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萍;许乐;陈克清
目的 探讨陈皮水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自制陈皮水(观察组)进行口腔护理.结果 口腔护理后,观察组口腔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陈皮水用于骨科全麻术后患者口腔护理,能有效提高口腔护理效果.
作者:黎小霞;李巧萍;欧阳艳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有效提高病床的周转率.方法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泌尿外科特点,选择一些特色病种开展快速周转病区服务,通过设立医护一体化协调小组,畅通门诊住院快速渠道,提供全程、系统、延续的整体护理.结果 设置快速周转病区后,输尿管结石和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住院时间较设置前显著缩短(均P<0.01),再住院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快速周转病区能有效缩短泌尿外科特色病种患者的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申海燕;罗迎霞;吴伟霞;李俊英;邹勇;李炳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培养本科急危重症护理人才,适应我国对急诊、重症监护专科护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方法 探索“2(+)2”本科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方法,采取2年通科教育(+)2年急危重症护理特色培养,依据岗位需求,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制、师资队伍等方面,突出专科护理特色培养.结果 近3年,急危重症护理毕业生每年初次就业率均为93.33%.截至2015年12月,急危重症护理毕业生有62名在医院工作,其中32名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结论 在学校开展本科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能提高护生急危重症护理综合素质,符合我国社会对专科护士需求和发展方向,为急危重症护理队伍提前储备人才.
作者:孟利敏;丁梅;温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信息系统在妇产科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手术量大、种类多、时间短、工作节奏快等特点,与信息科应用Microsoft.NET Framework 3.5软件开发工具,共同编译一套适合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预约、分诊、叫号、查对软件系统,以快速、准确、方便地确认患者身份及各项信息.结果 与信息系统应用前比较,应用后病理信息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设立信息系统,医生及护士可借助信息识别系统安全、高效地完成医疗任务;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李亚玲;刘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生争论力、外倾性与护患沟通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在本院实习的64名大专及46名本科护生及其带教老师,采用争论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外倾性分量表对护生进行调查,采用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向老师调查护生的沟通能力.结果 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176.97±23.32)分,得分率为84.27%;争论总分(59.71±7.95)分;外倾性总分为(11.65±5.07)分.外倾性与争论力、护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均P<0.05),争论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性格偏外向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水平较好,而争论力水平一般.其外倾性与争论力、护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而争论力水平的高低与护患沟通能力无关,因此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根据护理实习生的不同性格制定个性化带教计划,因材施教.
作者:武月;谌璐;史文洁;周婷婷;董艳;王青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除菌抑菌和改善伤口微环境的效果.方法 将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24 h局部给氧,持续12d.12d后两组继续按湿性疗法处理伤口或手术治疗,直至愈合或3个月止.两组干预3、6、9、12 d评估测量伤口渗液pH、伤口温度,干预前和12 d分泌液细菌培养监测伤口细菌阳性率;3个月内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干预后12d观察组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渗液pH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伤口温度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治疗优化了伤口微环境,强化了除菌抑菌作用,有助于提高伤口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蒋琪霞;徐娟;郭艳侠;黄秀玲;彭青;李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程连续护理管理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膀胱肿瘤患者按收治的病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连续护理管理.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膀胱灌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膀胱灌注完全遵医行为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全程连续护理管理可提高膀胱灌注治疗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灌注所致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丽芬;杨荆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网格化集中式管理模式在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运用效果.方法 采用互联网结合WiFi无线网络技术,移动PDA技术,二维条形码技术,建立闸北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网络系统,闸北区内28个基层医疗机构均是管理系统里的一个网格,采用网格化集中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与常规集中式管理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网格化集中式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工作流程中回收、去污、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和运送质量检查合格率,医疗机构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集中式管理,各岗位每人每小时消毒灭菌包个数显著多于常规集中式管理(均P<0.01).结论 网格化集中式管理模式应用于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可提高基层医院消毒物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资源共享和质量追溯.
作者:方运珍;张洁;金泽凤;戴琳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介绍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测量工具、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提出可以从开展体验式教学、灌输服务学习理念、实施工作坊教学等方面进行干预,以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积极态度,以期为我国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王丽君;戴付敏;王靓;郭津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促进医院整体搬迁的顺利进行,发挥护理人力资源的大作用.方法 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成立搬迁管理小组,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全体护士培训,搬迁计划实施等工作.结果 搬迁前的护士配置及培训工作按照项目管理工作分解如期完成,各培训考核率均为100%;搬迁前物品、物资准备到位,每例患者责任到个人;所有患者、科室物资按时顺利完成搬迁,无差错、事故或疏漏发生;搬迁毕即投入新院工作,保证了医疗、护理顺利有序进行.结论 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组织管理效率.
