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铮;王丹;高樱
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晨交班作为病区常规工作之一,已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传统的交班形式因其内容笼统,不能客观、准确、动态地反映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且交班内容千篇一律,不利于护士整体职业能力的提高[1].2002年10月始,我科对晨交班的形式进行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中风患者,并与单纯针灸治疗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进一步做好为广大部队干部医疗服务工作,近14年来我院每年为医疗体系的广大干部进行定期年度体检,对疾病的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们在体检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 377名干部进行了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汪贤臣;徐爱芬;孔梓祥;徐建平;蒋慧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恶性疟疾是目前世界危害较严重的寄生虫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每年有3亿~5亿人发病,150万~270多万人死亡[1].二战时期南太平洋岛国因患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是战场实际需要士兵的5倍[2].在维和任务区利比里亚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发病,其中90%为恶性疟疾,是严重威胁在利比里亚维和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我们通过分析当地就诊的恶性疟疾情况,总结了维和任务区恶性疟疾的防治经验,旨在提高对恶性疟疾的认识、预防和诊治水平,并为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李津;宋风兵;肖海;饶本强;马卫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老年人隐性心力衰竭因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笔者接诊特殊临床表现的隐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6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非接触作战[1]在现代战争中频频运用,以实施快速高能的机动战对敌方进行远程打击,作战效果十分明显.常规导弹部队担负着远距离、多方向、跨区机动作战任务[2].其应急机动作战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战争行动,是高技术条件下实施精确打击的非线性作战模式[3]的重要环节.因此,深入探讨高技术条件下常规导弹部队应急机动作战卫勤保障问题,对于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武兵;章娟;程正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MRI成像在骨骼肌肉系统病变的检查方面具有无可争辩的优势,但螺旋CT在某些方面仍有着难以替代的优点,我院自2002年10月起至今,采用GE PROSPEED II双螺旋CT及GE SIGNA 0.2T磁共振检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共计9 200例,获得了初步经验,现将螺旋CT在骨骼肌肉系统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红;潘永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自1999年以来对45例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行整形修复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浩;李小毅;黄书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 病案摘要患者男,56岁,湖南衡阳农民.因发热3月余于2005年9月16日入院.患者近3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40.3℃, 持续1~2小时后自行退热,发热前均有畏寒,每日下午1点左右开始又渐升高.无胸痛、心慌、气急、盗汗,偶有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无头痛、偶有四肢酸痛,无皮疹.曾在当地医院门诊检查(具体不详),家属诉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予青霉素静滴,口服安乃近、板蓝根、克感敏等未见效.至8月份患者出现纳差、消瘦.既往体健.居住农村集镇,发病前后未至外地,未喂养家禽、宠物.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体温37.4℃,脉搏68/min,呼吸18/min,血压120/70mmHg.皮肤未见红斑及结节,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8/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肾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测: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3.27×1012/L、红细胞压积0.31L/L、白细胞数4.84×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07×109)、中性粒细胞0.79、淋巴细胞0.10、单核细胞0.08、嗜碱性粒细胞0.004,血小板179×109/L、未找见疟原虫.血沉80mm/h,尿常规见少量白细胞1~4/HP,AFP、CEA、CA242、CA199正常;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48IU/L,白蛋白33g/L,冷凝集试验阴性,肥达反应阴性,血培养2次阴性.甲状腺功能检测示T3 0.67ng/ml,FT3 1.21ng/ml.血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及免疫复合物正常,抗核抗体阴性.胸部X线摄片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CT扫描,提示肝右叶小囊肿.骨髓涂片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未找见疟原虫.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发现有附红体的红细胞占63%,确诊为附红体病(eperythrogoonosis).入院后予庆大霉素16万U静滴,每日1次;双氢青蒿素60mg口服,每日1次.一周后体温降至38℃左右,第2周加口服土霉素0.5g,每日4次.至第2周末体温降至正常,复查外周血涂片附红体降至37%,好转出院.
