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梅;董玉娟;李素梅
目的:分析中药在胃溃疡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胃溃疡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是单纯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则是单纯的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仅为79.5%,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溃疡患者治疗中,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郭晓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近年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机理研究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机理研究及治疗情况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耳穴贴压具有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神经功能、血管功能等多方面作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结论: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臧镭镭;胡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李中梓根据《内经》首先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学术论点。李氏提出脾肾互济同治,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临床实践使脾肾学说进一步完善。李氏认为治虚关键在于脾肾。后,就提出的观点进行举例。
作者:柳永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讨论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患有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用自拟的中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变异型心绞痛,通过中药作用缓解西药的毒副反应,效果可靠、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登攀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通过对1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患者进行两周的分组分期治疗观察,初步浅显地探求血府逐瘀口服液对于推拿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辅助疗效。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阳虚类型的失眠临床不易被重视,导师孙玉信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阳气虚损运行失常是导致失眠的基本病机,临床上运用扶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帅;孙玉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按摩护理干预在产后尿潴留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6月经阴道分娩的680例健康产妇中发生产后尿潴留的35例产妇,引起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对2012年7月~12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20例,针对性的采取相应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012年7月~12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20例,发生产后尿潴留8例,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有效减少产后尿潴留,有着明显的护理效果。
作者:庄小岸;陈晓芬;刘文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讨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性疼痛的价值,并总结有关的治疗体会。方法:将我院2007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以评价针灸治疗和牵引治疗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性疼痛中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2.5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0.4d。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愈378例,有效55例,无效17例。治疗有效率为96.3%,与对照组的89.3%的治疗有效率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性疼痛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有关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何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本文从病因病机、诊断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徐升阳教授治疗经行头痛的经验。肝郁型头痛,血瘀型头痛,二者往往相互影响,施治中疏肝、平肝、理气、化瘀结合运用,注意头痛部位不同的引经药。
作者:冯丹;徐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结合针灸理疗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关节炎患者60例,其中行益肾蠲痹丸结合针灸理疗治疗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行益肾蠲痹丸药物治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静息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肿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痛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结合针灸理疗治疗骨性关节炎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自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名老中医对诊治慢性盆腔炎的认识,因为对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名老中医的诊治思路也有所不同。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基本原则依然是辨证论治,其病理表现以瘀、湿、寒、热、虚、郁为主,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
作者:杨卫灵;刘春丽;孙丽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本文介绍冯建春教授应用麻杏甘石汤的临床经验,她认为该方剂不仅用于治疗“外感未解,痰热郁肺”的咳喘,还可扩展至许多证型,实际应用中,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重在宣肺,临床应用复杂多变。
作者:李涵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观察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将37例患者分为三组,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寒邪凝滞型、气血亏虚型。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霞;赵迎春;姜春状;李玲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甲状腺腺瘤患者36例,用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3个月。结果: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74.86%,经x2检验,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甲状腺腺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永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不仅因他所创立的六经辨证的方法给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外,而且对妇产科方面的精湛论述也为发展妇产科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现存的祖国医学书籍中,有专篇论述妇科的就算建安医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为早。该书是我国现存早的一步研究杂病的专书,其中有三篇为专门论述妇科病的。由于本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故被誉为医方之祖,治疗杂病的典范。
作者:冯英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祛风除湿汤内服外洗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祛风除湿汤内服外洗治疗湿疹60例。结果:治疗1~3个疗程后,60例中53例临床治愈,7例无效,有效率88.3%。结论:祛风除湿汤内服外洗治疗湿疹有较好疗效,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朱秀美;李秀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火针加火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在我社区中医科进行治疗的66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4.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和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火针加火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高作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推拿疗法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照组给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均有效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各免疫球蛋项白升高值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疗法可以提高患儿免疫力,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有较好的治疗与预防效果,可广泛用于临床。
作者:邢鑫鑫;张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制定调经止痛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所含的白芍、黄芪、香附、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方中所含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 鉴别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测定芍药苷在51.52~1288.0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01%,RSD为1.0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调经止痛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孙冬梅;董玉娟;李素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对截断止嗽方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于2013年收治于我院86例患有外感咳嗽的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并且运用了截断止嗽方来对患者做出临床治疗,根据外感咳嗽患者的病情状况而定,在截断止嗽方中加入不同的药物来治疗患者,观察有针对性的截断止嗽方的治疗效果。结果:在86例的外感咳嗽患者服用截断止嗽方治疗后,有65例的患者治疗显效,有14例的患者治疗有效,有7例的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1.86%。结论:运用截断止嗽方对患者实行临床治疗,患者对药物并无不良反应,而且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文贤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