该病传染性很高.为应对本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我们采用了RT-PCR技术对该地区的22例患者临床样本进行Cox A16和EV 71的快速检测,检出阳性例5份,检出率23%.
作者:胡俊;郭秀梅;夏玛丽;黄江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价值,应用循证护理探索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007年至2009年到我院就诊且临床上仅有便秘表现的患者392例,对这些患者的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产生便秘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护理能有效地防治便秘,也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找出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预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龚红卡;公悦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