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老人突发血管迷走性晕厥1例

周小青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 高龄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90岁,因在参加户外集体活动后用餐时突发心悸、头晕、出汗、面色苍白、黑蒙、四肢发凉等症状.查体:血压80/50mmHg、心率58次/min,律齐.当即给予平卧位,松开衣领、裤带,吸氧2 L/min;约4min患者症状缓解.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无心脏病、糖尿病史.发病前未服任何药物.就诊后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考虑血管迷走性晕厥.经卧床休息后未再发作,医嘱予回家休息.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前后血糖变化分析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务工作者,如何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1-2].实践经验显示,运动能有效地降低血糖[3-4].本文针对这一实践经验结合临床实验,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干预措施前后血糖变化水平.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3个干休所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确诊的8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84例中男53例,女31例,年龄70~85(80.2-±3)岁.糖尿病病程3~30年,均在干休所和医院接受降糖药物治疗,步行治疗前后血糖监测均在干休所进行.

    作者:潘全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部队长期野外驻训期间疾病谱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某部队长期驻训期间的疾病谱的变化,以指导部队搞好卫生防病工作作.方法 将整个驻训期间划分为3个阶段,收集在野战医疗所就诊的新发病例资料,进行分阶段统计并分析.结果 3个阶段中第一阶段的发病人数多,共83例,占总发病人数的48.52%,以外伤为主(34.94%),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21.69%).第二阶段发病人数明显下降为32例,占总发病人数的18.93%,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37.5%),其次为外伤(18.75%).第三阶段发病54例,占总发病人数的31.95%,以外伤为主(31.48%),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29.63%).结论 在不同阶段官兵的遂行任务及强度不同,生活及气候条件的变化,防病治病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作者:朱震;陈志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军队医院卫生战备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 开发一种军队医院卫生战备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军队医院卫生战备的信息化管理.方法 采用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和图文处理技术,借助软件开发平台进行系统的研制与调试.结果 卫生战备信息系统实现系统的初始化、任务分析、分队管理、药材装备、文书管理、战备训练、平转战、信息查询和系统维护等模块功能,实现了军队医院卫生战备工作管理、训练与考核的自动化,提高了军队医院卫生战备工作管理、训练的效率和水平.结论 开发的系统信息全面,操作简便,适应目前军队医院卫生战备建设和训练需要.

    作者:徐志明;胡佳乐;邬小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一起大批量食物中毒的救治体会

    目的 提高医院对大批量伤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方法 总结某军队医院急诊科2011年9月11日对一起大批量食物中毒学员成功救治的经验.结果 117名学员在20小时内陆续送至医院,均能得到合理分诊,危重病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迅速启动批量伤员救治应急预案、科学合理的分诊和急救流程、实施正确的共同医嘱是成功救治批量伤员的关键.

    作者:陈小凤;李子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34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TD)是胃肠道的少见肿瘤,尤其老年患者因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加之其解剖和生理的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治疗上亦有一定难度.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与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老年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60 ~87岁;起病隐匿,发病至确诊时间为1周~2年,平均4.5个月.

    作者:朱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盘源性下腰痛患者CT腰椎间盘造影与MRI相关性研究

    目的 基于CT腰椎间盘造影术(CTD)诱发的一致性疼痛,研究盘源性下腰痛与MRI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盘源性下腰痛76例行MRI检查后实施CT腰椎间盘造影术,共计造影209个腰椎间盘,分析CTD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诱发的一致性疼痛与MRI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在完成CTD检查的209个椎间盘中,83个诱发一致性疼痛;其CTD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与诱发一致性疼痛具有相关性,腰椎间盘的MRI改变与造影诱发的一致性疼痛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T腰椎间盘造影术能定性诊断腰椎间盘内破裂,进一步确定责任椎间盘.盘源性下腰痛的病因可能与腰椎间盘MRI改变:Ⅳ~Ⅴ级退变、局限性高信号(HIZ)的出现、软骨终板及终板下骨髓信号异常(modic变性)相关.

