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肝透毒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28例

周新明

关键词:护肝透毒汤, 应用, 乙型肝炎, 中药疗法, 慢性病
摘要:用护肝透毒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28例,并设成药组、西药组各60例作为对照。护肝透毒汤的总有效率略高于西药组,而治疗组、西药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成药组,结果显示 HBVM 及 ALT、G、A/G、HBVDNA 复常率均高于成药组(P<0.05)。若ALT>3×ULN,以护肝透毒汤加用西药抗病毒,则疗效有所提高。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浅议太阳病的部位、体质与免疫学观点

    就太阳病的所属部位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充分论证了太阳病的部位不能用有关手足太阳经的经络脏腑去概括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关太阳病体质学与免疫学的相关探讨。

    作者:王海铭;康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舒肝颗粒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肝颗粒在更年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中医门诊2011年1月~2012年10月的95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尼尔雌醇片治疗,治疗组53例在雌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肝颗粒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颗粒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效果肯定,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赵爱民;翟文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复方泽泻滴丸的急性毒性试验

    目的:考察复方泽泻滴丸的急性毒理实验。方法:采用30只小白鼠,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高、中、低剂量组,雌雄各半进行预实验。若毒性小,测不出半数致死量,则进行大耐受量试验:采用清洁级100只小白鼠,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雌雄各半。采用预实验中高剂量组药物1d内多次给大浓度大容量的方法实验,即空白对照组、PEG基质组、1d 3次组、1d 2次组、1d 1次组,测定其大耐受量(MTD)。结果:预实验未发现小白鼠死亡,测不出半数致死量。正式实验中,测得大耐受量(MTD)为1680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240倍,说明短期内大量服用复方泽泻滴丸是安全无毒副作用。结论:本药安全性较大,大耐受量(MTD)为1680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240倍,一次较大剂量服用复方泽泻滴丸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

    作者:何丽君;陈豪;郑婉玉;鄢英慧;阮时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衰炎性因子及BNP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衰炎性因子及BNP的影响。方法:从入住心内科的病人中筛选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人60例,其中心功能III级30例,心功能VI级3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和丹参酮IIA组。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14d)后测定血浆BNP浓度、CRP水平、IL-6水平。结果: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组的血浆炎性因子IL-6、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BNP浓度亦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的血浆炎性因子IL-6、CRP水平,且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有益于冠心病心衰的治疗。

    作者:王红辉;刘新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前针灸在治疗及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放化疗后副作用、缓解疼痛及其他并发症。说明针灸的疗效及理论基础值得肯定,但如何在中医的宝库里挖掘出更多的针灸治疗方法,为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可以作为临床工作者今后工作的方向。

    作者:李文虎;韩克舜;杨亚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生化止血饮对药流后蜕膜中PR和LN表达影响的临床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后蜕膜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表达的影响,研究中药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机制。方法:选取自愿药物流产终止妊娠者80例,临床分为人工流产组、单纯药物流产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组,每组20例,留取新鲜蜕膜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表达的情况。结果:生化止血饮组蜕膜中PR和LN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化止血饮可以下调药流后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水平,抑制蜕膜细胞分泌LN,降低蜕膜细胞与子宫内膜组织的粘附作用,促使残留蜕膜组织排出,达到减轻药流后出血的目的,使药流完全。

    作者:李文清;于燕;王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周易》易理文化与中医医理相关性探析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观、辨证和升降交感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居安思危观在中医理论形成发展中的影响和所起的文化作用,阐释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升降运动观、阴阳五行学说和“治未病”理论内涵和文化因素。

    作者:袁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阐述西医、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进展,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提供参考。

    作者:马伟;危蕾;刘芳英;钱叶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药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作用机制研究

    稳心颗粒1995年由卫生部批准为三类新药,其药物组成和处方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稳心颗粒主要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脉瘀阻之心动悸、脉结代。症见气短乏力,心悸不宁,头晕心烦、胸闷胸痛,脉结代或虚数。目前稳心颗粒国在内外的实验室方面已做过很多研究,本文就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赵涛;赵步长;伍海勤;张媛(通讯作者);宋琳琳;吴红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略论李梴针灸学术思想及其价值

    旴江名医李梴对针灸学术有着独特的见识,其针灸学术思想特点是取穴精简,远取为主;穴分主次,刺有先后;手法重视补泻;按时选穴,流注开穴和灸养防病等,为后世的针灸学术指导起了更加广泛和重大的意义,对后世影响颇大。

    作者:刘静;傅杰;李芳;周步高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来本院治疗的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进行分组研究,分为中西药结合的治疗组(A组)及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B组),治疗2个疗程后,对疗效、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评定,并且随访1年,确认病人的存活率。结果:经过治疗,A组总有效率达到92%;B组总有效率达到88%,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A组副反应评分达到(4.58±0.22)分,B组达到(13.81±0.4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的疗效较好,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徐开慧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卒中后抑郁症常伴发于脑血管疾病的整个过程,其临床表现纷繁复杂,往往起病较隐匿,发病率极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造成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外,多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增加病死率。近年中医药在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方面逐渐显现出卓越成效,本文针对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作者:魏玖月;奚燕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生石膏治疗小儿发高烧11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生石膏对于小儿高烧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烧病患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患给予生石膏治疗,对照组病患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24h以内退烧人数20例,占比35.0%,48h以内退烧人数36例,占比63.1%,48h以后退烧人数1例,占比1.7%,48h退烧率为98.3%。结论:生石膏治疗小儿高烧相较于常规方法效果好,副作用少,经济方便明智的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辨证分型治疗臁疮30例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臁疮疗效。方法:30例病例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分湿热瘀阻型、气虚血瘀型、气血两虚型,治以分期辨证,内外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3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27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臁疮疗效满意。

    作者:王明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常留有后遗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阳痿19例报告

    通心络胶囊已广泛用于心、脑及血管性病变。笔者以此治疗阳痿19例,19例患者中,有效17例,无效2例。通心络胶囊治疗阳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臻;魏宝永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药黄芩抗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本文论述中药黄芩抗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为黄芩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朱秀美;杨国松;李秀才(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活血化瘀法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衰老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抗衰老研究机制。方法:通过文献从中医“化瘀生新”等理论出发,总结活血化瘀法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衰老的机制。结果:揭示活血化瘀法可调控已衰老的干细胞功能修复并促进干细胞再生分化。结论:明确“化瘀生新法”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修复和再生以延缓衰老。

    作者:杜梅梅;张金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大株红景天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8例,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使用甲钴胺,治疗组34例使用大株红景天联合甲钴胺,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及震动感觉阈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及震动感觉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经x2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韩景辉;李明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浅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内异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部位,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治疗方法,对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行综述,给予临床参考、研究。

    作者:朱志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