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傣医药治疗腹部术后腹胀、腹痛22例

高世华;岩温龙;玉腊波

关键词:腹部术后, 腹胀, 腹痛, 傣医药治疗
摘要:腹部术后部分病例肠蠕动恢复缓慢、肛门不排气、排便,腹胀、腹痛、肠粘连,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促进术后肠蠕动、早期肛门排气、排便、解除腹胀腹痛,避免肠粘连,我们于2004年1月~10月应用傣医药治疗腹部术后腹胀、腹痛、肛门不排气、排便22例,疗效满意,随访半年无特殊,现报告如下.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蒙药嘎木朱尔的体外抑菌作用初步观察

    目的:通过蒙药嘎木朱尔的体外抑菌作用,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蒙药嘎木朱尔的溶液浸泡的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步实验观察与分析.结果:蒙药嘎木朱尔对以上7种菌均有抑菌作用.结论:蒙药嘎木朱尔体外有明显抑菌作用.

    作者:吴柒柱;苏雅拉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瑶药五黄树根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研究瑶药五黄树根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黄树根挥发油,并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五黄树根挥发油中分离并检索出12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3%的分别为1,2-邻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基]酯、1,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檀香醇、α-石竹烯醇、反式-石竹烯.结论:该植物中12种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报道,占挥发油气化产物的43%.

    作者:孟青;韩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民族院校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初探

    医学专业英语对于医学生而言十分必要,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就十分突出.但是在民族院校中,大多教师和学生对此并不十分重视,教学中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就相关的教师、学生、教学及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作者:尹辉;廖和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非少尿型220例临床总结

    慢性肾功能衰竭非少尿型是肾功能衰竭早中期出现的一组症状,常因多种因素损伤肾小管一间质而致,临床表现出三阳(三种消化热能)失调,七素(七种体素)毫损,瘀血内阻等多种症状.我们用蒙医蒙药为主治疗本病2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

    作者:奇太宝;南海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蒙药亚苏哈图吉呼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蒙药亚苏哈图吉呼对去势小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1月龄雌性昆明小鼠采用卵巢切除手术造成骨质疏松模型,术后各组动物给予相应药物,40天后处死动物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Ca、P、ALP及血脂水平,从而观察蒙药亚苏哈图吉呼对模型鼠的防治作用.结果:蒙药亚苏哈图吉呼的各剂量组可使去势小鼠血清钙含量增加,并使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使动物出现动情.结论:蒙药亚苏哈图吉呼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血脂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亦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包立道;郭秀琴;王玉华;张述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黎族民间传统医药与植物的利用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黎族民间传统医药知识进行了收集和研究.论述了黎族民间传统医药及药用植物利用的概况.分析了黎族传统医药与热带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地区经济及现代医药事业发展的关系,指出了黎族传统医药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建议加以保护和开展广泛的研究.

    作者:甘炳春;杨新全;李榕涛;杜道林;何明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体会

    我们1998年~2003年期间用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娜仁高娃;达布希拉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傣医药治疗腹部术后腹胀、腹痛22例

    腹部术后部分病例肠蠕动恢复缓慢、肛门不排气、排便,腹胀、腹痛、肠粘连,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促进术后肠蠕动、早期肛门排气、排便、解除腹胀腹痛,避免肠粘连,我们于2004年1月~10月应用傣医药治疗腹部术后腹胀、腹痛、肛门不排气、排便22例,疗效满意,随访半年无特殊,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世华;岩温龙;玉腊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病证分析及当贡-3的功效探讨

    目的:对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病证进行深入探讨,为蒙医辨证规范化提供依据.并对蒙药当贡-3的配方做进一步的研究以寻求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理论依据,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临床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证候分析,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学范畴,以蒙医学理论推出新的治疗方案并从蒙药学、方剂学角度分析当.贡-3的功效,明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学理论依据.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与蒙医学所述心刺痛的楚斯盛型或血盛型累及白脉时临床表现多数相对应,此时应用当贡-3治疗有充足的蒙医学理论依据.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数由巴达干偏盛凝固心脏之楚斯影响赫依楚斯运行所致.且蒙医楚斯盛型或血盛型累及白脉不稳定型心绞痛时予当贡-3辅助治疗是完全符合蒙医治疗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及用药原则.

    作者:莫日根图;乌汗毕力格;苏和;巴特金;张松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蒙医放血疗法治疗血希拉性头痛

    我科自2002年始采用蒙医放血疗法治疗血、希拉性头痛病,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春英;敖特根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壮医预防医学研究概述

    壮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壮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对本民族的生存和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壮乡广大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

    作者:蓝毓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蒙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蒙医药辨证施治,合理配伍,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包光华;白音孟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蒙医药蒸熏法治疗病毒性角膜炎

    笔者2000年3月~2004年9月期间共收治病毒性角膜炎36例,用纯蒙药蒸熏法内外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总结如下.

    作者:格日勒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藏医药浴的注意事项

    1浴前注意事项1.1浴前必须做心电检查,测量血压、B超检查脏器、有必要时摄X线胸片.因此心脏病、高血压不宜接受药浴治疗.若浴前在其它医院做了检查,可将有关检查结果的单据带上,做以诊断参考用.

    作者:张扎西嘉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中医和维吾尔医同用一种药物的异同

    维吾尔医药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它吸收了希腊、阿拉伯、印度和中医等民族医学的精华,成为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许多优秀文化,其中维吾尔药物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作者:热比亚·阿布力米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蒙药治疗乙型肝炎18例

    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常见的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本文中以晨希拉开始聚积时给予消希拉为主的地格达-8和利肝胆的古日古木-13,中午希拉盛行时消希拉的依赫哈日-12,晚希拉平息时利肝胆的德额都·古日古木-7治疗,治疗乙型肝炎18例,总有效率83.3%,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鲍云;张更丰;姜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藏医三因与三邪

    根据三因的特性、可量化与依据三邪所开药方的特点,阐明藏医药中的三因与三邪是物质的,有助于揭示三因与三邪的实质和为进一步认识、研究藏医的施治方式与藏药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利毛才让;热增才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对四象人辨象要点浅探

    <东医寿世保元>中系统地分析了人体有机体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发展、变化关系.通过肺与肝、脾与肾的生理功能特点及生理功能大小,在人体生理变化中占居主要矛盾地位,起主导作用时,把这群人可归纳为太、少、阴、阳人范畴.

    作者:朴明杰;李湘兰;黄哲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蒙药开发中文献信息的保障

    文章针对当前蒙药开发中在宏观上重政策环境、资金投入,微观上重实验室研究,阐述了文献信息的重要性.并对合理的开发蒙药文献提出个人见解.

    作者:云彩麟;李佳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哈萨克药玛瑙膏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玛瑙膏是哈萨克民族民间常用的骨伤药,在临床中已应用多年,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四肢疼痛,效果明确.为进一步评价该药的药效,自2004年12月~2005年2月,我们进行了抗炎镇痛的动物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阿古丽;吾古丽汗;康雄;王瑞良;庞虎;张苏杰;库丽孜哈;黄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全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委会,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