    作者:刘淼;陈兴灿;潘永青;费军;张忠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临床确诊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超声表现14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右输尿管上段梗阻病变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肾盂分离程度(D1)、输尿管扩张程度(D2)、狭窄处距肾门的距离(D3),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组D1、D2、D3分别为(2.60±0.29)cm,(1.23±0.14)cm,(5.37±0.98) cm;对照组D1、D2、D3分别为(2.81±0.30)cm,(1.20±0.15)cm,(2.10±0.25)cm.两组间D1和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梗阻部位相对固定为其独有的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吴志华;徐忠华;彭亮;舒华宝;龚晶晶;王小娟;朱东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痛经患者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临床观察

    本文旨在观察痛经患者与一般患者无痛人流术后的宫缩痛的差异,在做好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护理工作时,尤其要加强痛经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6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经尿HCG定性及B超诊断为宫内早孕、既往无慢性基础性疾病、自愿要求择期行人工流产ASA Ⅰ~Ⅱ级早孕妇女204例,年龄20~ 40岁,体重45~65 kg,孕期为42~ 70 d,术前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术前无明确禁忌证和特殊要求.术前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心电图均正常.其中既往有痛经史患者100例.根据既往是否痛经分为痛经组(100例)和无痛经组(104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艳;徐静芳;陈声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Bix法则在心房扑动诊断中的应用

    Bix法则由奥地利著名心脏病专家Harold Bix首先提出并以其姓名命名.该法则的中心内容是,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在2个QRS波中间看到心房激动波(P波或F波),2个房波的中间恰好是QRS波群出现的地方,即使看不到明确的房波,也不能排除有房波隐藏在QRS波群的可能[1].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就正确使用Bix法则诊断1例心房扑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金龙;王媛媛;刘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感染细小病毒B19的血常规和临床体征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新发现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和接受过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体内细小病毒B19DNA及其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探讨细小病毒B19感染对患儿血常规和临床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95名急性白血病患儿分为两组.第一组:50名接受过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第二组:45名新发现、未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两组采用PCR法检测细小病毒B19DNA,以ELISA法检测血清细小病毒B19-IgG和B19-IgM抗体.结果 ①第一组检测细小病毒B19病毒DNA阳性率为32.0%,第二组为46.7%,对照组为零.②第一组当前感染的患儿有显著的血红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水平下降及淋巴细胞增多;第二组当前感染的患儿有显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淋巴细胞增多.③临床体征方面,两组当前感染患儿都有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结论 不管有无接受过化疗,细小病毒B19感染都是急性白血病患儿血细胞减少的重要原因.此外,细小病毒B19的感染与显著的肝脾、淋巴结肿大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常林;陈红兵;朱君;张雯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1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 denectomy,PD)临床治疗效果,以期减少术后胰漏(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3年3月完成的198例PD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胰肠吻合采用胰腺残端空肠两层对端吻合,胰管内置支撑引流管外引流.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有3例通过手术放大镜寻见胰管,1例胰管未找见而采用胰腺残端结扎;全组无胰漏发生,有4例胃排空障碍;胰腺残端结扎病例出现胰腺炎、胃排空障碍,经生长抑素、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术中尽量寻找胰管断端,内置引流管并引出体外,避免了胰酶激活对吻合口的腐蚀,是避免术后胰漏的关键所在.

    作者:许朱定;张海斌;沈翔;杨宁;付雍;杨广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干部病房护士紧急救护技能培训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老干部病房护士紧急救护技能综合培训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以老干部病房快速反应7个预警项目为组训模块,比较护士培训前后理论、操作技能和案例法情景模拟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变化,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护士培训后案例情景模拟综合能力考核情况,问卷调查护士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比较培训前后医师对护士在临床急危重症救护中医护配合满意率.结果 培训后护士理论成绩、技能和案例情景模拟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显著提高(P<0.05);不同工作年限和训练次数护士案例情景模拟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护士认为通过培训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92.5%);培训后医师对临床抢救处置中医护配合满意率由86.89%提升至96.9% (P <0.05).结论 模块化案例法情景模拟综合训练有助于较快提高老干部病房护士紧急救护技能和综合救治能力.