作者:商丽;徐文花;邓爱姣;于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围生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孕期化疗及胎儿监测、手术配合、术后支持及疼痛护理、回奶及新生儿喂养等护理.结果 患者孕中期接受4次化疗,在孕36 +4周剖宫产下健康男婴,顺利渡过围生期,并在产后又完成了2次化疗.随访母婴状况良好.结论 多部门合作与配合,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对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与新生儿的健康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殷吟;褚佩君;高伟;李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在校护理本科生自我价值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安徽省某高校护理学院420名本科生,采用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总体自我价值感条目均分3.85±0.58,一般自我价值感条目均分3.68±0.53,特殊自我价值感条目均分3.59±0.3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成绩、健康状况和年级是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调整R2=0.194);社会支持、成绩、人际信任和学生干部是一般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调整R2=0.282);社会支持、成绩、人际信任、健康状况、年龄、留守经历和学生干部是特殊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调整R2 =0.328).结论 护理本科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偏低,应引起社会及教育者的重视,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我价值感.
作者:朱宇;王维利;栾贝贝;王婷;张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降低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度,加快肢体肿胀消退速度,增加舒适度.方法 将168例四肢骨折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按“三现”法则对影响肿胀消退的原因进行现场查检分析,制订改进计划,采取临床实验论证,改良护理用具,制作摇床标识,创新锻炼工具,开展趣味康复等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及护理措施落实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三现”法则获取真实数据对专科护理进行改进,可以促进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消退,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真启云;费文勇;杨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年级大专护生见习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护理专业2个班级设为对照班与观察班.观察班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见习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见习模式.结果 观察班见习后考核成绩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见习质量评价10个条目中5个条目显著优于对照班(P≤0.01).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年级大专护生见习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培养临床思维并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可提高见习质量.
作者:徐志平;夏立平;周滋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信打卡考勤随访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在出院时行常规微信教育;观察组(54例)在常规微信教育基础上,参照职场打卡模式由患者行抗凝药物服用回复,护士行跟踪服务.结果 观察组抗凝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信打卡考勤随访可以提高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泽湘;李开容;徐燕明;黄彬洋;刘晓瑞;刘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刮痧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刮痧干预,主要刮拭头部经络、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巡行部位,重点刮拭神庭、百会、四神聪、五脏俞、神门、涌泉等穴,每周1次,干预8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血清激素水平,如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均P<o.01),同时观察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干预后组内和组间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E2有上升趋势,FSH、LH有下降趋势.结论 刮痧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对其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孟方;段培蓓;胡倩;王一清;王琼;胡月;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附睾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51例附睾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在围术期内施行心理护理、隐私保护、阴囊及切口护理等.结果 51例手术成功.1例术后第4天发生阴囊血肿,行血肿清除术治愈.无压疮、切口感染、严重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39例随访12个月,24例输精管复通,其中15例配偶自然怀孕.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严密的阴囊及切口护理是保障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必要条件.
作者:龚艳文;李瑜;刘晓燕;袁珊燕;周彩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清扫术后上肢自我感觉症状以及症状群的分布特点,为症状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后患者3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上肢自我感觉症状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上肢存在多种症状,发生率高的3个症状分别是紧缩感(62.39%)、僵硬感(59.48%)、麻木感(42.86%).上肢疼痛感(47.94%)、压痛感(17.81%)在术后3个月内发生率高,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肢紧缩感(79.10%)、麻木感(55.22%)、僵硬感(77.61%)、感觉迟钝(28.36%)、无力感(58.21%)在术后3~6个月发生率高,其中紧缩感、麻木感、僵硬感、无力感4个症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发生率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上肢沉重感(32.20%)、肿胀感(37.29%)在术后12~24个月发生率高,术后不同时间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4个症状群:因子1为瘢痕组织牵拉相关症状群(紧缩感、僵硬感);因子2为手术创伤相关症状群(疼痛感、压痛感、无力感);因子3为上肢淋巴水肿相关症状群(沉重感、肿胀感);因子4为肋间臂神经损伤相关症状群(感觉迟钝、麻木感).结论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清扫术后存在多个症状,且以群集现象存在.护理人员进行症状管理时根据症状分布和群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患铡上肢不适感.
作者:王玲;周丽华;王营营;汪苗;潘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风险预案对预防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失禁、腹泻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文献检索,结合前期调研结果,制订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风险预案,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程度相对低于对照组;访谈护士均肯定风险预案的作用,并表示愿意继续执行该预案.结论 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风险预案可有效预防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缓解症状,对提高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杨燕;汪苗;徐九云;方秀花;吴立新;刘艳;苏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测算护理工作量,探讨神经外科各专业组间护理人力的合理配置.方法 采用自我记录法测定124项护理项目工时;借助医院信息系统获取各项目发生频次;计算神经外科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护理时数和床护比.结果 神经外科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基础护理时数、观察性护理时数、治疗性护理时数、健康教育时数、医护配合时数、间接护理时数及总护理时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脑损伤专业组需要配置护士人数多,其次为颅底脑干肿瘤专业组,而颅内外沟通性病变和幕下肿瘤专业组需要配置护士人数较低.结论 神经外科各专业组间护理工作量不同,所需配置床护比各异,应根据疾病特点优化神经外科护理人力配置.
作者:蔡卫新;尹志科;梁建姝;李靖;贾金秀;田淳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