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脉饮口服液辅助治疗更年期头晕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赵会

关键词:更年期头晕, 生脉饮, 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更年期头晕应用生脉饮口服液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更年期头晕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行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生脉饮口服液.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实验组头晕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生脉饮口服液合理运用于治疗更年期头晕中,效果好,值得临床借鉴.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枳壳甘草汤治疗中青年腰腿痛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枳壳甘草汤治疗中青年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予中药枳壳甘草汤加减口服,对照组26例,给予美洛昔康口服.4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分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31%.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有效改善中青年患者腰腿痛症状,但治疗组的安全性较高,在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汤晓晨;龚正丰;李宇卫;吴文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津力达颗粒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糖脂代谢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津力达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糖脂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津力达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脂代谢,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合理选择.

    作者:谢晓兰;王丽娜;姚丽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张义明“即病多瘀”学术思想初探

    历代医家主张“久病多瘀”,叶天士明确提出了“久病入络”的学术思想,笔者根据祖国医学关于脏腑经络气血及气机升降运动的生理病理特点,特别是瘀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诊疗体会,以及现代科学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瘀病的时间还应更早,或应称为“即病多瘀”,本文从瘀病的基础理论依据、临床治疗依据、现代科学研究相关成果依据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徐守莉;张义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参蛤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参蛤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参蛤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蛤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佳,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薛振怀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阳虚型癌性发热35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阳虚型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癌性发热(阳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对照组35例,予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5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癌牲发热(阳虚型)可有效降低患者体温,缓解发热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疤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疤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给予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疗程为5d.观察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 (4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 (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程、热退时间、口腔疤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过程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疤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王玉春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50例临床诊断为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β-HCG与孕酮变化情况与自然流产次数,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HCG值为(99243.7±36668.5) mIU/mL,对照组的为(136040.0±20872.7) mIU/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较单纯用西医治疗效果好,推荐其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莉丽;余建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医扶正祛瘀法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干预

    目的:观察中医扶正祛瘀法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分别应用扶正生肌油纱和凡士林油纱换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创面疼痛、出血、水肿、分泌物变化、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扶正祛瘀法可以明显地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的愈合.

    作者:秦晓静;丁博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盆腔炎性包块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抗生素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96.7%)明显优于对照组(76.7%),差异显著.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卞燕;马会杰;李宪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针刺理疗并用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理疗并用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并理疗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理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刺理疗并用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董宿利;黄志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药棒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药棒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中医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药棒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棒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法.

    作者:向前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8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研究组予以中医辨证分型和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 (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惠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郭素芬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小儿手术麻醉应用喉罩气道的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手术麻醉使用喉罩气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小儿手术患者6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通过喉罩气道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通过气管导管插管进行麻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没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心率在插入喉罩气道导管之前、之后和拔管的时候没有显著变化;对照组患者在插入喉罩气道导管和拔管的时候,心率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拔管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躁动,其中7例患者发生屏气和呛咳现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手术结束之后到清醒拔管时间比较,对照组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手术麻醉使用喉罩气道更加安全和有效,应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曹丽燕;江祖德;刘庆仁;陆咏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探析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白癜风80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对实施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的白癜风病患应采取的科学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白癜风病患80例,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与此同时,依照随机方式将80例病患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优质组,每组40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优质组病患采取科学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护理总有效率.结果:优质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癜风病患采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在治疗的同时,加强对病患的综合优质化护理,则可实现病患治疗配合度的增强,确保治疗活动顺利进行,充分发挥综合疗法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晓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浅谈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以我院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7-12月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试点,对比在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前急诊科护理质量总体评分为(78.52±6.55)分,实施后总体评分为(93.12±3.67)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后患者满意率为95.5%,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4% (P<0.05).结论:急诊科实行中医特色护理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不过中医特色护理有赖于医护人员良好地贯彻和践行.

    作者:杨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几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慈升;陈汉武;林海涵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医按摩法联合中医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按摩法联合中医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厌食症小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中医按摩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敷脐贴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临床护理干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按摩法联合中医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药四妙散加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和评价采用中药四妙散加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4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西药普力得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按时服用西药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四妙散加味进行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的活动程度、疼痛程度、局灶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愈率高达58.06%,总有效率为88.71%,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69.35%,P<0.05.结论:采用中药四妙散加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更好.

    作者:麦志林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掌骨骨折的中西医护理

    目的:探讨掌骨骨折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效果.方法:配合治疗做好骨折中西医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结果: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能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通过对患者病情状态评估和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尽快康复.

    作者:余小冬;王慈香;刘小华;林小永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张继东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探析

    介绍了张继东教授辨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经验,临证多用祛风通络止痛及化瘀通络止痛二法,疗效显著.

    作者:葛汝青;李卫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