    作者:张一丹;郑伟伟;汪芳;钱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支平喘软胶囊组方药材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急支平喘软胶囊组方药材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黄芩苷及其同类成分含量和总浸出物含量作为指标,对处方中药材分别进行水溶液提取和醇溶液提取筛选,并以提取液量与药量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作为考察对象,以黄芩苷类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优选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用70%乙醇作为提取溶媒能较完全地提取有效成分.正交试验提示:用12倍量70%乙醇,提取两次,每次2h为佳提取工艺.结论 该工艺条件稳定,快速简便,重现性较好,适合用于指导大生产.

    作者:王曙东;苏振乾;王玉喜;李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理服务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了解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研究心理服务对其的影响,为探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官兵心理服务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30名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官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两次测试,统计各因子分,同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并分析心理服务对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 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官兵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偏执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5),其余各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服务后,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官兵躯体化得分显著低于服务前(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服务前(P<0.05),其余各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军人,心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为圆满完成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吴张鹏;王芳;陈静;李津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危机管理在医学生殖中心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如何对医护人员自身及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危机管理,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方法 对2012年6-10月在生殖中心治疗的200例患者各个环节潜在的危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于2012年11月-2013年3月对200例患者实施干预.结果 在实施常规治疗未进行干预的200例中,共有32例出现安全隐患,其中护患纠纷4起.在实施危机管理的200例中,出现安全隐患10例,仅1例发生护患纠纷.结论 通过应用危机管理制度、重视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及有效心理疏导,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卞雯雯;梁翠;王欢欢;陈声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地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本文根据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卫勤保障需求,结合工作实践,从保障力量建设、紧贴实战训练、指挥信息支撑和精确高效保障等方面,对基地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做了较深入的思考.

    作者:徐晓莉;茅建华;刘玉秀;李永昌;孙建林;孔伟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院2010-2012年注射用胰岛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注射用胰岛素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军卫一号”信息系统提供的2010~2012年注射用胰岛素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使用的胰岛素品种达13种.诺和锐30(笔芯)、诺和灵30R(笔芯)、甘精胰岛素等在3年中销售量稳中有升.结论 注射用胰岛素的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其中,合资和进口品牌胰岛素从金额和所占份额双双增加,国产胰岛素的份额逐年减少.

    作者:吴勤研;王楠;倪江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在野外驻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在医疗救援队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应急救援医疗队于2012年赴皖某地参加野外驻训任务3个月,运用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对41名护理人员进行评价,比较驻训前、中、末期的能力水平变化.结果 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较快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和保障水平.结论 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为医院应急救援医疗队护理人员抽组、培训、考核提供了依据,对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莹;葛学娣;凌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部战士3km越野训练前后两类指标的变化

    目的 观察某部战士在3 km越野训练前后尿常规及血肌酸激酶两类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某部145名战士,分为新兵组与老兵组,在3 km越野训练前后,检测尿常规及血肌酸激酶等项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兵组尿常规项目异常率为33.3% (19/57)低于新兵组39.8% (3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兵组血肌酸激酶异常率为77.2% (44/57)低于新兵组98.9%(8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越野训练短暂影响到肾功能并明显损伤横纹肌,长期训练可提高耐受性.

    作者:仲崇翔;焦留宏;何雪冬;廖日洪;刘慧;王强;高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四种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部位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对四种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部位的对比分析,探索佳穿刺采血部位.方法 收集2011年5月~2012年5月568例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按采血部位分为四组,对比四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率、按压时间、皮肤瘀青发生率、血肿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四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误穿静脉率、按压时间、皮肤瘀青发生率及血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股动脉组误穿静脉率为9.5%,按压时间为(10.29±0.50)min,皮肤瘀青发生率为12.9%,血肿发生率为10.2%,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四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肱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在误穿静脉率、按压时间、致皮肤瘀青发生率及血肿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嵇君俊;顾佳云;丁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