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傣医治则研究(二)

胥筱云;朱成兰;保丽娟;周游

关键词:傣医, 治则
摘要:本文对历代僚医药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归纳,系统总结了僚医治则.主要为调平四塔五蕴、分塔辨治、调平寒热、未病先防、先解后治、急缓分治,或急缓同治、补抑并用、动静结合、通利三盘、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外合治、上病治上、下病治下、上病治下.下病治上.上下合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左右分治、公母病分治、递进治疗、多法综合应用.本文是傣医治则研究(一)的续文,继续阐述傣医的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外合治、上病治上、下病治下、上病治下,下病治上,上下合治、左右分治、公母病分治等治射.文中从僚医药的角度,运用僚医药理论及大量傣医方剂在临床的应用阐述、说明了上述治则.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民族医药相关概念辨析

    要想深入准确理解民族医药学,以下三个问题即什么是族群?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主义?什么是民族学?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通过初步的概念辨析,对上述4个概念及其联系进行了阐述,这对开展民族医药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渠峻;郑蓉;庄乾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傣医治则研究(二)

    本文对历代僚医药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归纳,系统总结了僚医治则.主要为调平四塔五蕴、分塔辨治、调平寒热、未病先防、先解后治、急缓分治,或急缓同治、补抑并用、动静结合、通利三盘、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外合治、上病治上、下病治下、上病治下.下病治上.上下合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左右分治、公母病分治、递进治疗、多法综合应用.本文是傣医治则研究(一)的续文,继续阐述傣医的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外合治、上病治上、下病治下、上病治下,下病治上,上下合治、左右分治、公母病分治等治射.文中从僚医药的角度,运用僚医药理论及大量傣医方剂在临床的应用阐述、说明了上述治则.

    作者:胥筱云;朱成兰;保丽娟;周游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傣药雅罕鲁短胶囊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建立傣药雅罕鲁短胶囊的质量标准、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十大功劳、白花树皮;室温留样分别于0、1、2、3、6、12、18、24月定期检查,对其稳定性进是行系统观察.结果:均能检出十大功劳、白花树皮,阴性对照无干扰;室温留样24个月内各项考核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可控制雅罕鲁短胺囊的质量;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2年.

    作者:赵应红;肖丽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试论李济马的四象体质观

    李济马四象体现根据人的体质特征分为太阳人、太阴人、少阳人、少阴人.重点就李济马四象体质观的含义.李济马的四象体质现,李济马四象体质观与中医学的比较,李济马四象体质观的辨证原则进行了探讨.

    作者:金明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正交法优化维药唇香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唇香革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β-环糊精包合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筛选,以包合物的包舍率及收得率为指标.选定佳工艺,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唇香草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佳工艺为:采用机械搅伴法,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1:8,加水量为10倍.包和温度50℃.搅拌时间1.5h.结论:此工艺可提高制剂稳定性,方法简便易行,能适用于大生产.

    作者:田树革;周晓英;孙芸;崔凤静;郭玉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野西瓜中总黄酮的含量分析

    目的:对野西瓜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为野西瓜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芦丁-UV方法进行测定.结果:总黄酮在0.00168~0.0672mg/m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加样回收率为99.60%,HSD=3.16%.结论:该法样品处理简单、迅速,可以做为野西瓜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不同来源的野西瓜中总黄酮含量差别较大.

    作者:高贺;王玉亮;王慕华;辛海量;张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宁蒗纳西族摩梭人民间验方录

    宁蒗是纳西族摩梭人医药发祥地之一.宁蒗纳西族摩梭人药用植物1000余种,动物药100余种,矿物药50余种,宁蒗有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和源远流长的纳西族摩梭人医药文化,有纳西族摩梭人药资源丰富等优势.

    作者:彭朝忠;祁建军;李先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酸马奶酒的研究进展

    从化学成分、微生态、营养及医学价值等方面对酸马奶酒作一综述,以促进对酸马奶酒的研究和开发.

    作者:敖道夫;布日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几种常用蒙药的传统炮制方法

    蒙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而且它的炮制方法也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富于民族特色,是值得研究的领域.

    作者: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火硝制蜗牛的炮制工艺研究

    本文应用正交设计实验,对火硝煮制蒙药蜗牛的炮制工艺进行了佳工艺的筛选,结果,其佳工艺的参数为火硝用量(药材:火硝)100:10,煎煮1小时.于200℃下干燥1.5小时;通过药理实验,证明蜗牛用该工艺炮制后,确实增强了其利尿作用,为规范火硝制蜗牛的炮制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庞秀生;郭艾;张林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恩施板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酶和血液流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恩施板党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免40只.随机分为对照纽、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组、恩施板党根提取液组和水煎液组.统一标准喂养,用药组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20分钟后,行手术结扎家免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状态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再灌注后,心肌组织酶的变化.结果:与时照组比较:MIRl组心脏舒缩功能变化明显,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含量增高.抗氧化酶S0lD和细胞能源ATP,酶活性降低,心肌细胞LDH、CK酶大量释放.而与模型组比较:提取液组和水煎液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心肌组织中加MDA、LDH、CK升高,增强SOD、ATP活力,影响血液流变.结论:恩施板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蒙药哈它嘎其治疗宫颈糜烂60例

    1 临床资科1.1病人来源:本组60例均为年龄24~49岁的门诊病人.均为非妊娠已婚妇女,3个月内未接受其它方法治疗者.

    作者:包春晶;胡瑜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广西侗医药概况

    侗族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侗族先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作者:杨东爱;吕琳;兰日春;杨冰;吴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理美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内容、范围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美学知识.

    作者:许明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苗瑶医习用药肺经草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目的:为肺经草的品质评价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7种肺经草叶表皮特征.结果:找出了7种肺经草叶表皮特征的主要鉴别点.结论:叶表皮特征可作为肺经苹的鉴定依据,为肺经草的品质评价打下了基础.

    作者:周小江;贾教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蒙药抗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开始用蒙药六味安胶囊与巴特日-7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敖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乌头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我国约有200多种.作为重要的有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自1998年以来,从该属植物获得的析二萜生物碱以及其它类型的化合物.

    作者:乌力吉特古斯;高艳红;黄冬梅;苏艳芳;柳占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蒙药煅贝齿的质量标准研究

    本文参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中有关项目,对煅贝齿的炮制品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理化鉴别、重金属、砷盐分别进行了检查,取得了上述各项指标的客观数据,为蒙药煅贝齿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渠弼;庞秀生;郭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维药苍耳子在国内的应用

    新疆维吾尔语称苍耳子为吾都西嘎可多拉盖.苍耳子系菊科植物苍耳的Xanthium aibifieum part的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作者:李新芳;孟晓纯;买尔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畲族民间方治疗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痄腮,畲族民问称为大嘴巴,对此病目前尚无特殊的有效治疗.

    作者:阮灵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全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委会,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