作者:曾葭;卓安山;闫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射频自凝刀(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近年来在妇产科领域兴起的一种新型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的治疗,关于其应用于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临床研究报告目前国内尚少见.本研究采用自凝刀和微波两种物理疗法,分别对350例妇女进行治疗,并通过疗效对比,探讨自凝刀技术在治疗宫颈糜烂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小红;王军青;邓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1996年4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广东威达体外冲击碎石91型碎石机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患者4 685例,安全有效,痛苦小,恢复快,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柳栩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海军潜艇部队,由于特殊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得潜艇艇员的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1],为此,我们对某部潜艇艇员通过B型超声检查,对结石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石产生原因和预防治疗问题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玲;刘东升;黄惠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腰椎滑脱是由于退行性变、峡部裂、创伤、发育不良及病理性原因造成[1],临床常见,获得持久的稳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目标,近年来由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有很大提高.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5年1月应用SRS(脊柱滑脱复位固定系统)加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松林;顾开宏;王华;朱俊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 病案摘要患者男,23岁,双手手指机器切伤2h入院,切伤部位左手拇指近节中部离断,左示、中、环、小指近节中部离断,右手拇指近节中部离断,右示、中、环、小指近节根部离断,伤口整齐.手术由6名外科医师组成三小组同时对两上肢远、近端进行手术清创.远端组对远端离断指体,彻底清创,找出两侧固有神经、血管及指背静脉并标记,缩短指骨约0.2~0.3cm,纵形克氏针内固定,交与近端组(暂不再植的指体冷藏).近端两组分别待臂丛麻醉成功后,常规清创消毒肢体,找出两侧固有神经、血管及指背静脉并标记.缩短指骨约0.2~0.3cm, 取远端组清创后拇指指体端对端纵形克氏针内固定,缝合骨膜,吻合修复拇长屈肌腱、腱鞘、拇长伸肌腱,行端对端吻合固有动脉、神经和指背静脉,温盐水纱布外敷[1].以同上方法依次再植示、中、环、小离断指体.松止血带查吻合口无漏血,通血良好,患指远端指腹饱满、红润,有毛细血管回充盈反应存在,缝合伤口,纱布包扎,石膏托外固定.术后绝对卧床休息1周,患肢抬高制动、保温、全身抗炎、补液、抗痉挛、抗凝等对症治疗.双手十指完全离断再植全部成活,伤口甲级愈合.4周后取内固定,按医生指导进行手指功能锻炼[2].
作者:刘剑云;范协海;庄凤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中分离肌肉,咬除椎板,触动神经根等操作,对患者可造成强烈的疼痛刺激.如何做到患者无痛,又满足术者手术的要求,我们选择了经T12L1椎间隙穿刺,尾向置管法与连续硬膜外阻滞L1~2和L2~3间隙穿刺头向置管注药法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门诊常见病,我部于1997年6月至2002年4月用左旋咪唑加维生素A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血清NSE、CA15-3和CEA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对21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73例肺癌患者进行血清NSE、CA15-3和CEA的检测,并分析在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之间的差别.结果 NSE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鳞癌、腺癌患者有显著性差异,CA15-3及CEA在肺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鳞癌组有显著性差异,且CA15-3在诊断肺腺癌的敏感度高于CEA,但NSE、CA15-3、CEA对肺鳞癌的诊断价值均不大.结论 NSE、CA15-3和CEA 在肺癌中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宗文宏;赵蓓蕾;吕镗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当前,医院信息系统(HIS)正向着以病人信息为中心高度集成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电子病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电子病历的应用对临床医疗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带来一些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电子病历系统设计的初衷.
作者:俞文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5年8月采用倍频YAG激光(即KTP-ND:YAG激光,以下简称KTP激光)治疗各种泪道阻塞患者36例,62眼,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华;毛宏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于2005年6月4日一次性收治因火药意外燃爆严重烧伤伤员17名,在各级领导的指挥下,处置果断,措施得力,经初期紧急救治,4天内分三个批次将10名特重型烧伤伤员分流后送到京、沪、渝的各大医院继续治疗.这次成功地分流后送为未来的高科技战争长途空运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陈梅娇;吴乐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